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中,人口發展特徵有哪些?趕海螞蚱哥2019-10-17 09:07:35

一、農業革命的人口發展特徵

1、一萬多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農業。在此後的幾千年內,農牧業基本上取代了採集和狩獵,成為人類主要的生產方式,使世界人口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2、農業社會與採集狩獵社會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能支援更高的人口密度。因而,也就使人易於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人口的過度膨脹導致了農業的出現。事實上,人口發展與農業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

3、農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化也是促使出生率升高的因素。在採集狩獵社會,為使人口與當時的資源基礎得以儲存。而農業社會更多勞動力能創造更多食物的現實,使這類習俗得以鬆懈以至廢除。

4、總之,自從人類跨入農業社會之後,人口總量是比以前大幅度地增長了,但也並非是一直如此。一種文明由出現、繁榮到崩潰,會經歷良好的及惡劣的氣候條件,饑荒及戰爭也會時常發生。

5、直至工業革命,農業社會的人口都呈現出如下特徵:即嬰兒存活率低,階段性的饑荒和低營養,對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現大幅度波動狀態,出生率也相應變化,平均壽命低。

從某種程度來講,前農業社會的出生率可能受到抑制,並與波動的死亡率達到某種平衡。到了農業社會之後,出生率明顯地上升,死亡率也升高了。

二、工業革命的人口發展特徵

1、工業革命促使科學技術人員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及社會變遷也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長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2、工業革命與人口死亡率。

高死亡率是前工業社會世界人口特徵之一。但自18世紀中葉、死亡率就開始持續下降,這種下降趨勢一直延續到19世紀。死亡率的下降最早是從歐洲各國開始的,並由此引發了歐洲各國的人口變化。

3、工業革命與人口出生率。

在工業化早期的一個短時期內,歐洲一些地區的人口出生率曾一度上升,英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出生率上升的原因比較複雜,並且地區不同原因亦不同。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經濟良性發展使結婚年齡降低,從而使人們更易於多生育。另外,城市地區曾一度持有和鄉村地區同樣的觀念,即孩子作為勞動力非常重要。

4、工業化過程中的人口增長。

在工業革命之前的15世紀,世界人口增長已經開始加速。而且人口增長及自然變動情況在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地區之間出現了分化。發達地區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趨於下降,發展中地區在後期死亡率才開始下降,出生率卻居高不下。

5、工業革命使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由於鄉村人口大舉移入都市,造成了都市化的現象及都會區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