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武德?使用者1060834461102020-01-04 02:16:50

武德“武德”一詞,最早見於《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莊王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這裡的“武”,指的是軍事。由於軍事與武術是同根共源,交叉發展的,後來武術也就將“武德”納為已有了。我國人民歷來祟禮敬德。古人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士有百行,以德為首。”孔子辦學設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也以“德行”為首。因此,武術一直將有無優秀的品德作為追求的主要目標,讓它指引武術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一直置優秀的品德於首要地位,讓它成為武術的靈魂;一直將有無優秀的品德當作評價武林人物最重要的標準,激勵習武人士:一直用優秀的品德為有力的武器,鞭撻武林中的不良風氣與敗類。武林人士深知,武藝是受人們的思想主司的,它是否施展在正確的地方,完全決定於思想。所謂“心正則拳正,心歪則拳偏”(拳諺)。執此之論,他們力主擇人而教,只教品性正派的人,不教品性邪惡的人,有如《拳經.拳法備要》說的:“賢良秘授救危困,邪亡休傳害眾生。”少林寺的一些歌訣也再三強調:“忠誠善良傳衣缽”“少林真武技,莫傳惡歹人。他們力主在學練武藝之前必須學習、培養高尚的品德:“練武先練德,教人先教心。”“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拳先習德。”(拳諺)他們力主在學練武藝的過程中,始終要將培養高尚品德放在第一位,德技雙修,正象拳諺說的:“練武要修德,練功要按轍。”否則,“練功不修德,必定要著魔”(拳諺),那便與武術的宗旨背道而馳了。為了培養高尚的品德,各個門派均制定了若干條律,要求門徒嚴格遵守。如少林有“練功十忌”:“一忌荒惰,二忌矜誇,三忌躁急,四忌太過,五忌酒色,六忌狂妄,七忌訟棍,八忌假正,九忌輕師,十忌欺小。各門各派都認定:“功夫有限,仁者無敵。”(拳諺)因而對於練就了一定武藝的人,遇到什到衝突的時候,要求他們首先充分發揮自己的品德作用,去解決問題;如果實在不行,再施展武藝,制服對方,而不應單憑武力,先發制人,所謂“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拳諺)。凡是持技欺人甚至為非作歹之流,武林是不容許他們的,輕則加以責備,重則逐出師門,更重則予以嚴懲。少林即嚴正宣告:“有技無德者,非少林之徒!”並諄諄告誡武僧:“功成之後莫輕使,持技欺人忘德行。”這些,充分表明武林人士從來不從純武藝的角度去看待武術,而總是將武術與品德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他們認為:“無德無拳”(拳諺),堅持“文以評心,武以評德”(拳諺)。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