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的爭論?從小就很22017-03-10 12:37:50

萊布尼茨的數學貢獻彪炳千秋,牛頓的物理貢獻前無古人,但是,就事論事,牛頓人品有問題,害得很多同時代的數,理學家沒有得到擁有的公正待遇與評價,說白了,為人虛榮,搶佔別人的功勞,跟如今的楊振寧人品上差不多,明明是兩個人共同發表的文章,最後卻說自己功勞80%,別人都打醬油的,後人尊重牛頓,鑑於他的功績,一直沒人提到罷了,其實後人早有定論,萊布尼茨數學貢獻不是牛頓能比的,也就後人給牛頓掛個名字而已

如何客觀評價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的爭論?玉儒於成2017-03-09 17:12:56

牛頓與萊布尼茨獨立發展出了微積分學,併為之創造了各自獨特的符號。根據牛頓周圍的人所述,牛頓要比萊布尼茨早幾年得出他的方法,但在1693年以前他幾乎沒有發表任何內容,並直至1704年他才給出了其完整的敘述。其間,牛頓已在1684年發表了他的方法的完整敘述。此外,萊布尼茨的符號和“微分法”被歐洲大陸全面地採用,在大約1820年以後,英國也採用了該方法。萊布尼茨的筆記本記錄了他的思想從初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而在牛頓已知的記錄中只發現了他最終的結果。牛頓聲稱他一直不願公佈他的微積分學,是因為他怕被人們嘲笑。牛頓與瑞士數學家尼古拉·法蒂奧·丟勒(Nicolas Fatio de Duillier)的聯絡十分密切,後者一開始便被牛頓的引力定律所吸引。1691年,丟勒打算編寫一個新版本的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但從未完成它。一些研究牛頓的傳記作者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可能存在愛情的成分。不過,在1694年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冷卻了下來。(這充分說明了牛頓的種種可能性)在那個時候,丟勒還與萊布尼茨交換了幾封信件。

在1699年初,皇家學會(牛頓也是其中的一員)的其他成員們指控萊布尼茨剽竊了牛頓的成果,爭論在1711年全面爆發了。牛頓所在的英國皇家學會宣佈,一項調查表明瞭牛頓才是真正的發現者,而萊布尼茨被斥為騙子。但在後來,發現該調查評論萊布尼茨的結語是由牛頓本人書寫,因此該調查遭到了質疑。這導致了激烈的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學論戰,並破壞了牛頓與萊布尼茨的生活,(什麼生活你們懂得)

直到後者在1716年逝世。這場爭論在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數學家間劃出了一道鴻溝,並可能阻礙了英國數學至少一個世紀的發展。

微積分的出現,成了數學發展中除幾何與代數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數學分析(牛頓稱之為“藉助於無限多項方程的分析”),並進一步進進發展為微分幾何、微分方程、變分法等等,這些又反過來促進了理論物理學的發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徵求最速降落曲線的解答,這是變分法的最初始問題,半年內全歐數學家無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頓偶然聽說此事,當天晚上一舉解出,並匿名刊登在《哲學學報》上。伯努利驚異地說:“從這鋒利的爪中我認出了雄獅”。微積分的創立是牛頓最卓越的數學成就。牛頓為解決運動問題,才創立這種和物理概念直接聯絡的數學理論的,牛頓稱之為“流數術”。它所處理的一些具體問題,如切線問題、求積問題、瞬時速度問題以及函式的極大和極小值問題等,在牛頓前已經得到人們的研究了。但牛頓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對以往分散的結論加以綜合,將自古希臘以來求解無限小問題的各種技巧統一為兩類普通的演算法——微分和積分,並確立了這兩類運算的互逆關係,從而完成了微積分發明中最關鍵的一步,為近代科學發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開闢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牛頓沒有及時發表微積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積分可能比萊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萊布尼茨所採取的表達形式更加合理,而且關於微積分的著作出版時間也比牛頓早。在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為爭論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的時候,竟然引起了一場悍然大波,這種爭吵在各自的學生、支持者和數學家中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造成了歐洲大陸的數學家和英國數學家的長期對立。英國數學在一個時期裡閉關鎖國,囿於民族偏見,過於拘泥在牛頓的“流數術”中停步不前,因而數學發展整整落後了一百年。

布尼茨與牛頓誰先發明微積分的爭論是數學界至今最大的公案。萊布尼茨於1684年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依據萊布尼茨的筆記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然而1695年英國學者宣稱:微積分的發明權屬於牛頓;1699年又說: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1712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調查此案,1713年初發布公告:“確認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萊布尼茨直至去世後的幾年都受到了冷遇。由於對牛頓的盲目崇拜,英國學者長期固守於牛頓的流數術,只用牛頓的流數符號,不屑採用萊布尼茨更優越的符號,以致英國的數學脫離了數學發展的時代潮流。不過萊布尼茨對牛頓的評價非常的高,在1701年柏林宮廷的一次宴會上,普魯士國王腓特烈詢問萊布尼茨對牛頓的看法,萊布尼茨說道: “ 在從世界開始到牛頓生活的時代的全部數學中,牛頓的工作超過了一半 ” 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寫道:“十年前在我和最傑出的幾何學家萊布尼茨的通訊中,我表明我已經知道確定極大值和極小值的方法、作切線的方法以及類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換的信件中隱瞞了這方法,……這位最卓越的科學家在回信中寫道,他也發現了一種同樣的方法。他並訴述了他的方法,它與我的方法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除了他的措詞和符號而外”(但在第三版及以後再版時,這段話被刪掉了)。(你看看這渣攻)因此,後來人們公認牛頓和萊布尼茨是各自獨立地建立微積分的。牛頓從物理學出發,運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積分,其應用上更多地結合了運動學,造詣高於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則從幾何問題出發,運用分析學方法引進微積分概念、得出運演算法則,其數學的嚴密性與系統性是牛頓所不及的。萊布尼茨認識到好的數學符號能節省思維勞動,運用符號的技巧是數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因此,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於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影響。1714至1716年間,萊布尼茨在去逝前,起草了《微積分的歷史和起源》一文(本文直到1846年才被髮表),總結了自己創立微積分學的思路,說明了自己成就的獨立性

如何客觀評價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的爭論?懷疑探索者2017-11-15 21:26:09

公元1673年,在萊布尼茨建立微積分的前夕,他曾訪問倫敦。雖然他沒有見過牛頓,但是與一些英國數學家見面討論過數學問題。其中有的數學家的研究與微積分有關,甚至有可能給萊布尼茨看過牛頓的有關手稿。萊布尼茨在臨死前承認他看過牛頓的一些手稿,但是又說這些手稿對他沒有價值。

此外,萊布尼茨長期與英國王家學會書記、圖書館員通訊,從中瞭解到英國數學研究的進展。1676年,萊布尼茨甚至收到過牛頓的兩封信,信中概述了牛頓對無窮級數的研究。雖然這些通訊後來被牛頓的支持者用來反對萊布尼茨,但是它們並不含有建立微積分所需要的詳細資訊。萊布尼茨在建立微積分的過程中究竟受到了英國數學家多大的影響,恐怕沒人能說得清。

後人在萊布尼茨的手稿中發現他曾抄錄牛頓關於流數術的論文的段落,並將其內容改用他發明的微積分符號表示。這個發現似乎對萊布尼茨不利。但是,我們無法確定的是,萊布尼茨是什麼時候抄錄的?如果是在他建立微積分之前,從某位英國數學家那裡看到牛頓的手稿時抄錄的,那當然可以做為萊布尼茨剽竊的鐵證。但是他也可能是在牛頓於1704年發表該論文時才抄錄的,此時他本人的有關論文早已發表多年了。

後人透過研究萊布尼茨的手稿還發現,萊布尼茨和牛頓是從不同的思路建立微積分的:牛頓是為解決運動問題,先有導數概念,後有積分概念;萊布尼茨則反過來,受其哲學思想的影響,先有積分概念,後有導數概念。牛頓僅僅是把微積分當作物理研究的數學工具,而萊布尼茨則意識到了微積分將會給數學帶來一場革命。這些似乎又表明萊布尼茨像他一再聲稱的那樣,是自己獨立地建立微積分的。

即使萊布尼茨不是獨立地建立微積分,他也對微積分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萊布尼茨對微積分表述得更清楚,採用的符號系統比牛頓的更直觀、合理,被普遍採納沿用至今。因此現在的教科書一般把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列為微積分的建立者。

實際上,如果這個事件發生在當今,萊布尼茨會毫無爭議地被視為微積分的建立者,因為現在的學術界遵循的是誰先發表誰就擁有發現權的原則,反對長期對科學發現秘而不宣。至於兩人之間私下的恩怨,誰能說得清呢?尤其是在有國家榮耀、民族情緒參與其中之時,更難以達成共識。牛頓與萊布尼茨之爭,演變成了英國科學界與德國科學界、乃至與整個歐洲大陸科學界的對抗。英國數學家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願接受歐洲大陸數學家的研究成果。他們堅持教授、使用牛頓的那套落後的微積分符號和過時的數學觀念,使得英國的數學研究停滯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直到1820年才願意承認其他國家的數學成果,重新加入國際主流。牛頓與萊布尼茨之爭並無損於萊布尼茨的名聲,但對英國的科學事業卻是一場災難。雖然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巴斯德語),但是如果讓民族主義干擾了科學研究,就很容易將國界加之於科學之上,從而使一國的科學研究被排斥於國際科學界之外,反而妨礙了本國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