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正月十五唱戲嗎?牛人曉朋x2019-05-15 21:20:21

一,是為了敬神。古代中國人都很崇拜神靈,凡是家中有重大活動,都要敬神,以祈求神靈幫助,喪事當然能和神牽扯到一起去,因為人們希望神靈佛祖能夠接引他們的親人去往極樂世界。所以在辦理喪事中,敬神拜佛是一個少不了的環節。所以要唱戲敬神。唱戲時,最先出臺演出的是“神戲”(俗稱踩抬戲)。在這齣戲中,會有七位扮演神仙角色的演員出場,首先出場的是:黑虎,頭戴黑翅冠,黑臉,身穿黑,手拿鋼鞭。他的臉譜在戲曲中象徵本性剛烈。在戲曲行當中屬於淨,也就是花臉。他是為神仙開道的將領。他的原型是封神演義中的趙公明。後被姜子牙封為神,是道教的開路神。第二位是:靈官。紅臉,身穿紅包,頭戴紅冠。威武莊嚴。手持寶杵。能降魔避邪。他的臉譜在戲曲中象徵忠義。在戲曲行當中屬於紅生。靈官是道教的護法天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其中最有名的“王靈官”,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第三位便是道教上仙中有名的:賜福天官了。他頭戴官帽,身穿朝服,手拿護板。腰繫玉帶,在戲曲行當中屬於鬍子生。道教奉天、地、水三神,天官即其中之一。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舊時用作祈福消災的吉利話。 天官上臺後要為主人家說幾句祝福的話。就是所謂的“天官賜福”。人們希望能以此得到福運。因為古人認為家裡有了喪事就是範厄運,故在寫訃告是通常要寫孤子(或哀子)侍奉無狀禍延,來說明自己遭到禍事了。希望天官賜福能改變以下自己家的運氣,所以要請天官。第四位是:觀世音菩薩上臺,她全身上下穿白衣,號稱白衣大士,手端楊柳淨瓶。在戲曲當行中屬於旦角。她出自佛門,通常在上臺的道白中,要言明自己的身份,即:“家住南海把身安,吾是南海大師觀世音,佛門弟子心慈善,弟子靈前拜三拜。”觀音菩薩是我國普遍信仰的佛菩薩,所以在人們心中地位很高,她以大慈大悲著稱,所以人們希望她能保佑一下主人家。另外,觀世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信仰佛教的人們希望她能助阿彌陀佛接引亡人去往極樂世界。第五位上臺的是:土地公公,他頭戴九龍冠,身穿黃色八卦衣,手主龍頭柺杖。白眉白鬚,一副老者相。在戲曲行當中屬於老生。他是掌管陰陽兩界的地方官,所以必須要請出來禮拜,因為按照迷信說法亡人逝世後,就歸城隍土地掌管了,訴話說縣官不如現管,所以對這尊神要非常敬重。第六位是:灶君,身穿青袍,手拿拂塵。戲曲行當屬於道袍生。他是民間家家戶戶供奉的神靈,被稱之:“一家之主”。受玉帝命檢查百姓言行,所以家中有事,一定要優待灶君菩薩。最後一位上臺的是:劉海,也就是財神,他身穿黑色段褂,手端金斗。上臺動作乾淨利索。在戲曲行當中屬於武生。據史書載:“劉海生來有仙根,生在戶縣曲抱村,玉帝將我親封過,封我四方活財神,福泉之水撒人間,行走步步撒金錢,一變十來百變千,有福有財都是仙。” 這是流傳在“道教祖庭”戶縣人中關於財神劉海的民謠。他通常上臺要撒金錢(提前準備好的硬幣即草花)。人們要希望以此得到發財。

在唱神戲前,通常要放炮,在神戲上臺的過程中,主人家要上臺為各個“神仙”披紅搭被面。在戲臺上焚香奠酒。表示供養諸位神佛。

二,也是為了祭奠需要。在我國古代,就盛行禮樂制度。即作禮的時候就要配上音樂。我的家鄉號稱“周公故里”,是元聖周公“制禮作樂”的地方。所以很重視禮樂制。請秦腔參與祭祀也符合禮樂制的要求。所以祭文中通常要寫“以秦腔雅樂……。。。告祭。。。”的語句。另外,在喪事的戲中,通常以哭音戲為主,以起到祭奠的效果。通常上演的劇目有:《祭靈》、《朱春登哭墳》、《周仁哭墓》、《諸葛亮祭燈》等與祭祀相關的哭音戲曲。以及一些與哀思相關的經典唱段比如:《下河東*趕架》中的五十六“哭”,《斬李廣》中的七十二個“再不能”。等劇目和經典唱段來起到哀思的效果。另外還會上演一些神戲比如《香山寺還願》、《黑虎坐檯》等來安慰神靈。以及《三孃教子》、《四賢冊》、來說明亡人生前教子有方。最後一處戲往往是《大升官》或者《大登殿》,來預示主人家從此升官發財,福祿臨門。也是一種精神的寄託,所以喪事的劇目是很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在演戲,那些喜劇性的劇目是不會上演的。所以唱戲是為了祭禮,不是娛樂,這一點要清楚。

三,為了繼續盡孝。因為陝西的老人幾乎都很愛看秦腔戲,兒女們希望在他們的親人離開家時,在能看一次戲。哪怕是靈魂的歸來,也要儘儘兒女的孝心。所以在送葬的過程中,經過土地祠和十字路口,停喪時,都要唱戲,希望親人能多看一會戲。嗎,慢慢走。

四,為了驅邪。古時,人們認為在辦理喪事的過程中,因為來的人多,加之家中燒紙,俗稱燒紙招鬼。會引來不詳之兆。所以希望唱戲能驅邪,因為神戲中的黑虎、靈官就是驅邪的神仙。另外,唱戲時陪樂敲鑼打鼓,也有驅邪的功能。

五,白事唱戲能體現一種博愛。古人曰:“老吾老及人之老”。因為老人們愛看戲,所以因為自己的老人去世,自己不能在盡孝道了。所以藉此機會,唱一齣戲,讓四鄰八方的老人來看戲,增添以下他們的精神生活,因為農村老人是很少有機會欣賞到文藝節目的。所以能為活著的老人花錢唱戲,是一種“博愛”。

除此之外,也是為了增加以下喪禮的隆重度,吸引更多的弔唁客人。應為按照傳統老喪應該隆重對待,才能體現孝道,但並不是在這裡主張“薄養厚葬”。對親人生前應該孝順,死後喪禮必須的程式也是應該搞搞,要麼,就沒有個寄託哀思的物質載體了,當然節儉也是必須的。應該廢除一些凡俗縟節。這也該因人因鄉俗和信仰而定。不可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