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有哪些神奇之處?它為何這麼出名?何殊我2017-12-12 23:08:06

都江堰有哪些神奇之處?它為何這麼出名?

正好最近讀了蔣原倫老師發在《人民文學》的長篇散文《靈渠》,裡面列舉了靈渠、鄭國渠和都江堰三處古代水利設施的旅途觀感和歷史之問。我順著這個話題,借用蔣老師的一些思考,來談一些感受。

在我看來,都江堰的神奇之處有二:

都江堰有哪些神奇之處?它為何這麼出名?

一是設計、施工的巧奪天工。“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妙,在於無壩攔水分水。”秦以前蜀地多水旱災患,除了多雨的原因,岷江氾濫時是洪災,旱災時則岷江水又不能助力。岷江在成都平原西側南流,看地勢完全是一條懸河,隨時都能威脅當地安全。

都江堰有哪些神奇之處?它為何這麼出名?

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蜀地郡守李冰憑藉著原始的觀察手段和簡陋的工具,利用天然地形,因勢利導,修好了分水魚嘴、寶瓶口、飛沙堰等設施,不光調節了岷江之水造福民生,還看不出人工痕跡。都江堰算得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典範。

二是都江堰的文化意義,這對後人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能親見的,體現中華民族早期智慧的最鐵定的證物。”常說中華民族勤勞智慧,但是一直掛在嘴上的四大發明伍的卻顯得有點底氣不足,司南、地動儀見不到實物,火藥、印刷起到的歷史作用一直有人質疑。

而都江堰,靜靜流淌了兩千多年,地震水患皆不能撼動其分毫,這種巋然不動的歷史風采就是古代科技實力的明證,“都江堰就是‘天人合一’的典範。”

都江堰有哪些神奇之處?它為何這麼出名?微成都2017-12-06 17:33:53

都江堰的建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有哪些神奇之處?它為何這麼出名?

水利功能

李冰採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也叫分水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築了離碓(同堆),離碓就是開鑿巖石後被隔開的石堆,夾在內外江之間。離碓的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碓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佈於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 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華陽國志·蜀志》),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 天府之國。都江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比較好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為了控制水流量,在進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華陽國志·蜀志》)。這些石人顯然起著水尺作用,這是原始的水尺。從石人足 和 肩 兩個高度的確定,可見當時不僅有長期的水位觀察,並且已經掌握岷江洪、枯水位變化幅度的一般規律。透過內江進水口水位觀察,掌握進水流量,再用魚嘴、寶瓶口的分水工程來調節水位,這樣就能控制渠道進水流量。這說明早在2300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經掌握並且利用了在一定水頭下透過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枚,……二在淵中 (《華陽國志·蜀志》), 二在淵中 是指留在內江中。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為都江堰歲修深淘灘的控制高程。透過深淘灘,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過水斷面,這樣就可以保證河床安全地透過比較大的洪水量。可見當時人們對流量和過水斷面的關係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應用。這種數量關係,正是現代流量公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考古發掘

1974年都江堰遷建安瀾索橋,工人第一次在河床內挖出石人。後來,這尊石像被文物專家考證為李冰像,被移往伏龍觀供奉。由於李冰像上鐫刻有“建寧元年”字樣,證明為東漢建寧年間所造,因此排除了是李冰所造石人的可能。1975年初,在距李冰像出土地點約60米處,一尊持鍤石人像再度被發現,這尊“堰工”像,被多數考古界專家認為是李冰所造三石人之一。在這尊石人像出土後,工作人員把它與此前出土的幾尊石像做了大致對比,發現這尊石像無論是雕刻手法還是服飾風格,都和“堰工”像十分接近,“說明兩者屬於同一時期。”至於2005年出土的兩尊石像,則只保留了石像的形狀,已看不出細膩的雕刻。2014年4月24日上午,一尊重約兩噸的無頭石人像在都江堰外江閘口處被發現,有待專家進一步確認是否為都江堰“三神石人像”之一。24日上午10時許,負責都江堰外江防汛清淤的工人在外江閘七八號孔下游的消力池工作時,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堅硬物體”。當他操控機器清理出物體周圍的細小石塊,才發現這竟然是一尊無頭石像。都江堰市文物局工作人員趕到後發現,這尊黃砂石像高2。2米、寬0。9米的石人足蹬官靴、著漢服、寬袍大袖、背部束腰,出土深度距河床地表約50釐米,除了無頭以外,儲存完好。都江堰年年歲修時都要清理河道。而這尊石像在河床淺表40釐米處出現,差點成為歲修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