自貢為什麼叫自貢呀?78號碼頭2019-11-20 06:36:56

自貢叫鹽都,不叫鹽城。自貢是因鹽建市,因鹽興市。歷史上,明朝嘉靖年間,釜溪河邊有一口自然流出滷水的鹽泉,後開鑿成鹽井名自流井。北周武帝時,釜溪河支流旭水河畔有口鹽井叫大公井,因鹽質特好,為向朝廷進貢的鹽,該井又叫貢井。自流井屬富順管轄,貢井屬榮縣管轄,昔時合稱富榮鹽場,1939年,因鹽設市,因自流井和貢井的緣故即合稱自貢。自貢有縱橫幾百裡的鹽場,歷史上境內天車林立、梘道阡陌縱橫,井灶星羅棋佈,人稱“鹹自貢”被譽為中國的鹽都。 據漢代畫像磚和文獻資料,早在漢代,四川即有井鹽生產。自貢鹽業肇始應在東漢章帝時期。北宋慶曆以來,四川鹽業在總結大口井鹽開鑿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鑿出了一種新型的小口徑鹽井——一卓簡井。這種鹽井,在世界上率先使用鑽頭(即圜刃),竹製套管和安裝了單向閥門裝置的汲滷筒,宋代卓筒井出現,使鑽井技術發生了新突破。明清時期,四川井鹽生產工藝突飛猛進,自貢鹽場隨之日漸興盛。被列為國家級文物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一燊海並“水火兩旺”,其景觀令古今嘆止。 鹽乃百味之首,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古往今來,人們稱鹽為“國之大寶”。自貢這片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有著豐富的鹽滷資源,就威西等五個岩鹽礦體分佈600多平萬公里,現己初步探明儲量200億噸以上。 1892年首次在自貢的自流井北斜構造發現了鹽巖,揭開了中國開採深層岩鹽的歷史,不久即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岩鹽井下自然連通開採。舊日開鑿鹽井投資大“井上工具,或數萬金”,“少亦萬餘金”、“而且花費時間長”,“常程可四五年,或十餘年”。經營鹽業頗擔風險還要有雄厚資本,因此開採自貢鹽井投資者,最初大多數是腰纏萬慣的陝西商人。後來四川的一些商人及高利貸者見此有厚利可圖,也紛紛投資。持有錢財並欲投資於鹽,氣井開採者謂“客夥”,擁有開辦井場基址者稱“地主”。客夥及地主常合夥辦井,籤立契約,稱“出山約”,井打成後雙方按一定比例分成。這是鹽業史上成功的股份制經營。 鹽井開鑿並非一帆風順,有人鑿井多,資金告馨,仍不見一滴滷水。一些人更乘機頂井開鑿,一旦成功便可獨佔其成或分享,是謂“做下節”。做下節並非都能成功,有的也是耗盡錢財,仍不見滷水,故劇重演。只得再招來新投資者自己從大節變成了中節,甚至“有數十年更數姓而見功者”。如果自己費盡財力,又無人頂井開鑿,最後就只有灑淚放棄了。這裡一些鹽井取名為“磨子井”、“挖耳井”、“金釵井”。便是主人資金馨盡,把僅剩的一根銀挖耳或一根金釵拿去換些酒肉來招待工人,感謝工人幾年來的辛勞,工人在飯後感謝主人的好意,又再去打幾下井,恰好就打成了,人們便取了諸如“挖耳井”之類的名字以為紀念。 井鹽生產耗資巨大,經營者一般不能掌握全部生產過程,僅僅能控制其中某一環或一環中的部分股份,故有“井戶”、“灶戶”和“梘戶”之分,井戶在鑿井成功後,往往將鹽滷出售給梘戶和灶戶,梘戶主要負責運輸滷水賣與灶戶,灶戶則煎熬滷水製鹽。還有賣牛隻,代井立推井滷和打撈井內器物的“牛推戶”。 井場的發展,井灶規模巨大,促進了內部分工日趨細密,鹽場生產己由簡單的協作過渡到明確的技術分工為基礎的協作。首先在其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井、筧、灶各部門的分工,而各部門之間又有複雜的技術分工。舊鹽場不僅有大量以製鹽為業的工人,還有不少季節性的鹽工以及小商小販等。李四友堂在清道光年間便僱有各類工人2000餘人,曾有人對過去鹽場作過生動描繪“其人,有司井、司牛,司篾、司梆、司漕、司澗、司鍋、司火、司飯、司草;又有醫工、井工、鐵匠、木匠。其聲,有人聲、牛聲、車聲、梆聲、放槽聲、流澗聲、場沸聲、火揚聲、鏟鍋聲、破篾聲、打鐵聲、鋸木聲。其氣,有人氣、牛氣、泡沸氣、煤煙。氣上冒,聲四起,於是非戰而群囂慣耳,不雨而黑雲遮天。” 舊日鹽場要供奉“井神”,以求保佑。鹽場工人還組織有幫會。燒鹽工、整灶工有“炎帝會”,挑滷工有“華祝會”,銼井工有“四聖會”,其中炎帝會勢力甚大,其活動一直持續到解放前夕。 井鹽生產利潤甚豐,鹽商大賈雲集,故自貢素稱“精華之地”,“富庶甲於蜀中”,鹽商往往沉醉於花大酒地之中或將資金轉化為土地。“月月進元寶。年年買地方”。鹽商還捐官成風,動輒耗資數千兩至數萬兩,甚至有為亡父捐官的。也有以大量錢財或贊助親族,或修橋鋪路,或餘糴賑饑。或義冢收葬。這些都對鹽場地區的習俗產生了影響,如同治《富順縣誌》稱“縉紳言利,不以為辱,趨來益眾,罔貴菽粟”。 20世紀二、三十年代,鹽場開始引先進生產技術,舊習俗逐漸消失。新中國建立後,自貢鹽場開始復甦,舊貌換新顏,現代化大生產代替了舊日的小生產。改革開放後鹽場煥發出新的活力。鑽井,以旋鑽代替了人工搗碓與頓鑽;採滷,以氣舉與水舉取代了畜力與人工提勞;製鹽,以先進的真空蒸發與熱壓工藝逐步淘汰傳統的圓鍋與方鍋熬鹽。自貢鹽場日益變遷,月異發展,已從地質勘探、鑽井、採輸滷、製鹽、鹽滷綜合利用到教育、科研設計、裝備製造,運銷等,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的製鹽生產體系,成為我國最大的井礦鹽生產基地。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