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說太史慈大名,招降太史慈,為何沒有成功?焉知魚樂206402072017-12-13 07:37:30

送了太史慈一副藥材 當歸

曹操聽說太史慈大名,招降太史慈,為何沒有成功?潯陽鹹魚2017-12-13 10:25:27

曹操招降太史慈的故事,是記錄在《三國志·太史慈傳》中,時間點大概在孫策掌權時期。

陳志《太史慈傳》:曹公聞其名,遺(太史)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在這個故事裡很有意思,曹操寫給太史慈的書信中也不明說,只放著中藥“當歸”。“當歸當歸”,當然是

曹操勸太史慈應當脫離孫策,歸鄉侍奉母親了

曹操喜歡“挖牆腳”

曹操挖孫策牆角的事不止這條故事,例如還有華歆、王朗兩人,都是曹操寫信給孫策討來的。甚至張紘去許都例行公事彙報工作,結果都被朝廷(曹操)扣下來,封為朝官。

至於曹操為何得知太史慈的大名,合理推測一下,可能是華歆跟曹操說的。

曹操聽說太史慈大名,招降太史慈,為何沒有成功?

華歆和太史慈都是青州人,當年華歆在豫章當太守,孫策就是派太史慈去做說客,華歆才開城投降的。所以,華歆和太史慈至少有“同鄉”(其實是同州)的交情。

在建安初,曹操對天下人才的渴求之態溢於言表,除了以尚書令荀彧坐鎮朝廷,徵辟名士入朝之外,徵召的公文也可以送給其他對手(割據軍閥)的下屬,畢竟挖牆角也是削弱敵人的一種方式嘛。

曹操看到孫策小小年紀就能繼承父業,平定江東,更是畏懼其勢力壯大會帶來慾望的膨脹,反之,孫策對曹操架空漢廷的事不滿,認為曹操有可能會被袁紹推翻,成為下一個董卓、李傕、楊奉這樣的人。所以,曹操和孫策的關係表面上是同盟,其實互相都明白,終究會成為敵人的,所以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之時,孫策就蠢蠢欲動,欲北上襲許。

曹操和孫策也有利益關係,或者這麼說:“

曹孫友好靠劉表

”。

曹操聽說太史慈大名,招降太史慈,為何沒有成功?

在建安初因為張繡的事,劉表和曹操雙方來回打了三場大戰,另一方面,劉表又是孫策的死敵(孫策之父孫堅死於討伐劉表之戰)。所以說,

曹操和孫策的關係,在表面上、利益上,他們亦敵亦友。

太史慈本人意願

太史慈本是劉繇同郡人,所以在亂世中選擇幫助揚州牧劉繇。劉繇與孫策爭奪江東之時,太史慈成了孫策的勁敵。後來,劉繇戰敗轉移至豫章郡,太史慈則在戰敗後歸附孫策,不久,劉繇病逝,餘部以豫章太守華歆為主,孫策派太史慈前去勸降華歆,在這件事上,孫策給予了太史慈極大的信任。

曹操聽說太史慈大名,招降太史慈,為何沒有成功?

同時還有一位孫策的老冤家——祖郎,在孫策創業之初,也是孫策的勁敵,甚至差點在戰鬥中殺死孫策,同樣的,祖郎也是在戰敗後歸附孫策,孫策給太史慈、祖郎極大的榮耀。

陳志《孫輔傳》裴注引《江表傳》:及軍還,(祖)郎與太史慈俱在前導軍,人以為榮。

祖郎是丹陽人,太史慈是青州東萊人(今山東),曹操以“當歸”召回太史慈 ,也是講道理的事,但是太史慈已經鐵了心在江東追隨孫策創業,討伐劉表,而不願意返回故鄉。

太史慈只活了四十一歲(虛歲),《吳書》上寫太史慈臨死前還哀嘆:“大丈夫在世,當佩帶七尺之劍,去朝見天子,如今我壯志未酬,奈何先死啊!”

陳志《太史慈傳》裴注引《吳書》:(太史)慈臨亡,嘆息曰:“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孫)權甚悼惜之。

所以,從太史慈遺言這一點看,太史慈是不屑於與曹操合作,去見天子,在曹操給他送信之時,他寧願協助孫策平定天下的。至於孫策死後,他仍然沒有脫離孫權,也算是對孫氏的忠誠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