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導師論文作者如此迴應,學術問題該何去何從?中公教育村官考試2020-01-15 09:26:29

近日,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一篇名為《生態經濟學整合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論文,刊登在《冰川凍土》的2013年第5期。

這篇遠在7年前的論文今日再次見光,實在是由於論文內容過於荒誕。作者的論文與“冰川凍土”毫無關係,卻一直致力於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事件爆發之後,作者於1月12日做出了迴應:實際問題潛伏的非常深刻。

近兩年,學術問題的頻發讓學術界人心惶惶。從不知知網翟博士,到歌頌師孃徐博導,從論文造假,到論文摻水,短短一年時間,學界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暴露了諸多積累已久的弊端。

雖然事件後續,作為中科院全院科技期刊工作主管部門,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則釋出說明稱,經初步調查瞭解,該文確實存在與期刊學術定位不符等問題,將盡快成立調查組,認真調查相關問題,切實做好處理、整改工作,堅決杜絕類似情況。

但我們知道,寫好一篇專業性較強、甚至能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到底有多大的難度,像徐博導佔據著稀有的資源卻不盡責任之事的人,和像這樣諂媚性極強的“注水”論文,則是對學者這個稱呼的褻瀆與打擊。

同時,另一方面的問題也暴露無遺,2013年的核心期刊問題論文經過7年之久才被挖出,我們不得不懷疑,期刊的作用是在於為作者“展示作品”還是“分享成果”?這些文章到底有多少學子會學習、查閱呢?

學術問題頻發,是壞事也是好事。論文的問題引起了學界的重視,有關部門也制定核查制度,對以往的論文進行了“大清洗”;與此同時又將論文發表的稽核程式嚴格化,嚴正了學術規則。但大量問題論文的暴露,也令我們心寒:過往十幾年中,碩士、博士、院士的職稱名不副實,拿著學術的經費,牟著骯髒的私利,到底有多少用來發展學術的經費,敗在了這些人手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