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結婚要請幾天酒?有什麼習俗?亮亮3692017-02-10 11:26:33

春節假期,除探親訪友外,往往要面臨眾多的“紅色炸彈”,親戚朋友的婚宴往往扎堆來襲。人們喜歡開玩笑,說丈母孃推高房價,導致在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壓力巨大,在通向婚姻的道路上,如果沒有房、車做保證,僅僅擁有真愛也會受阻。說法有點誇張,但至少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實。

這個春節,南都記者在江西老家看到,農村的婚禮十分講究,不少地方依然沿用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方式。一撥又一撥的年輕人進城務工,也將城裡的婚俗帶進了村子,但該簡化的卻一樣沒少,聘禮也水漲船高,攀比之風越演越烈,有小夥子大呼“不是土豪都不敢結婚”!

經濟仗

訂婚花掉一套房的首付

每年春節,是村裡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時候,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家,選擇春節結婚的人格外集中。

在深工作七八年的李先生今年帶著已領證9年的妻子回江西老家補辦婚禮,原本以為只是補一場形式,想不到,農村的婚俗讓人咋舌,比大城市還要土豪。1月28日,從小在金溪縣長大的李先生選擇在縣城補辦婚禮,專程開車到左坊村將親戚朋友接到酒店喝喜酒。在婚宴開始之前,按照村裡的習俗,新郎新娘坐著婚車過了一趟村裡的大牌坊。除此之外,與城裡的婚宴並無差別。然而,如不是補辦婚禮,且李先生從小就離開了村子,這樣的簡單婚禮,在村裡人看來是完全不及格的,會被村裡的長輩訓斥。

2月5日,大年初六。李先生的表妹黃蘭舉辦婚禮,這讓李先生真正見識到了地道的老家婚俗。

江西目前還普遍存在訂婚的風俗,男女如有結婚之意,必須先訂婚後領證再擺酒。三年前,黃蘭和學長彭先生自由戀愛,見過雙方家長後,正式訂婚。訂婚時,雙方家長要敲定“見面禮”、結婚禮金和四金(金項鍊、金手鐲、金耳環、金戒指)。“三年前,我們要的‘見面禮’是8000元,算少的。現在的行情都是在一兩萬。”黃蘭說,當年定下的聘禮不到6萬元,而如今村裡的行情是起步價10萬元,“聘禮錢越高,越說明這家女兒嫁得好”,訂婚時,男方先付一半,剩下一半結婚時交齊。訂婚之後,男方遠赴他鄉務工,賺聘禮錢是其中主要目的。

男方花的錢遠不止這些。訂婚之後,就是長達一年時間的“看人家”。男女雙方的家長親戚朋友分批分次到對方家裡做客聊天,以便詳細瞭解對方的家庭,而這些親戚朋友並不是白幫忙,每次“看人家”,男方要每人發100到500元不等的“打發錢”,還要在當日請客吃飯,“至少要看三次,有大看和小看,這些費用都必須男方承擔”。也就說,僅僅訂婚,男方就至少要支付20萬元左右,這相當於在金溪縣買一套100平米房子的首付。有的家庭,甚至要求男方必須蓋了房子再談婚論嫁,負擔可想而知。

形式仗

結婚宴席要連吃三天

2月5日早晨,負責婚禮的司儀早早地來到了黃家,這些司儀是從縣城請的,專門負責給黃蘭梳妝打扮。這些年,村裡的年輕人一撥又一撥地外出務工,也將城市裡的婚俗帶進了村子,紅色的呢子嫁衣變成了白色婚紗,但基本的流程依然不變。9點多,梳妝完畢,黃蘭坐在房中靜待新郎的到來,親戚朋友也陸續趕到。婚宴就擺在家門口的曬穀場,10多桌。負責做飯的都是村裡廚藝不錯的大叔大嬸。

新郎來自隔壁村,一個小時就能抵達。按照習俗,新郎出門接新娘前需一路放鞭炮、一路嗩吶齊鳴,按照嚴格的路線前往,出門、經本村牌坊、走連線兩村的主幹道、女方村牌坊、再到女方家,排場可不輸城市裡的婚禮。10點多,迎親隊伍抵達,被一群七大姑八大姨攔在了房外,機靈的新郎用準備好的紅包打發後才得以進屋。向長輩敬茶後,就是“哭嫁”。女方的媽媽、姐妹、姑姑等女性家人會抱著新娘哭,表示十分不捨。

鞭炮燃起,由新娘的兄長將新娘抱進婚車,新郎將新娘接走,路線與來時一致。這時,女方家的婚宴正式開始,名為“迎娶宴”。其實在前一日,婚宴已經開始,名為“起廚宴”。男方亦如此,不過男方的“迎娶宴”在晚上舉行,宴席前需完成敬茶、拜堂,宴席後就是鬧洞房,也是婚禮中最熱鬧的時候。不過,現在不少新人省去了鬧洞房的環節,因為新郎不勝酒力,或怕鬧得太過。

第三日為“出嫁宴”,此時新郎新娘雙方家長要給參加婚禮的親朋回禮。雙方各擺三天宴席,所有費用都是男方出,費用以酒席的排場而論,少則七八萬元,多則幾 十萬元。

觀念仗

“逼婚”壓力來自親朋

“20多年來,婚俗大抵沒有變化,有些細節改變而已,但費用水漲船高,攀比之風越演越烈。”村裡42歲夏女士說,20年前,她結婚時,聘禮只有1000多元,如今漲了100倍,“哪家要是有兩個兒子以上,光娶兒媳都可以把家裡積蓄全部花光”。夏女士說,村裡借錢辦婚宴的不少,為的就是不破壞規矩招人話柄,二來也是為了面子。

“手上要是沒準備個20萬元以上,就別想找媳婦,即使有女朋友,也不敢想結婚的事情。”80後小江在北京工作,如今兒子一歲多,但遲遲沒有帶著媳婦回老家擺酒,每年回家,總被長輩們叨嘮。村裡不少年輕小夥像小江一樣選擇奔走他鄉,逃避“逼婚”。

這種逼婚往往並非來自父母,而是親戚朋友。黃蘭曾提出簡化婚禮,找家酒店,兩家親戚一起請,結果招來不少閒言碎語,村裡不少人說她是在破壞“規矩”,甚至有人直接就說,“我家請酒,你們吃了三天,現在輪到你們家,就只請我們一天,太不像話”。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他鄉“悄悄”領證結婚,來回避這種傳承已久的“規矩”,城裡的婚俗讓村裡的小夥子更為羨慕。“城裡雖然會被要求有房有車,但房車畢竟是自己的,農村嫁女反而更像賣女兒。”80後郄先生認為,如今年輕人都往城市跑,能在城市買房買車紮根下來,是大多數人的夢想,結婚只是動力,“農村的高額聘禮,純粹是為了形式和麵子而花錢”。

新郎的賬本

●見面禮一兩萬元。

●聘禮起步價10萬元(訂婚時先付一半,剩下一半結婚時交齊)。

●四金金項鍊、金手鐲、金耳環、金戒指。

●“看人家” 至少要看三次,每次要給每人發100到500元的“打發錢”,還要請客吃飯。費用全由男方承擔。

●接新娘各種規矩各種排場。紅包開路。

●婚宴雙方各擺三天宴席,費用都由男方出,少則七八萬元,多則幾十萬元。

鄉記

美好的婚禮何時才不成為負擔

結婚本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但在農村,往往成為巨大的負擔。在金溪縣左坊村,為了給孩子娶媳婦,到處借錢或一輩子攢錢就為孩子結婚用的父母確實不少。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看中的女孩“獅子大開口”。因此,男方能給多少彩禮錢,就成為是否門當戶對的重要標準之一。

外出打工潮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一沉澱多年的傳統婚俗形成衝擊,但由於傳統觀念依然佔據上風,改變的往往只是個別形式,婚禮負擔反而有增無減。因為,在農村,如果男方給的彩禮錢多,也意味著小夥子在外混得不錯。

當傳統習俗、面子、攀比佔據了上風時,結婚就變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不少年輕人以各種方式抵制這種傳統婚俗。上大學外出工作的小夥子經過努力,在城市買房紮根,將父母接到城市,真正成為城市人,也就自然與傳統婚俗脫鉤。外出務工的小夥子,有些悄悄在外地結婚生子,然後回家補辦婚禮,彩禮錢也就自然由不得傳統規矩,婚禮真正成為了一場做給其他人看的形式。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農村光棍的型別研究———一種人口社會學的分析》作者劉燕舞曾做過一項調研,因經濟貧困導致的農村光棍佔到了光棍總數的61%,較高的結婚成本是一部分農村男性結婚道路上的較大障礙。

在農村,似乎有一種現象。如果男方家庭條件不夠理想,女方家庭提出的條件更加苛刻,主要是對婚後生活質量的擔心,希望以此提前獲取一些保障,這也造成了貧困家庭為結婚付出的代價越大。

社會不斷進步,農村傳統婚俗何時能迎來改變?

農村結婚要請幾天酒?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