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是最有骨氣的朝代嗎?那為什麼不少人投誠清朝?非非空2018-09-17 12:32:00

相對而言,明朝算是一個比較有骨氣的朝代。就我們熟知的漢、唐、宋、清這些朝代來說,漢朝外部邊患一直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皇室公主和親來鞏固邊防。內部則外戚擅權,政令多出權臣。大唐在繁榮的外表下,對匈奴、吐蕃也是釆取和親安撫的策略,安史之亂後,宦官集團干政,許多皇帝形同虛設,既左右不了朝政,又節制不住蕃鎮。宋朝自建國初期就邊患不絕,真宗“澶淵之盟”之後,靠歲貢和割地換取了百年和平,1127年宋室南渡後,趙氏的尊嚴更無從談起了。大清帝國雖“馬上得江山”,道光之後則骨松腰彎,割地賠款不盡其數,清末帝更是卑賤到投靠日本人妄圖偏安一隅,盡失中國人的尊嚴。上述問題,終明一朝一十六帝,既無和親、割地、歲貢、賠款之外侮,也無後宮、外戚、宦官之秉政,所以相對來說明朝算是比較有骨氣的朝代。至於說為什麼那麼多人投降清朝,我覺的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歷史上每一個朝代更迭,前朝的官員大部分都歸順了新朝,譬如隋臣歸唐,後周之臣歸宋,司空見慣。伯夷叔齊於商亡周繼之時退隱山中不食周粟而被人頌揚幾千年,可見忠於故國之臣少之又少。另外,投降滿清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如四藩王吳、孔、耿、尚,洪承疇、祖大壽等,他們當時要麼抵抗已無價值,要麼為百姓士卒著想,要麼攜私仇而棄明,當然,也有一部分趨炎赴勢之徒為個人榮華而變節,但是後來他們中又有些人轉身反清復明,比如吳三桂、李成棟等。之所以人們習慣性地認為明朝投降滿清的人多,大概是覺得大漢民族所建立的朝代被異族更替心有不甘,更不應該去做亡國奴。清朝滅亡,遺老遺少絕大部份都歸順民國政府,相對而言,延續到乾隆年間的反清復明運動也算是大漢民族的氣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