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使用者Kw893461684512021-09-22 10:27:56

各家管各家。朝廷沒錢(財政失控),導致失控各省地方。大部分的地方財富和資源都被地方軍閥 所壟斷,朝廷只是一個空殼,沒能力控制。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鬼影問道化真身2018-10-06 22:23:33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清庭卻沒能徹底掌控新軍。個人認為原因是:

1,太平天國動亂和一大堆割地賠款的喪權辱國條約的簽定,使國民對清庭極端失望,人心已失,當然軍心也不向著清庭了,清庭已經對軍人沒有內心感召力了。

2,由於清朝簽了一大堆喪權辱國的條約,大幅讓渡國內利益,使國內各大既得利益集團受到了根本性的損害,使清朝作為各大既得利益集團的共主的地位已經蕩然無存,因而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受了毀滅性的損害。

3,由於清朝是農業文明帝國,而隨著西方勢力的到來,工業文明的光芒已經普照華夏大地,社會轉型已成定局,清朝若不交權維新,就必定會被革命運動推翻。

清朝滅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人心所向,漢人、滿人…,各民族各階層的民眾都從內心中拋棄了清朝。不得人心就不得軍心,不得軍心就無法控制軍隊。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薩沙2018-09-02 22:45:27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很簡單,知識分子那麼容易被控制嗎?

為什麼滿清能夠控制湘軍、淮軍?

因為湘軍、淮軍本質都是土農民,不學無術,識字的不多,只知道搶錢搶糧搶娘們,不難對付。

但張之洞的自強軍,也就是武昌起義的骨幹力量,就完全不同。

張之洞相對開明,強調唯才是舉,對於有能力的軍官一律招攬。

這樣一來,大量文化的知識分子,成為自強軍的軍官。

這裡面,頗有一些革命黨人或者傾向於革命的軍人。

在庚子事變以後,稍有常識的新式知識分子,都明白滿清朽木不可雕,不推翻它必然亡國滅種。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所以,在同盟會的宣傳鼓動下,自強軍中大量軍官都接受了新思想,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為庚子事變的慘敗,中國被列強蹂躪,以及民不聊生的現狀就擺在眼前,這比任何宣傳教育都要管用。

同時張之洞自強軍,對於士兵要求也就高,希望士兵儘量識字。

一旦識字,就能看書,一旦能夠看書,就容易產生自己的思想,不會隨便被人左右。

所以,新軍士兵中也有大量接受革命思想的人。這就是天下大事,已經到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而地步。

這種情況下,滿清已經控制不了自強軍,武昌起義也是必然。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至於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又是另一回事。他是一支相對封建的僱傭軍性質,完全成為袁世凱的私人護軍。

他們的本質同淮軍和湘軍區別不大,但實用新式武器,採用新式訓練和戰術,所以戰鬥力比較強。

不過,北洋軍計程車兵大多不識字,也是為了榮華富貴作戰。

至於軍官文化素質也較低,比如段祺瑞自己也是靠袁世凱幫忙作弊,才透過考試保住地位。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這樣一支較為無知的部隊,比較容易控制,但絕非是滿勤控制,而是袁世凱控制。

其實,袁世凱為了控制北洋新軍花費了巨大的心血,不惜和段祺瑞、馮國璋等人結成姻親。

至於北洋新軍的軍官,幾乎都是袁世凱的人。如果不是袁的嫡系,哪怕你留學日美,軍事素養再高,也很難進入北洋部隊。即便進去了,往往也是不能帶兵,只是從事教學或者單純的技術工作。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深度工場2018-09-07 16:44:07

有網友問: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首先,清朝建立新軍,操之過急,在全國各地建立軍校,各省分別負責新軍建設。這也就造成了清朝滅亡以後,軍閥分立的一個結局。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在清朝朝廷來說,就是根本無法掌握,各省建立起來的新軍。其次,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太快,科舉制度,是清朝存在的根本,當全國僅存的宣揚忠孝理念的那些士紳讀書人都開始因為,廢除科舉而拋棄清朝朝廷的時候,清朝還能指望誰呢?

清朝可是依靠這些人組成的湘軍,淮軍和各省練勇,才多維持了幾十年。清朝建立新軍,首先應建立一個真正的有權利的練兵處,朝廷直接掌管軍校,招收有功名的讀書人進入各級軍校。比如陸軍大學必須擁有初級軍校和秀才2個功名才可以報考。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清朝自己直接管控軍校,儲存科舉制度,讓有功名的人進入軍校掌管部隊,同時直接掌控財政和發餉晉升環節。在各級普通學校加強忠孝教育。再由這些人再逐漸建立新軍,有一個團軍官就建立1個團,有一個師軍官就建立1個師。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清朝建立新軍,首先是就顧著招收小學文化,結果招募進來大批反清思想學生。其次交給各省督辦,就連軍校都是各省督辦,軍餉也交給各省,甚至個人發放。朝廷就擔任一個空頭總司令,結果就把新軍都搞成了,充滿反清思想的私人部隊。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其實,如同,在八國聯軍戰爭當中,戰績最好的,聶士成武衛軍一樣,那個時代,根本不需要招收小學水平士兵,直接招募樸實青年農民,到了軍營以後先教育忠孝思想,再教授軍事知識即可。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青年史學家2017-11-16 18:50:04

庚子國變之後,慈禧太后感到深深的愧疚,因此在迴鑾的過程中,慈禧太后就下達了開始新政的諭旨。清末新政的一個核心措施就是編練新軍。之所以將編練新軍放在突出的位置,就在於清廷吸取了歷次戰爭失敗的經驗教訓,清廷意識到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新式陸軍的重要性。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但是,清政府最終卻失去了對新軍的控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軍的來源決定了清政府管理的難度。所謂新軍,就是完全採用西式的訓練體系,裝備的軍隊。實際上是與舊式的八旗、綠營兵相區別。新軍規劃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但是直到清朝滅亡,這個計劃都沒有完成,不過其中實力最強的北洋六鎮倒是完成了編練。新軍在招募兵員時,採用的是新式的募兵制,因為待遇和前途都好於八旗、綠營,因此報名參加新軍的人甚多,這就給新軍的錄用提供了很大的挑選空間。最終被選為新軍的一般都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一些人。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特別是1905年科舉制被廢后,大量的讀書人沒有其他去處,因此許多人都選擇了參與新軍。如何管理這一批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新軍,是清王朝始終解決不了的問題。1905年以後,大量的留日學生也學成歸國,實際上其中許多人在日本的時候已經被革命黨影響或者直接加入了革命黨(同盟會),他們中許多人也加入了新軍,這就讓清廷的軍隊管理問題更加複雜。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其次,清廷在最後的幾年時間裡面,已經意識到了軍隊逐漸在走向失控,因此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監督軍隊的活動。比如,用舊式八旗部隊改造過的巡防營來監視新軍,相比較於新軍這樣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群體,巡防營則是一批沒有什麼文化的舊式丘八式的人,因此,新軍中許多人感覺自己被巡防營監視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所以,對清廷的離心力不斷增加。

最後,清廷對於新軍的總體政策也是應該檢討的,清廷總是希望把本來應該作為國防軍存在的新軍作為國內政治的工具,新軍過多的參與國內政治,比如對保路運動的鎮壓等等,反過來,新軍也可能成為推翻清王朝的工具,事實上也是這樣一個情況。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一枚明粉2018-12-01 11:52:17

職業兵、職業軍官,又兵歸將有,

天然就是危險源。這是三藩之亂後沒有出現過的景象,可又是制度演化的必然,清王朝自然難以應對。

1、世兵制下的部隊

清朝在入關定鼎後,國家的部隊可以分為中央軍與地方軍,中央軍是八旗部隊,負責戰略作戰;地方軍是綠營,分散統領,負責地方穩定。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地方守備綠營)

這些部隊和明朝一樣的地方在於基本都是世代當兵,除了最初一代是職業兵外,後面的基本就是兵油子。不一樣的是,清代當兵發工資,是一份安穩職業。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八旗部隊)

這樣的部隊維持低烈度的穩定還可以,法久則弊,遲早有頂不住的一天。

2、引入民間力量

任何一個王朝在經歷了開國初高強度的動員之後,都會進入動員力下降、民間活躍的狀態。

這時候就需要動員民間力量參與國家事務,諸如捐納解決財政,修城等基礎設施保障地方治理,編練團練保障地方安危。

在川楚教亂的時候,地方團練和臨時工差不多,事情平定了,就解散了。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白蓮教起義)

到了平定太平的時候,團練部隊已經成了主力,多次大的會戰都是他們完成,戰後就成了國家經制兵。以前的正規軍也參照團練訓練方式進行訓練。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江南江北大營的靠不住)

團練部隊的特點一般是:文官統帥,兵歸將有,士兵主要是臨時招募,職業化色彩不明顯。但也已經顯露出危害,比如苗沛霖。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團練部隊的大會戰)

3、國家主導的努力

團練的失敗意味著為了維持政權需要編練新式軍隊。

甲午戰爭後,清王朝開始編練新軍。這時候只是試點,主力還是新組建的武衛軍。

庚子之變後,加快新軍的建設力度,成幾何倍的擴編。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八國聯軍侵華)

這支部隊的特色是:兵源清一色募兵,士兵職業化程度很高,而且經過嚴格訓練;軍官經過專業教育,使得軍事成為生存的技能;同時還兵歸將有。

這樣的部隊自然難以節制,誰練了就是誰的。要到了加入主義的時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北洋新軍)

清朝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是正常的。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克里斯托弗丁達爾2017-11-17 12:46:30

清末清廷控制不了新軍最主要是兩個原因 清末慈禧光緒相繼去世 溥儀太過幼小 輔政大臣又相繼被暗殺 以及當時執政親王載灃太過懦弱 行事不夠果斷 貪生膽小 當然這是因為在慈禧的時候留下的陰影 當年清末溥儀登基就廢除了新軍首領袁世凱這本來是一招好棋 可是革命軍叛亂讓清廷卻調不動新軍 出現了有軍不能用的尷尬局面 本來只要載灃當機立斷斬殺幾位軍隊首領奪回軍權就好 但載灃膽小怕事不敢行事 無奈請出袁世凱重領新軍 這無疑是一招最爛的招 如果他讀過歷史我想也斷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各大朝廷末年都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如軍權不掌握在執政中心效忠人群中必定會導致政權更替 而袁世凱恰恰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 畢竟他不是滿族皇親國戚 這種年月是斷不能用的 可惜載灃就是那麼天真 還以為袁世凱會忠心 重啟袁世凱也正如所期待的那樣 革命叛軍在不到三月就被拿下 僅剩下一城 如果袁世凱有曾國潘那麼忠心全部殺盡革命黨也只是旦夕之間 可清廷沒預料到的是袁世凱此時坐地起價 在恫嚇之間逼退溥儀 至此清廷徹底覆滅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沉思的托克維爾2018-10-29 19:14:20

這實際上是一種必然,清朝訓練的新軍實際上就是西方化的軍隊,新軍的成員在當時大都文化水平較高,並大量接受了西方思想,而當時的西方思想正是民族主義,對於滿清這樣少數民族統治的多民族帝國來說,組建具有民族主義思想的軍隊無異於自掘墳墓。

一、軍隊西方化同時意味著接受了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想

清末訓練的新軍,完全照西方標準操練,為了保障戰鬥力,其中的成員也按照西方標準要求,選拔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層次的青年,他們普遍接受了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想。

民族主義是什麼?他是當時西方的主流思潮,是一種樸素的愛國情懷,民族主義主張一個民族應建立自己的主體國家,是一種以自我民族的利益為基礎的思想,民族主義一方面倡導成員為國家無私奉獻,但同時也要求國家善待自己的公民,應處處以本民族利益為先。這種思想在清末大量傳播,其中尤以革命黨最為典型。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武昌起義所舉的鐵血十八星旗非常具有漢民族主義色彩)

在民族主義思想下,滿清的統治顯然是不能容忍的,民族主義倡導主要民族當家做主,而清朝的現狀則是少數的滿族人統治多數的漢族人,在新軍看來,這是一種莫大的屈辱,滿清皇帝在他們看來根本不具有合法性,而滿清自鴉片戰爭以來的軟弱無能也早已讓所有人失望,因此,在新軍眼裡,滿清早已是不合法的政權。

二、民族主義會消解多民族帝國的合法性,民族主義新軍只會是清朝的掘墓人

與滿清命運相似的,還有西邊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也是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多民族帝國,在奧斯曼蘇丹組建新軍後,奧斯曼新軍也成了帝國的掘墓人。

凱末爾領導的西方化新軍也是西方民族主義思想的狂熱信奉者,因此,凱末爾的方針完全就是建立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凱末爾在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後,完全放棄了奧斯曼那些非土耳其人的領土,並且將領土內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全部趕走,奧斯曼帝國進而徹底解體。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很多新軍在起義前已經偷偷剪掉了辮子)

對於民族主義者來說,他們對維持多民族國家全無興趣,他們只想建立一個單一民族,具有凝聚力的強大國家。

清末新軍的理想也是如此,他們想要建立的實際上就是以漢人為絕對主導的單一民族國家,即使其中還有少數民族,也應儘量歸順於漢族的文化,正是因為他們早已接受了民族主義,革命黨對於他們的動員才能如此成功,在這種思想的完全對立下,滿清無論給予新軍多少好處,其實都無濟於事。

對於滿清這種少數民族統治的君主制國家來說,他要想倖存,唯一的選擇只有採取完全保守落後的政策,那些選擇現代化改革的多民族君主制國家,如奧斯曼帝國、薩非王朝、奧匈帝國,都在自己人的騷亂下解體了,因為民族主義思想本就不與多民族的現狀共存。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凱末爾的土耳其青年黨也是一個民族主義政黨)

但是可悲的是,滿清畢竟不是小國,不可能獨善其身,更不可能成為列強的附庸,如果不現代化改革,只能是列強案板上的魚肉,不現代化改革被列強宰割,現代化改革則被自己軍隊推翻,滿清的命運,幾乎是死路一條。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鳶飛九天20182018-03-20 07:36:11

清政府對自己訓練的新軍,都無法有效控制。這對於這對於晚期清朝政府來說,的確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其實哪怕清政府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改革等死,改革是找死。

回到新軍的問題上,為什麼清廷對自己訓練的新軍也無法掌控呢?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第一,新軍不同於之前的八旗綠營等舊式軍隊。新軍完全按西方列強的模式進行訓練。因此,新軍軍官需要受過西化教育,有較高文化知識水平的人才能勝任。而這樣的人往往都去西歐、美國或者日本留過學,已經受過西方民族思潮的教育和革命黨的影響,甚至有的已經加入了革命黨。這部分人與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必然是離心離德的。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而事實上,清廷也沒有放棄過對新軍的控制手段。比如說最著名的,袁世凱麾下的北洋六鎮第一鎮就是主要由八旗子弟擔任軍官。但是腐朽沒落的八旗完全無法勝任新軍的要求。被清廷以八旗等手段控制的新軍,戰鬥力往往是最差的。而各地方訓練的新軍,有的巡撫都督為了控制新軍,甚至不給新軍發子彈。作為軍隊,居然沒有子彈,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第二,清政府是滿族八旗統治。社會人分兩等,等級森嚴。隨著清政府的沒落,人數本來就很少的八旗,優秀人才出現的越發稀少。因此,被清政府絕對信任的八旗子弟,不足以勝任新軍。而有才華的漢族子弟,卻並不被清廷信任,使用過程中也各種提防。更加使新軍離心。

第三,清廷失去對軍隊的控制,不僅僅是從新軍開始,從剿滅太平天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個情況。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等軍隊都差不多私有化,軍閥化了。慈禧憑著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平衡手段,以及中央政府的權威來控制各個軍閥。但是慈禧太后的逝世滿清政府愈發沒落、腐朽,根本沒有足夠的手段和能力去控制各個軍閥,自然也更加無法控制新軍。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沂藍書院趙月光2018-10-21 16:54:51

清朝經過1900年的庚子之亂後,痛下決心建立新軍,但最終失去了對新軍的控制。辛亥年間,南北新軍的共同夾擊下,清廷黯然退位,中國進入共和時代。

清朝花大本錢建立的新軍,最終脫離清朝的控制,原因有三: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1,清朝無法在思想上控制新軍

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停科舉。清朝從1906年徹底停止科舉。

在清朝末年大約有30-50萬的秀才,停科舉後,這個知識分子的底層就徹底喪失了考舉人這個上升通道。

清政府對這50萬秀才沒有任何表示。

有錢的秀才,可以去留洋,可以去學堂。沒錢的秀才真的是空困潦倒,以前縣學裡每月發口糧,至少是餓不死的窮秀才。

現在清朝不給秀才發口糧了,手無縛雞之力的窮秀才真的有可能餓死。

現在正在建設新軍,武昌的張之洞大帥喜歡讀書人,招兵時優先錄取秀才。有一次武昌新軍在黃陂招兵,100個名額裡面居然招到了十多個廩生。

辛亥革命時期,新軍裡有大量的秀才造反。武昌第一個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就是由前秀才劉靜庵組建的,劉靜庵當過營長黎元洪的營部秘書。

清朝面對二千年未有之變局,無法提供合理的意識形態。而鄒容的《革命軍》,廣為流佈,新軍秀才兵都爭相閱讀。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2,清朝無法在財政上控制新軍

清朝在義和團之後,向八國聯軍賠款,連本帶利共10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每年還2500萬兩白銀。

清廷除了北洋陸軍外,其他的新軍都是要地方政府自己解決財政問題。

所以地方新軍,不是清廷養的,而是地方養的。並且清廷還不斷向地方要錢,地方政府沒錢就開始削減軍餉。OK,就這樣完蛋了。

張之洞在湖北建立武昌新軍,共一鎮一協(一師一旅),每年花費600萬兩白銀。士兵每月軍餉是四兩多銀子。

湖北還要攤派清朝的對外賠款:甲午賠款每年144萬兩,鹽釐和關稅每年300萬兩,庚子賠款每年120萬兩,這些錢都要交給清廷去賠款。

軍費和賠款佔了湖北省財政的大頭。

張之洞也沒閒著,忙著開財源,首先加稅加厘金,還有土煙稅和鑄幣,湖北自己鑄銀幣。

後來清朝整頓鑄幣、禁止鴉片,但卻加大對地方稅收的汲取。

清末,湖北在土煙稅和鑄幣上每年減少300萬兩白銀。

辛亥革命前一年,湖北減少軍費56萬兩,軍官削減俸祿40%,士兵減30%。黎元洪的協已經欠餉4年,累積50萬兩。

這些新軍士兵不但沒有軍餉,還要被派出賣命鎮壓保路運動,不造反才怪!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3,清朝無法在組織上控制新軍

太平天國之後,地方勢力已經非常強大。慈禧和曾國藩、李鴻章人曾鬥了好幾個回合。

清朝在財政上、人員上、精神上都無法迴歸中央集權。

如果把地方武裝全部撤了,再有人造反沒人給你收拾。

如果保留地方武裝,把地方軍隊的頭撤了,這些地方武裝很有可能要造反。

庚子時期,地方大員搞東南互保,與慈禧唱反調。

說明,清朝也無法在組織上控制地方新軍。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本文為原創,如果覺得有點意思,敬請點一下關注並點贊。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古今歷史拾遺2018-11-08 03:53:21

這都是清政府劣跡斑斑、不得人心的惡果。清政府各種賣國政策,早已是天怒人怒。再加上嚴重的滿漢矛盾,使得滿清得不到大多數國民的支援。

既然是新軍,則肯定要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戰術,這樣不可避免要接觸一些新思想。思想開放了,不再愚昧無知了,以滿清的所作所為,只要有正常的智商,任何人都會支援革命。

這些新軍士兵,也是受滿清壓迫的國民。他們一貫被盤剝、欺壓,還會為它效命?全國各地都有革命黨在宣傳反清。這些士兵們自然很容易就被拉攏過去了。

新軍軍官也是一樣。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遠見,知道滿清已經不行了。他們中很多人還有海外求學經歷,那裡革命黨活動很活躍,很多在國外就秘密加入了同盟會(比如閻錫山)。他們跟著滿清,也不過是團長、營長、連長,升官困難,還要被百姓罵。但推翻了清朝,殺掉上級,則就能當都督、軍長、師長,還能收穫人心、名聲。這些人自然一有機會,就會反清。

即使有少數高階軍官還在為清朝賣命,但底層士兵反了,中下層軍官也反了,他們還哪裡能控制住部隊?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劇透歷史2018-03-20 21:19:41

1894年,洋務運動推動“同光中興”下的大清王朝,與在明治維新中崛起的日本展開了對決,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海面戰場,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陸路戰場上,清朝一敗於牙山、二敗於平壤、三敗於旅順,戰火從朝鮮半島一直燒到清國境內。此戰,清政府海軍折損殆盡,傳統的淮軍、湘軍也損失慘重。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中國的歷史進入近現代以來,清政府面臨著“中華兩千年未有之變局”,伴隨著鴉片戰爭爆發後的列強入侵和隨後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腐朽的滿清八旗、綠營部隊表現得不堪一擊。在剿殺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左宗棠楚軍成為支撐清政府統治的中堅力量,漢族地方實力派取代滿蒙貴族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洋務運動後,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淮軍長矛換洋槍,在軍事裝備上取得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國防體系、軍隊制度、單兵裝備均全面學習西方的現代日本陸軍面前,停留在武器換裝層面的淮軍一敗再敗。痛定思痛的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決定全面效法西方改革軍制,下令袁世凱、張之洞、聶士成等大臣編練新式陸軍,這支軍隊以德國陸軍為標準,完全使用西方的軍事制度、訓練方式及武器裝備,是清政府最後寄希望依仗的生力軍。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甲午戰爭的慘敗,使得清政府被迫放棄天朝上國的虛幻自尊,開始開放官派和自費留學生出洋求學的限制。這些年輕人在日本、歐洲、美國等地接收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受到了西方先進政治經濟文化的薰陶,加之孫中山領導海外各地革命黨組織的積極影響,留學生們痛感清政府封建專制統治對國家富強、民族崛起的頑固阻礙,紛紛投入革命隊伍積極推翻清政府腐朽統治。這部分留學生帶著先進思想回國後,有些加入到了清朝新軍隊伍,有些則參加革命組織積極開展革命宣傳,並滲透進新軍隊伍中。其中有湖北新軍中的孫武、張振武,雲南新軍中的蔡鍔,北洋新軍中的吳祿貞等人,他們活躍於新軍隊伍,宣傳革命進步思想,成為推翻清朝統治的中堅力量。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五味社2018-10-13 13:14:22

清政府建立新軍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但最後給地方做了嫁衣。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清政府建立新軍,表面是為了透過新軍制,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實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按慈禧的話說就是“藉變法之名,以收集權之實”。

新軍之前的湘軍,淮軍均為地方武裝,興起的背景是太平天國運動。

清政府建立新軍為的就是改變地方割據,兵為將用的局面,但事與願違。

下至練兵,上至新政,說白了就是清政府與地方的權力爭奪戰。面對清政府收回權力,有人威脅到:

一省之治亂,責成督撫,若無軍事實權,將無從擔負疆圻責任。

但清政府只得作罷。

最後,新軍實則也是地方武裝。

一,新軍的兵員來自當地;二,新軍糧餉為地方發放,中央沒錢。

換言之,新軍效忠的物件依舊是地方,而非清政府。

面對這樣的情形,清政府誇張到調離督撫以達到控制新軍的目的,比如調離袁世凱,但最終讓新軍中的革命黨成為清朝的掘墓人。

另外,新軍中的人文化素質普遍很高,接受過新思想,軍官留學日本,這些人本身對清政府就深惡痛疾。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葉藏2018-09-20 09:15:15

八旗兵和地方領導權利互相牽制

清朝入關後,有一套比較完整的防備漢人奪權的軍事體系。

八旗在各地都有駐軍,而各省的總督、巡撫和提督、總兵,相互之間又有牽制關係。這樣一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無法做強做大,軍隊的訓練和調動,也能始終掌握在清廷的中央政府手裡。(滿人的手裡)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但是太平天國之後,八旗形容虛設,綠營也不堪一擊,原先吆五喝六的滿蒙貴族,對軍隊實際上已經完全喪失了掌控。只不過當時清廷仍然還有點餘威,慈禧老太婆靠著他的政治手腕還能鎮得住地方的漢人實權派。

清政府立憲改革

清末所謂的立憲,實際上是藉著立憲這個藉口,加強中央集權!把之前讓給漢人實權派的權力再收回來。當時就有不少頭腦清醒的人指出,慈禧搞立憲的目的,就是藉變法之名,以收集權之實。繼續維持滿洲人的統治地位。

既然立憲了嘛,那麼軍隊的指揮權,自然就要收歸到中央政府。當時的滿蒙八旗和綠營都是垃圾,地方實權派訓練的練軍(比如湘軍和淮軍),通通都作廢,統一改編為巡防營。

朝廷另起爐灶,按照西式的標準,訓練了一批新式陸軍,也就是所謂的新軍。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基於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清朝君主立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想把軍隊權利從漢族人那裡奪過來 ,但新軍將領基本都是漢人,此法並沒有奏效。

強制收權惹的新兵造反

罷免袁世凱後,接著還要收回其它部隊的指揮權。比如載灃就自封為陸海軍大元帥,名義上成為全國總司令;滿洲正白旗出身的蔭昌為陸軍大臣,將北京附近各省的新軍指揮權收歸中央;滿洲親貴出身的載澤、毓朗和善耆等人掌管新軍指揮權。其實就是讓蔭昌接替袁世凱,讓載澤等人控制每一個鎮,直接指揮各鎮的行動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而原來各鎮的統制,比如段祺瑞、曹錕等人則要靠邊站,淪為名義上的指揮官。透過這一系列的調動,在太平天國和洋務運動之後崛起的漢人實權派,蕩然無存!各省的漢人督撫,漢人軍官,也基本上被滿人和漢軍旗人所取代。但這一做法引起了新軍的強烈不滿,戲謔一點來說就是,我們辛辛苦苦訓練的新兵,你們清政

府說收回就收回,也不給點報酬,幾個意思?所以在武昌起義時,也就沒有多少北洋兵去鎮壓,其實就是逼迫清政府重新任命袁世凱,當然,袁世凱後來成了大元帥,清朝後來的命運也可想而知了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宇雨魚與鈺2017-09-10 15:16:18

天平天國以後,大清國的脊樑基本被打斷了,地方督府的權利日趨擴大,有了可以在本轄區內徵稅,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組建屬於本轄區的軍事力量,建立比較完善的補給軍火採購體系。從辛丑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就可以看出,中央已經沒有力量來控制地方。表面上看是統一的國家,但實質上已經四分五裂。如果沒有張之洞李鴻章等漢大臣的全力維護,大清早就在辛丑年滅亡了,滿清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是歷史的必然。看看李鴻章,張之洞,慈禧太后等政治領袖相繼去世,也到了大清滅亡的事後。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四川達州人2021-09-25 14:51:47

問題很多啊。

清末新軍分為兩種。一是北洋,二是南方各省新軍。但不管是哪一種,其實都是延續

湘軍淮軍

的兵為將有。

所謂兵為將有,就是主官來招募最初的管理層,管理層針對具體編制招募自己的同宗同鄉同學來組建基層軍隊。

比如說袁世凱的北洋,最初小站練兵的時候是李鴻章推薦,所以本身就是

淮軍體制內的袁世凱

最先招募

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王世珍等。

是不是很熟悉這些名字?

對,他們都是日後北洋軍的各派大佬。

段祺瑞是安徽人,所以他招募自己的同宗等人形成一個個更小的派別,所以號稱皖系軍閥。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炮兵科,兩年就以優異成績畢業,1888年為第一名留學德國。1895年12月,被推薦調入袁世凱新建陸軍擔任左翼炮隊第三營統帶(營長),兼炮隊學堂監督,總教習。1904年,段祺瑞成為北洋第三鎮統制官(師長)。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馮國璋是直隸人,1885年入淮軍直字營當兵,因為讀書識字被保舉入讀天津武備學堂,這是李鴻章開設的第一期軍校,中間還回鄉考中秀才,1889年畢業後入聶士成軍。1895年成為駐日公使隨員,在倭國學習與抄錄外國軍事資料。後被袁世凱招募任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從此走上了組建小集團的道路。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1895年,33歲的曹錕作為毅軍哨官投靠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成為右翼步隊第一營幫帶(副營長),也是馮國璋體系的重要成員。1919年在馮國璋死後被系統內推舉為直系首領。

為何曹錕能當老大?

因為曹錕小弟吳佩孚能打也敢打仗。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為何袁世凱最初無往不勝?

因為北洋六鎮太強了。也只有袁世凱這個老大才能鎮住整個北洋,大家在一口鍋裡吃飯,誰都不敢脫離北洋。

北洋6鎮,每鎮1。25萬軍隊就有一個54門的75毫米炮兵團,這個火力標準比1945年所謂美械軍還強,到抗美援朝後期的志願軍才勉強達到這個水平: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為何袁世凱被幾千護國軍逼死?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因為,袁世凱動了整個北洋的蛋糕。眾叛親離就是必然。

北洋是袁世凱的。但也是大大小小各個頭目的。當北洋老大袁世凱復闢帝制,之前

說好的共和呢?

清朝末年訓練新軍,為什麼清廷不能對其有效控制?

你袁世凱當終身總統都沒問題,將來我也有機會當總統。可你現在當皇帝,子子孫孫都是皇子,我們這些師長督軍就只能來個伯爵,再給你的子孫打幾輩子工?

段祺瑞馮國璋兩位小弟不幹活,袁世凱的日子就難捱了。。。

所以回到問題。

當八旗報廢,湘軍崛起,淮軍繼起,新軍成為主流,腐朽的滿清貴族既控制不了漢族新軍,也沒有財力物力去控制。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1905年滿清倉促廢除科舉又不能建議新的文官選拔體制,所謂皇族內閣粉碎了立憲派的美夢,整個中國的基層士紳迅速拋棄滿清,然後被保路運動點燃了怒火,北方士紳支援北洋,南方士紳支援革命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