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期和間冰期氣候變化速度?禹辰4712021-10-13 13:09:31

一)冰期與間冰期的概念

冰期 第四紀全球降溫,在高緯度地區和高山(高原)地區發生大規模冰川活動,這一時期稱為冰期。該時期氣候寒冷,高緯度地區和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均為冰川所覆蓋,年平均氣溫較現今低8~13℃。

間冰期 在前一次和後一次冰期之間的時期,稱為間冰期。該時期氣候溫暖、溼潤,冰川規模縮小或在中緯度地區消失。

冰後期 是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即大理冰期退縮以來的時期,稱為冰後期。最後一次冰期退卻的年代,世界各地不一,大約在距今11000年左右。

雨期(洪積期)冰期時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其降雨量相應增加,呈現溼潤多雨氣候,稱為雨期或洪積期。

間雨期(間洪期)間冰期時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其降雨量減小,氣候乾燥,故稱為間雨期(間洪期)。

表2-3 第四紀沉積物成因分類表

因而上述冰期與雨期相當,間冰期與間雨期相當。這都是第四紀氣候變化的結果,必然影響到第四紀沉積物的型別。

(二)冰期與間冰期對古地理環境及生物界的影響

第四紀冰期與間冰期的氣候變化,很大程度上,控制著第四紀堆積物的沉積環境,並影響著生物群、地形和土壤等的形成與發展。

冰期時,氣候寒冷,陸地上約佔二分之一的廣大面積曾為冰川所覆蓋。從而使陸地上地理環境和生物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冰川對原有基岩和鬆散堆積物進行改造,並形成了冰川地貌及其堆積物。由於氣候酷冷,在冰川作用範圍內,主要是冰凍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及成土作用很難進行,這一時期形成的風化殼基本是由機械風化的粗碎屑所組成,土壤不發育。大規模的冰川摧毀了原有的植物群落,使暖溫帶植物大量滅絕或南移;動物群有些種屬滅絕、變異或向赤道方向遷徙;冰期也產生了寒帶(喜冷)動物群和植物群的新種屬。第四紀生物界中,進化最快、最特殊的是人類的出現,這與古氣候的冰期變化有很大關係。

間冰期時,伴隨大規模的冰川消融,氣候轉溫暖、溼熱、生物茂盛。形成以流水和湖沼作用為主的地貌及其堆積物。此時化學風化及成土作用較易進行。熱帶(喜熱)動物和植物群的分佈範圍再度擴大,並向兩極方向遷徙。冰期中寒冷生物由於氣候驟然變暖,可發生變異或滅絕。

在乾旱地區,因冰期時多雨,河流及湖泊作用加強,形成流水作用為主的地貌及洪積、湖積物。間冰期少雨,降水不能大量以冰雪形式累積成冰川。此時氣候乾燥,主要盛行風沙地貌及風積物、殘積物。

在赤道熱帶地區,由於氣溫高,冰雪融化量大,難以形成冰川。但冰期和間冰期中,也出現冰期多雨,間冰期雨量減少的現象。主要盛行流水和湖沼地貌及其堆積物。作為溼熱地區標誌之一是殘積紅土較為發育。

在海洋中,尤其是一些內陸海及邊緣海中,古氣候變化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環境變化,雖不如陸地那樣顯著,但在生物組合和遷徙、沉積物的變化以及引起海面升降等方面均有表現。海面升降的幅度在第四紀最大一次冰期中,可達100~120m。冰期和間冰期所引起海面的升降,控制著陸地的河流及其剝蝕作用的強度,從而制約了海盆、河流及陸地上堆積物的形成與發展。

(三)關於冰期與間冰期變化的原因

冰期與間冰期氣候變遷的原因,一般認為與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及地軸傾斜度的變動等有關。前者如太陽輻射加強(它又與太陽黑子週期活動有關),地表溫度就升高,使大氣環流增強而引起降水量和蒸發量的變化。後者如地軸傾斜度的變動,是產生四季的原因,它的變動影響著地表輻射量的增減,對氣候產生變異作用。關於地球氣候變化原因的探索,這是一個理論問題,曾有過不少假說,引起熱烈爭論,但至今仍沒有一致公認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