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真的是危言聳聽嗎?初彩0072017-12-14 20:09:51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是來自於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所著的《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說指出的。脾胃虛弱是一切疾患的成因。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真的是危言聳聽嗎?

上班族在工作中有時會出現頭暈,肩頸痠痛,手臂麻木等症狀,還有的會突然出現視物不清,聽力減退等現象。也許有的女性發現,轉頭稍微過猛時,會出現頭暈的狀況,仰頭時間長了,也會覺得頭痛,頭暈甚至噁心。

有時候會整天昏昏沉沉的,想睡,情緒起伏不定。有的時候沉默寡言表情冷漠,有時候煩躁不安,反應遲鈍,感覺智力衰退了,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

在清掃房間、整理物品後,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儘管洗熱水澡能讓人放鬆一天緊繃的神經和情緒,使疲勞的身心得以迅速恢復。但在洗澡的過程中,許多人會兩眼發黑,似乎快要虛脫了,有的人還會出現昏倒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是因為身體供血不足引起的。

血是一種在人體內流動著的液體物質,它對人體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是營養作用,血沿著循行於全身,為人體的活動提供營養,全身各臟腑組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無一不是在血的濡養下發揮功能的。

元代朱震亨所著的《金匱鉤玄》中說:“目得之而能視,耳得之而能聽,手得之而能攝,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能步,髒得之能液,腑得之而能氣。是以出入升降,濡潤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指出,人的鼻能嗅、眼能視、耳能聽,嘴能說,手能拿東西,腳能走路,都是在血的濡潤下完成的。

同時我們能看到的面板毛髮,也是有血來濡潤的。

當血對人體某一部位的營養或者滋潤作用減弱時,就會出現面板乾燥,面色蒼白,偏黃或者暗沉,沒有光澤,口唇和指甲也經常發白,沒有血色,頭髮枯黃,脫落,早生白髮。

供血不足的人還會出現皺紋,脫牙,步履蹣跚等早衰症狀。

血也是人體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真的是危言聳聽嗎?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中說:“血者,神氣也。”

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都是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機體供血充足,人的精神振奮,神志清晰,對外界事物反應靈敏,容易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睡眠安穩踏實。

如果供血不足,則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更容易出現失眠現象。

血來源於人所食入的食物。

飲食水谷由口經過食管進入胃腑,經過胃的腐熟將食物進行初步消化。

消化後的食物形成兩部分,一部分“食糜”繼續穿入小腸;另一部分精微物質傳輸給脾,脾臟發揮生理功能將精微物質化生為血,並將血輸送至全身。

故明代武之望所著的《濟陰綱目》中說:“血生於脾。”

脾胃健盛,飲食精微傳輸運化正常,化源充足,則人體血液充沛。

反之,如果脾胃虛弱,胃傳輸給脾的精微物質不足,或者脾臟的運化、傳輸功能失調,都會造成身體供血不足。

以致機體的組織器官活動和精神活動,都無法正常有序地進行,影響身心健康。

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調,百病皆從脾胃治。什麼意思?不管你的身體處於什麼亞健康狀態,如果你想要身體恢復健康,那麼先把脾胃調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