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基金跌破預期,是否要“轉戰”銀行理財?三人聚眾2021-03-12 08:20:27

購買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型別理財產品要有一個覺悟:物極必反。

如果基金近期收益高漲,那麼你最好遠離,而不是去預期還會漲多少——放入口袋的才是錢。

去年股票漲了那麼多,它與實體經濟是相悖的,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股票的上漲只因為貨幣寬鬆。而貨幣政策它是在寬鬆與緊縮中不斷更替的,也就是說,貨幣一旦緊縮,實體經濟盈利沒有上去漲多少就要跌多少。

如果你不是去年年頭買的股票基金,而是年中以後買的基金,那麼從長期來看不跌才怪——一時不跌並不代表未來不跌,只有企業盈利的支撐,才能支撐起相應的股價。

新買基金跌破預期,是否要“轉戰”銀行理財?

做投資不能三心兩意,不能打醬油,否則你就是投機,哪漲打哪,沒有方向,沒有全域性觀,也就沒有操作策略,投資只能被收割——如同A股的散戶。

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性極低,通常為低風險或中低風險,而你的投資策略是從高風險切換到低風險。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你應當切換的是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而不是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有它的固定期限,不利於流動性,也就不利於未來切換成高風險投資產品。

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應當在理財產品低估的時候買入,高估的時候賣出。若你購買的是銀行理財,等到他到期時,可能就錯失了低估,買在高點,成為接盤俠——好如當下買在高點,跌破預期。

如果你的投資經驗告訴你,如今的高風險產品屬於高估,那麼是可以切換成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的。但不要因為跌破預期,賣出目前處於低估的高風險產品,比如PE歷史百分位處於30%以下的低點——若賣出,你的投資是沒有策略的,不分高估低估,只看漲跌,完全忘卻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