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兩國為何定下澶淵之盟,真的沒有挽留的餘地嗎?歷史微探索2019-10-31 08:18:46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侵,而宋朝在宰相寇準的極力勸阻下,放棄了避戰南逃的年頭,選擇對遼國正面迎戰,但宋朝內部普遍思想還是以求和保和平為主。

由於初戰得利,加上遼國自身也有一定的顧慮和問題所在,所以雙方在思想上達成一致,那就是和,所以在戰爭開始的幾個月後,公元1005年一月,正式開始簽訂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由宋向遼捐送銀絹。

宋遼兩國為何定下澶淵之盟,真的沒有挽留的餘地嗎?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意形圖

我們知道澶淵之盟的簽訂主要是以宋國的軟弱退讓以及遼國自身的失利危機為基礎所達成的,宋國因此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平與安定,遼國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處,所以雙方統治者都很滿意,但是澶淵之盟的簽訂真的就是有利得嗎?

澶淵之盟的簽訂使得宋朝損失了大量利益

最為直接的不利就是對於大宋朝,除了每年的十萬歲幣,二十萬匹絹這些對於宋朝來說不過毛毛細雨的支出以外,最為嚴重的損失就是燕雲十六州大部分土地的徹底喪失,我們知道遼國簽訂澶淵之盟的基礎是宋軍在皇帝御駕親征的督戰之下,對遼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加上遼軍的後勤補給,戰線拉得太長等原因,使得遼軍總體上的戰爭勝率並不大,反倒是宋軍的勝率要更為的明顯,宰相寇準以及大將楊延昭也極力表示,遼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此刻正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好時機,可惜宋朝畏遼如虎,最終不得成行,所以宋朝在戰爭優勢的情況下,放棄了燕雲十六州的歸屬以及每年的財務供給來促成了澶淵之盟的簽署,這對宋朝來說是一種極大地損失。

宋遼兩國為何定下澶淵之盟,真的沒有挽留的餘地嗎?

澶淵之盟使得遼宋百年無戰事,間接導致了北宋遼國的滅亡

由於澶淵之盟的簽訂,使得雙方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都沒有經歷什麼大的戰事,也使得雙方軍備以及軍事實力的大大降低,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後金能夠輕易地代遼而起,以及北宋被輕易的就滅了國,都是由於長期的安逸享樂使得雙方喪失了戰爭的機警性與熱血性。

當然澶淵之盟的好處也是明顯的。

帶來了百年的和平

最為直接明顯的就是他的簽訂給雙方百姓帶來了長期的和平,同時也為宋朝節約了大量的戰爭開支,畢竟每年的歲幣,絹匹對於整個戰爭的開支來說還是微乎其微的。

促進了民間交流以及文化的交融

長期的和平也使得雙方民間的交流溝通變得積極,普遍,不僅在經濟層面上促進了雙方發展,同時在文化層面上也是極大地促進了文化融合與民族融合的程序,對於整個中華民族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宋遼兩國為何定下澶淵之盟,真的沒有挽留的餘地嗎?

所以說,澶淵之盟整體來說是有利的,最大的不利是對於宋朝而言的,以及後續的長期的安逸生活的潛移默化,如果但是宋朝能夠堅定的支援宰相寇準以及大將軍楊延昭的建議,可能後來的宋朝也不會被視為如此軟弱的朝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