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在什麼季節最容易得病?使用者36720056677254432019-12-22 17:48:19

相對其他時間,草魚12月沒那麼容易犯病一般草魚的常見病有細菌性爛鰓、細菌性腸炎以及赤皮病這三種病。各種規格的草魚都可發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居草魚疾病之首,為了有效做好這三種疾病的防治工作。具體介紹如下: 一、病原:柱狀嗜纖維菌、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和熒光假單胞菌。 二、流行規律:流行季節在4-10月份,其中有兩個發病高峰,4-6月份主要危害1-2齡草魚,8-10月份危害當年草魚魚種。一般在水溫18℃以上開始流行,水溫25℃-30℃時為流行高峰期。在池水和池底淤泥中大量存在。當水質和魚體健康狀況良好時它們不能形成優勢種群,不能感染魚類,引發魚病。當大量投餵劣質餌料,水質惡化或其他原因導致魚體抵抗力下降時,它們便大量繁殖,侵入魚體,從而引發疾病。病原菌可隨病魚的糞便或屍體大量排到水中,汙染餌料,在經口感染其他魚,從而形成草魚“三病”的大規模暴發。三、主要症狀:病魚無力地離群獨遊,頭部發黑,鰓蓋有半透明小孔,嚴重時鰓蓋爛穿,鰓絲腫脹充血發炎,腐爛帶有淤泥,腹部充血發紅,鱗片鬆動脫落,肛門紅腫突出,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流出,解剖可見腸內無食物,腸壁充血發炎成紫紅色,肝臟土黃色。四、病因分析:草魚“三病”的第一次發病高峰在4-6月份,這時正值春夏之交,白天氣溫高於水溫,隨著氣溫的上升,表層水溫逐漸上升,密度逐漸下降;晚上氣溫低於水溫,隨著氣溫逐漸下降,表層水溫也逐漸下降,密度逐漸增大,導致表層水體密度大於底層水體,從而引起上下水體的對流,底部淤泥中的大量病原菌被帶到整個水體,增加了養殖魚類與病原菌接觸的機會,最後導致魚病的發生。草魚“三病”的第二次發病高峰在8-10月份,正值夏秋之交,水溫和氣溫的變化情況與春夏之交時一樣,所以同樣會造成水體的對流,引起魚病的發生。此外這時經過幾個月的養殖,池底積累了大量的殘渣剩餌和死亡生物及魚類的殘骸,水質也嚴重惡化,也容易造成病原菌在水體中的大量繁殖,最後引發魚病。五、防治措施:做好池塘環衛工作,保持良好養殖環境,對於池塘環境條件,尤其是底質的改善,還可以採取在池塘中施放生石灰的方法。生石灰不僅能疏鬆淤泥,改善池底通氣條件,加速有機物的分解,減少氨氮與亞硝酸鹽的生成和積累,而且還可以殺滅淤泥中的病原菌及其芽孢,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常用的方法是放養前採用生石灰清塘(50-100千克/畝),以及養殖過程中與發病季節定期潑灑生石灰(15-20千克/畝•米,1-2次/月)。在飼養管理過程中必須始終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將魚病的防治工作貫穿在整個養殖週期中,以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