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附紅細胞體病的症狀表現有哪些?使用者7868641559295002019-11-20 14:21:14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熱性、溶血性疾病。目前是很有爭議的一種傳染病,常呈隱性感染,臨床特徵為發熱、貧血、腹瀉、消瘦和黃疸。多數學者認為本病是由立克次氏體引起的一種熱性、溶血性疾病,但也有學者認為是原蟲所致,但至今對其生活史並不清楚。本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我國也有報道。本病以豬感染率最高,有時呈流行性,牛次之,多為散發。 病原 附紅細胞體寄生在紅細胞表面,呈圓形、中央凹陷的環狀,直徑為0。3~0。5微米或0。5~1。5微米。附紅細胞體對乾燥和化學藥劑抵抗力弱,但對低溫有較強的抵抗力,4℃環境條件下可存活30天,-78℃可存活100天以上,迅速冷凍可存活765天。 傳播途徑是直接接觸傳播,吸血昆蟲如蚊、扁蝨、刺蠅、蜱及小的齧齒動物為其傳播媒介。也有可能經子宮內感染。感染無年齡區別。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從6月末到9月份停止,此時的高溫多雨,雜草叢生,為蚊、蒼蠅、蜱等滋生提供了良好條件,促使本病發生與流行。發病誘因有牛群過於密集、混飼、營養不良、體表有寄生蟲及牛體免疫力降低等。 症狀 潛伏期為1~4周。病牛初期無明顯症狀,僅見食慾減退,異食,口渴,逐漸消瘦,營養不良性貧血,黏膜蒼白。隨病情的發展,體溫升高到40~42℃,呼吸加快(30~60次/分),脈搏加快(100~120次/分鐘),食慾減退或廢絕,反芻減少或停止。精神沉鬱,產奶量驟減,流涎,流淚,四肢無力,步態不穩,多汗,嚴重者臥地不起,便秘或腹瀉,尿血,孕牛流產。重危病牛嚴重貧血,面板和可視黏膜蒼白、黃疸,全身肌肉震顫,熱驟退後死亡。血檢:白細胞增多(14800~32000個/毫米3),紅細胞減少(192萬~605萬個/毫米3)。 治療 (1)隔離病牛,專人精心護理。可用貝尼爾、血蟲淨等特效藥,通常按每千克體重3~7毫克,以生理鹽水配成5%溶液,分點於深部肌肉注射,日注2次,連續2~3天;也可按每瓶(1克)藥物用生理鹽水30毫升或按規定的稀釋液稀釋後肌肉注射,劑量按每100千克體重半瓶,隔日注射1次,連用3次有明顯的效果。 (2)也可用新胂凡納明60~70毫克/千克體重,一次靜脈注射;還可用四環素或土黴素250萬~300萬國際單位,一次靜脈注射,每天注射2~3次。重症牛可用尼克蘇(70~150克/天,連喂6天)或頭孢多烯(1。5克/天,連喂2天)治療。 (3)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維生素C、維生素K及輸血等,都可促進病牛的康復。 預防 殺死蚊、蠅、蜱等吸血昆蟲,阻斷傳播媒介。在每年發病季節前(5月份),用貝尼爾或黃色素按常規劑量進行預防注射,每隔半月注射1次,可防止本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