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為了吃,有的人吃是為了活著,那你呢?老太婆大姐2018-06-13 17:00:44

我多半輩子都是為兒女付出,自己工作下班,工作下班。現在老了,決定出去走走看看,豐富一下自己。

有的人活著為了吃,有的人吃是為了活著,那你呢?三木先生9422018-06-13 07:50:17

要回答這問題,首先要先理清梳理明白吃與活的前因後果關係。他們之間是相互彼此並依存,而不是取捨和攫取一方擄掠的關係。同樣直觀揣摩人活著就是為了吃,而吃飯是為了更好的活,反而活又是為了更好的吃……就這樣週而復始的沒有盡頭的縈迴繚繞,並不厭其煩……。說一千句和一萬語,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不在乎一個答案:活著為了吃;吃是為了活;或者為了更好的吃;吃是為了更好的活。乍一看矛盾,其實並不然。因為,我們均生活在一個圍有柵欄藩籬的圈子裡,人人互通取捨有無。其實並不孤立的個體,都是人人為了我,而我同時也為了人人。所以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並不矛盾,具有頗深的引申之意爾!一點拙見不吝賜教。見笑了,藉此拋磚引玉乎!

有的人活著為了吃,有的人吃是為了活著,那你呢?尚作華2018-06-13 05:56:06

哈哈!我不叫“有的人”,所以我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了吃,也不為了啥!我餓了想吃就吃也不為了什麼!人活著就是活著,哪那麼多為了什麼!餓了就說餓了,別扯那麼多,什麼為了不為了啥的!餓了要麼吃,要麼忍著,活著就做活著該做的事。

不知是誰給你的大腦編的程式,愛問:“為了什麼?”,愛問問題是好事;但是像你這樣的問題定式思維、僵化問法就不是好事;什麼都問為了什麼!“為了什麼?”這一模式是描述人或動物的後天意識活動中的目的性,是人類在反求推測他人行為動機的邏輯推理式的疑問,這與意識邏輯形成之初的孩子們愛問的“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是不一樣的,愛問“為了什麼?”的人說明他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既有自己的行為中充滿了目的性,同時看到他人的行為也都充滿了目的性,有可能這樣的看待社會人生的視角伴其終生。

其實人生的感受與你提問題的方式有直接關係,你把這世界理解成大家都很現實,彼此都是懷著目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是以目的互相來往,那麼你的內心一定不夠陽光,可以說是冷酷的霧霾天,看不到陽光體會不到溫暖。

以如此的心態推己及人的來問我,不好意思你撞槍口上啦!!我沒有你這樣的心態,活著與吃之間只是概念與行為的態勢不同而已,吃只是體現活著時的一個組成部分,吃能體現我還活著,活不活著不是我個人所能左右的,不知道我是不是願意來活而已經來活了,到現在還沒死去,就代表活著,活著那就有活著的組成,例如:呼吸、心跳、意識活動、肢體運動、吃、喝、等等,吃只是組成部分不是目的,當然在你的邏輯成了目的,或者說你不是以吃為目的,是你看到別人以吃為目的活著的,或者活著只為了吃,所有的動物你如果這樣的視角看都有可以看成你認為的目的!這是你粗暴的強加自己的意思給他們的。

我只說人的視角自己可以做任意選擇,不要只固定僵化在一個視角上看問題,那樣看到的人生就是僵化的,邏輯思維縝密的人容易自認為自己聰明,看透了一切,其實此時正是你幼稚的期,我們的前人、古人,不光說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問為了什麼只做到了知人者智,沒有做到自知者明,並且不是這句話就完了,我們的古人還說了“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就更難,難得糊塗,糊塗難得”,往往人在16、7歲的時候就感覺自己什麼都看明白了,然後沿用了一生,要麼較真了一生要麼消極了一生,轉變看世界的視角,自己的感受也會變,人生的美好在糊塗的世界裡,人生的痛苦就是因為自己感覺自己什麼都看透,其實是一輩子也沒看懂,記住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聰明、自己看透了人生,其實是沒看懂人生!

有的人活著為了吃,有的人吃是為了活著,那你呢?

有的人活著為了吃,有的人吃是為了活著,那你呢?手機使用者放飛的燕子2018-06-13 19:50:08

要想活著,那吃就是活著的前題,也是最基本的前題。

人必須保持著什麼時候餓就必須吃飯的原則。人一日三歺必須的按頓吃飯,否則你的胃腸也不允許你偷懶。

要想活得好,那吃更應該的好好調整好。只有吃的更好,更可口,人活著才更有動力。

吃和活著是相補相成的,缺一不可。這些都是物質生活所必須的。

只有物質生活得到可靠的保障後,人們的精神生活才能更豐富多彩。人們可以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對生活目標的訖盼,有對家人朋友的責任等等。

有了這些想法以後,它會激勵你在生活的道路上更加的奮發圖強,它也會把你自己的人生價值體現出來。

我呢,首先一日三歺必不可少,這只是為了我能活著。

另外,在我特別饞的時候,我的大腦就會想起那些美味佳餚,想起我想要吃的東西。這時候的(吃),那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因為它不是普通的隨便我想吃什麼的吃,它是我在心裡,在腦海中想像己久的吃。它和前面的吃還不是兩碼事。

所以說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