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學館2017-06-27 17:54:12

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一、趙匡胤是雄才大略之主,他早就看出開封雖然是交通便利之地,但無險可守,倘若有外敵入侵或內部農民起義,國都會十分危險。但遷都是大事,他要說服群臣及趙光義後才能實施。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二、群臣不願遷都是因為他們大多是河南本地人,故土難離是人之常情。而趙光義不同,他任開封府尹多年,培植了相當雄厚的個人勢力,他有野心想當皇帝,如果遷都,他在開封培植的勢力就沒用了。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三、趙光義反對遷都的理由十分的高大上,他說:“在德不在險”這是十足的混帳話!

試問你能保證後代子孫都以德為先嗎?敵兵打來管你有德還是無德呢?攻破城池抓住你才是他們的目的。

四、後來北宋被金亡國,主要是國都無險可守,有利於金騎兵的縱橫馳騁。試想如果北宋當初遷都長安,金兵再厲害,在潼關天險前也是一籌莫展。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吳鉤的鉤沉2017-06-26 15:34:21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前面有人回答說:“

因為宋太祖遷都的目的就是消除趙光義在開封府經營幾十年的政治影響力。為下一步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做鋪墊。可惜,趙光義先發制人。”這種陰謀論的解釋,其實是缺乏依據的。不可當真。

關於北宋要不要遷都,趙匡胤跟大臣確實有過爭論。我們先來了解爭論的過程,才可以明白遷都與不遷都的理由。爭論的過程如下:

趙匡胤建立宋王朝之後,一直都想遷都。一次他巡幸洛陽時,提出遷都洛陽。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反對:“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都下兵數十萬人鹹仰給焉。陛下居此(洛陽),將安取之?若慮遷都,臣實未見其便。”李懷忠指出了定都開封的好處:東京畢竟得運河之便,每年可以從江淮運入漕糧數百萬石,京師數十萬駐軍,全靠它吃飯。如果搬居洛陽,從哪裡弄到這麼多的糧食?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但趙匡胤遷都之心甚堅,說:“遷都洛陽也非長遠之計,最好是遷至長安。”此時,太祖之弟、晉王趙光義從容說道:“遷都未便。”理由還是如李懷忠所言。

趙匡胤又說:“我之所以想西遷,並無他意,只是要據山河之勝,守衛國都,這樣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遷都長安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據山河之勝,守衛國都。而開封是四戰之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要守衛京師,只能依靠人肉,即駐紮大量禁軍。駐紮大量禁軍需要錢,需要糧草,不過開封得運河之利,可以將南方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送至京師。

總而言之,要不要遷都長安,是一個兩難的問題。長安的優勢是可險可守,劣勢是交通不便,靠自身的生產難以維持京師之需。開封的優勢是交通便利,可以透過發達的水系交通接收南方的物資,但劣勢是無險可守。

利弊權衡再三,趙匡胤不再堅持遷都。這裡不存在什麼陰謀論,只是出於地緣優劣勢的衡量。遷都有遷都的道理,不遷都也有不遷都的道理。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王大器2017-12-07 23:05:52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北宋地圖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宋太祖趙匡胤在生前很有可能已經做好了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打算,所以他稱帝后不久就把趙光義封王並且任命為開封府尹(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在太祖朝都未被封王),而趙光義在即位之後也延續了乃兄制定的很多政策,比如延續“先南後北”的戰略統一中原等等,但是在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兄弟二人卻持有完全相左的意見。最終,趙匡胤不得不向趙光義屈服,並且遺憾地斷定:不過百年,宋朝就會耗盡國力。

太祖西巡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是趙匡胤人生中的最後一年,但是他在駕崩之前身體一直都很好,並且曾經在這一年率領百官西巡西京洛陽,他的目的很明確——準備遷都。《宋史》記載“上生於洛陽,樂其土風,嘗有遷都之意”,其實趙匡胤決意遷都絕不僅僅是因為洛陽是他的老家,而是出於一個長遠的考慮。宋朝建立在戰亂頻仍的五代之後,五代中有四個朝代曾經定都開封,分別是:後梁、後晉、後漢、後周,而宋朝繼承的是後周衣缽,所以也就定都於開封。但趙匡胤心裡很清楚,這個計劃很難實施,甚至有可能是他一人對陣全體百官的一場戰爭!

大臣反對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繁華的東京汴梁

果不其然,當趙匡胤遷都的意圖透露之後,就有起居郎李符上書,他列舉了遷都不便的八條理由:“一、洛陽飽經戰亂,早已破敗不堪;二、洛陽舊宮已造破壞,遷都還需費大量人力物力重修;三、太廟等祭祀場所也需要重修;四、百官根基在東京,需要全部遷徙;五、洛陽腹地的百姓都很貧困;六、軍需補充不足;七、洛陽城池需要重新建設以及加固;八、盛暑期間,舉國西遷不便。”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趙匡胤劇照

趙匡胤聽了之後沒有理睬,隨後鐵騎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又上言:“透過汴渠輸送到東京的江淮之米有數百萬斛,這正是養活數十萬士兵的來源,但是洛陽沒有。建國之後,大宋的根基已經穩固在大梁,不可動搖。”趙匡胤依然不為所動。

晉王反對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長安、洛陽與開封區位

晉王趙光義此時才站出來,說遷都實在不可行,趙匡胤卻說:“遷河南未已,久當遷長安。”趙光義聽後“叩頭切諫”,趙匡胤補充道:“我之所以要西遷,只有一個原因——利用洛陽或長安的山河之險去除冗兵,像周、漢、唐一樣定都於易守難攻之地,才是長久之計。”趙光義詞窮了,於是用一句話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話來明確自己反對遷都的底線:“在德不在險!”趙匡胤沒有回答,等晉王走後,他才對身邊的大臣說:“晉王之言固善,今姑從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宋太宗趙光義

趙匡胤遷都的理由很簡單:杯酒釋兵權雖然杜絕了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情況的發生,但是為了拱衛京師,無險可守的汴梁便不得不出錢養活大量軍隊,而山河之險則可以省去這一大筆開支。趙光義堅決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已經在京城培養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集團,而遷都則意味著權利圈的重新洗牌!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

金滅遼、北宋線路圖

百年後,曾經與北宋和平相處長達百年的遼國被滅,隨後便爆發了靖康之變,無險可守的京師被迅速攻破,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金山萬丈2017-10-28 17:26:53

趙匡胤當皇帝之前的工作就是武將,還是一員優秀的武將,在征討過程中,他經常親自出徵,或者在 關鍵的戰役上給予主帥戰術建議。最高領導要做到這點,必須自己很內行,若是像蔣介石那樣經常去指揮一個團的戰鬥,或者像宋太宗、宋真宗那樣讓主帥按照“陣圖”去打仗,就犯了兵家大忌。

戰爭的人事安排上,趙匡胤做到了充分的放權,讓主帥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又能讓主帥盡忠,在五代十國這樣一個流行武將造反的時代,沒發生過一次主帥造反的事情。王全斌攻下成都後政令昏庸,逼反了十幾萬川軍,趙匡胤也能做到繼續充分相信王全斌,沒有讓王全斌鋌而走險反了大宋。

墨子說:“上君盡人之智,中君盡己之智,下君盡人之力。”用武將方面,趙匡胤完全做到“上君”這個標準,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宋接下來的十七個皇帝都達不到這個高度。

每攻下一個國家,趙匡胤必定優待國君和大臣,這給其他政權極強的心理暗示,幾乎每個政權裡都有願意主動歸降的大臣。南方還剩下的兩個小國家:吳越和清源,甚至連皇帝也想著要投降。

經過十六年的切身體會,趙匡胤明白了東京為什麼不是一個牢固的首都。一是東京沒有天然的屏障,這對防守來說是很不利的,像北京這樣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的地形更利於防守。二是由於沒有天然屏障,只能派重兵把守,這消耗了國家財政大量的物資。

離東京不遠的洛陽,擁有很好的天然屏障,武則天曾在這裡建都。趙匡胤想著要遷都到洛陽。自古遷都就是大事,一個王朝因為遷都失誤而轉向沒落甚至滅亡,歷史上的例項比比皆是。

那為什麼趙匡胤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遷都呢,除了客觀的原因,還因為他要避開弟弟趙光義在東京發展的勢力。

本來,趙普很早就發現了趙光義私聚幕僚的意圖,他和趙光義在大宋建立之前是好朋友,後來因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發生了分歧,兩人逐漸成為水火不容的兩大政治集團。

兩人的爭鬥,從不親自出面,往往採取打擊對方親信的手法。一次,開封府判官姚恕奉趙光義之命拜見趙普。趙普恰好正在請客,門衛就沒有及時通報。姚恕生氣了,拂袖而去。過了一會,門衛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趙普,趙普慌忙派人去和姚恕道歉。

姚恕覺得自己有趙光義撐腰,仍然掉頭不顧,對宰相的致歉毫不領情。趙普一貫是個小心眼,這次也懷恨在心,過了幾天就藉機把姚恕調到澶州做通判,相當於澶州市副市長,即使是趙光義出面挽留,趙普也不買賬。

幾年之後,黃河在澶州決了口,趙普以姚恕通報災情不及時為由,將姚恕暫首棄市,再投屍黃河,既打擊了趙光義的氣勢,又出了口惡氣。

而現在,趙普被罷免了,趙光義的勢力集團一支獨大。趙匡胤又很愛惜自己的弟弟,對趙光義的所作所為也採取了默然的態度。

趙普罷相後一個月,趙光義進為晉王,位在宰相之上。柴榮繼承養父郭威的皇位之前,官爵就是晉王。這個安排,似乎是表明趙光義就是皇位繼承人。

之所以做這樣的安排,表面上看來是因為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十五年前,杜太后得了重病,感覺自己不久人世,就問趙匡胤:“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得天下嗎?”趙匡胤做了一個標準的孝子式回答:“全是因為祖先和父母的功德。”

杜太后說:“不是,是因為柴榮讓一個小孩子當了皇帝(十一歲的柴宗訓),假如後周有年長的君主繼位,你怎麼能得到這個位置。”

杜太后還設計了避免宋朝也出現這種局面的方法:“你百年以後,應當傳位給弟弟光義,光義之後,當傳位於廷美(趙匡胤最小的弟弟),廷美再傳位於德昭(趙匡胤的大兒子)”

這個考慮完全出於不立幼子做皇帝,而現在,十五年之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已經成人。大兒子趙德昭,28歲,小兒子趙德芳,23歲,一直都沒聽說有失德的表現。按照中國曆來的傳統和大家根深蒂固的意識,趙匡胤應該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然而,趙匡胤一直都沒有立太子,他擔心趙光義的勢力已經發展的很大。貿然立了太子,趙光義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不如先遷都,擺脫趙光義已經形成的勢力圈,再立太子也不遲。

趙光義明白遷都的“另一個”意義,極力阻止,趙匡胤終其一生也沒能完成這個心願。有一次,趙匡胤憤憤的說:“不出百年,天下的財力必 定為京城的防衛而耗光。”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俠心劍意2017-10-29 20:10:35

趙匡胤是要遷都從小長大的洛陽,眾臣不從,生氣說要一遷洛陽,再遷長安;他的本意是遷洛陽,長安的小夥伴別太來勁了!循周漢故事以去雄兵,畢竟洛陽是周禮、九鼎、天堂明堂等禮樂舊都,亦是漢朝最鼎盛時代東漢國都,法理上的天然首都。事實上唐末以來長安已淪為邊陲小城,經濟一落千丈,不復唐時模樣,宋朝開國以來的民力和意識形態已不允許大興土木,傾全國之力建設宏大都城,加上交通問題,長安廢都已久,王氣黯淡不復唐時景象,遷都長安是絕對不可能的。不只宋朝,宋以後的所有朝代也沒有遷都長安的可能。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meteor流星2017-09-24 19:05:21

選在開封時對的,唐代藩鎮割據。只要斷了開封漕運朝廷立馬服軟,關中宋代開始貧瘠,不能自守,糧食必須靠江南,而且隨著定都必然人口激增,更為嚴重,開封的建都成本很小,宋代謀劃的很對,拿下燕雲十六州設要塞守衛萬無一失,開封就是絕佳的首都,距長安,北京,南方距離均等,一路一馬平川,運糧方便。可惜就是沒拿下幽雲十六州。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yuone12382017-07-29 16:32:16

宋朝是從五代後周手裡搶來的天下,經過220年的動亂,至宋時中國已經很虛弱,所以宋朝花了19年才統一中原(不包括西域,河西走廊,遼東,燕北,越南,雲南),這個時間跨度差不多跟明朝統一建立時期相同,但考略到宋朝疆域狹促,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如果定都長安,則不僅要的面對遼國北方威脅,還要面臨西北他族的進攻,以長安之凋敝,根本無法承受高強度的戰爭,最終還是很難立足關中,想想三國曹操為什麼不在洛陽或者長安去定都,就是這個原因,當地的經理條件和政治生態還有環境生態已經不適合作為京城來發展。關於趙匡義的陰謀論之說,也許有之,畢竟要造反這麼隱秘的事不可能隨便外洩。還是趙匡胤不夠果斷,看看北魏孝文帝,多麼聰明,以南征之名行遷都之實,趙匡胤為何不學學呢?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關東俠客2017-12-08 21:14:34

首先長安是不適於建都的。關中地區經黃巢義軍洗劫,吐番人破壞,桓範的搜刮早就破敗不堪了。唐強盛時期糧食不能自給,遇到災年皇帝帶群臣到洛陽就食。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就在洛陽辦公。907年粱王朱全忠把唐皇帝李柷和群臣百姓全部東遷。臨走的時候朱溫下令扳毀長安城。連城牆的磚都拆沒了。趙匡胤領兵打仗多年,當然知道長安城已是一片廢墟不可能做為都城。趙匡胤是在學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孝文帝想遷都洛陽接受漢人先進文化。但是平城貴族集團呈平日久,享受貫了各自形成了各種集團。孝文帝藉口伐劉宋政全,帶著所有的文臣武將南征。等到達洛陽時,天降大雨,道路泥濘,所有的大臣都反對南征,說什麼也不走了,孝文帝說好,那咱們互相妥協一下,我不再堅持南征了,你們也別反對我遷都這裡了,乾脆咱們都不走了。這樣孝文帝達到又遷都洛陽目的。趙匡胤本意是藉口遷都長安,如果大夥反對,就互相妥協達到遷都洛陽的目的,進而無形中分化瓦解了趙光義集團勢力。沒想到趙光義集團勢力很強大,他又很喜歡這個弟弟,也探知了趙光義的實力。他不想給自已子孫留下禍亂。於是加封趙光義為晉王做為自已的接班人。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艾丁說史2020-05-07 12:04:39

趙匡胤要在洛陽祭拜他父親的陵寢後,一待幾個月也沒有回開封的意思,大臣們都急了,勸趙匡胤回開封,趙匡胤不答應,說是想遷都洛陽,說以後還要遷到長安,江山社稷更為穩定。

但是這時候開封已經相對穩定,達官顯貴們和禁軍基本都在開封安家了,不想再搬家。

趙光義最不想遷都的,一句“在得不在險”,頂的他哥無話可說。為什麼趙光義強烈反對遷都,因為他在開封經營多年,勾結了大量朝臣,晉王加開封尹的身份意味著他就是皇儲,他哥死了後他就是大宋皇帝。隨著趙匡胤兒子的長大,趙匡胤有了想把皇位傳給自己親兒子的想法,不想傳給弟弟趙光義,也就有了遷都擺脫趙光義的想法了。

趙光義反對遷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這兒,繼承人,這也是趙匡胤回到開封以後沒過半年暴死的原因。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使用者2722521132018-01-27 13:59:30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看來趙匡胤想遷都不是一天兩天了,並不是西巡之後產生的想法。趙匡胤朝並沒有立太子,因為太后發話想立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為諸君,哥哥死後弟弟繼承,弟弟死後哥哥的兒子再繼承,避免了後周幼子寡母被人欺凌的局面,因為趙家的江山就是這麼來的。趙匡胤聽從母親的安排,封了趙光義為開封尹,但是早期並未封親王,因為一旦封親王,又是京兆尹,這就是儲君的意思,可見趙匡胤並不想讓他弟弟繼位,但是趙匡胤又是孝子不想違抗他母親的意願。後來,趙匡胤才封了趙光義為親王,這就可以說正式讓趙光義當儲君了,為什麼這個時候又封了親王呢?因為太后死了,再次逼趙匡胤傳位給他弟弟,還搞了個金匱之盟,歷史上對這個金匱之盟是有爭議的。可見趙匡胤是被逼無奈,才做的這個決定,趙匡胤西巡的時候,他的長子已經二十多歲了,完全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所以趙匡胤就想了一個辦法來削弱趙光義,遷都,遷都之後你就不是京兆尹了吧,你只是個親王,而且你的勢力都在開封,我去洛陽,想怎麼滴就怎麼滴,只是趙匡胤沒想到他的弟弟勢力已經非常大了,可能想到了,但是還是想努力一下,朝臣一致反對遷都,趙光義的反應也非常強烈,因為他也知道遷都的後果。趙匡胤一個人獨木難支,只得說以後再說,只是還沒等他再提出這個遷都就已經死了。趙光義由於多年的經營,和皇儲的地位,導致很多人都偏向了他,上位幾乎沒什麼聲音。所以,我認為,趙匡胤的遷都就是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儲,削弱趙光義的勢力,只是失敗了。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丹鳳朝陽1640625262017-10-30 21:48:48

過去遷個都真正是大興土木,朱溫從長安跑路時把大明宮的木料拆了順水漂到開封造宮室,就知道當時唐末已沒多少資源營建宮室,只能拆舊的蓋房,想想過去蓋房子,燒火做飯都用柴火,伐薪燒炭南山中。百萬人口,自周,秦漢,唐幾千的折騰,關中自然資源早就油盡燈枯了,年羹堯修西安城隍廟都是拆明秦王府才蓋起來的。說明到清朝環境還沒緩過來,現在西安終南山裡越靠西安城千年古樹就極少見,八水繞長安的八水也都大不如前。這是王朝興盛給環境造成的傷害。以前陝西從種稻米的環境變成種小麥的半乾旱環境。天府之國讓於成都。洛陽亦如此,縹緲洛神,千湖之都也是成為關中道模樣。王朝再洛陽和長安分別建都,以利於讓另一個休養生息。直到唐以後,倆地都已不具備恢復大型城市的條件才徹底放棄。環境才是決定王朝定都的最主要依據。資源耗盡不得不走。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姑蘇門下省2017-12-08 20:42:46

趙光義小人一枚,趁遼朝國喪發起北伐,29歲蕭太后親批甲冑出戰,擊敗北宋名將曹彬,嚇得小趙狼狽逃竄,導致楊業全軍戰敗全家戰死~本人被梟首九邊,蕭太后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遼聖宗!

趙匡胤要遷都長安,為什麼趙光義反對?賀灝2017-08-23 23:00:09

答:原因很直接,趙光義當時是開封府府尹,開封是光義的革命根據地,他要在兄長百年後,順利的兄終弟極就不能遷都,那樣的話會徹底的動搖他日後順利接班的基礎。成事者天時,地利,人和不可或缺,而光義唯有在汴梁城才具比三利,焉能放棄。

遷都長安可利用其山川之險,固國防,但有經濟上的困難,安史之亂,藩鎮戰爭已耗掉了關中的精氣,長安在宋開國之初已是殘破,而開封有五代時建都的基礎,漕運亦很便利,但無山川之險,只能用人力在拒馬河一帶築國防線,成了北宋冗兵的癥結,也是北宋無力統一而最後被金滅國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