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每天應該幹什麼比較好?文案小貓2019-11-02 23:30:17

焦慮產生的原因有:自己感覺沒有能力勝任一件事情,並因此會得到否定、貶低和指責,會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會失去自己擁有的;自己即使努力了也沒用,自己不配得到認可和肯定,也不配得到自己想要的。說白了就是自卑、不自信,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懷疑與否定。體現在了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裡,並引發了對過去、當下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擔憂。

焦慮情緒是一種示警,告訴我們面臨危險,要做好準備,繃緊自己的身體,屏住自己呼吸,減輕負擔,或者準備戰鬥,或者選擇逃避。當今社會因為人們長期處於一種焦慮狀態,很多時候都是敏感、過度反應。

焦慮症每天應該幹什麼比較好?

當人的情緒變的緊張以後,思維範圍就會變的狹窄,想問題就容易片面,多半都會往擔心、害怕的方向去想,甚至會有災難化的聯想。而思維方式同樣會影響情緒的變化,擔心、害怕、災難化的想法會使情緒變得更加焦慮。情緒和思維惡性迴圈,就會感到恐懼,嚴重的還會驚恐發作。

焦慮情緒會引發的心理問題有:

1、焦慮症。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容易緊張,注意力分散。

2、軀體症狀。身體僵硬,胸悶、氣短,心跳減速,腸胃功能紊亂,頭暈、頭沉、頭脹,肩膀、頸部痠痛,身體不靈活,表情不自然。

3、失眠。精神緊張,神經緊繃,擔心害怕,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即使睡著了也是睡的淺、多夢、早醒、容易驚醒,醒來後感覺身心俱疲。

4、疑病。因為身體出現了異常反應,擔心自己生病,於是就去做各種檢查,均未發現器質性病變,實際上就是焦慮引起的軀體反應。

5、社交恐懼。因為自卑、不自信,在意自己的表現和別人的看法,從而變的緊張、拘謹、不自然,從而自責,變得更加自卑和內向。

6、強迫症。因為焦慮情緒長期得不到減輕,長期壓抑之下,人就會變的越來越理性,透過反覆的推理、論證、檢查,來確保安心,從而形成強迫症狀,可以說強迫症狀就是身心自動自發的減輕焦慮的方式。

焦慮症每天應該幹什麼比較好?

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看待以上這些症狀表現,知道這些症狀表現都是焦慮情緒引起的,先理解和接納這些症狀表現的存在,然後從減輕自己的焦慮情緒入手解決問題,提升自信心和安全感,學會管理情緒,使自己變得更加放鬆和愉悅,以上各類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減輕焦慮感,使自己變得更加放鬆呢?首先第一個,就是提升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自信或自卑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行為。自卑者常見的心理行為和語言是:你很糟糕、你很差勁、你一無是處、你就是個廢物,沒有人喜歡你,你註定失敗,你很討厭……自信者常見的心理行為和語言是:你很好,你很棒、你很優秀,你一定能取得成功,你值得被愛,我很喜歡你……所以說我們可以有意識的給與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還可以採用的做法是:看到自己過去的成功之處,看待自己當下的優點、長處和富足,展望未來的美好可能性,以此來相信和愛自己。

其次,在生活中採取積極有效的行為,把一些事情做好,獲得他人更多的接納和認可,以此來提升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要定立合理的目標,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從一小步做起,看到自己的進步,穩步的提高。

焦慮症每天應該幹什麼比較好?

其次,學會放鬆和愉悅自己。比如說對自己好一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自己喜歡去的地方,吃自己喜歡吃的事物,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還可以透過長期堅持運動,來降低自己的整體焦慮指數。在感到比較焦慮的時候,可以做深呼吸,暗示自己放鬆,或者做全身繃緊放鬆訓練。

其次,學會轉換、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來看問題,看問題的不同角度和和對問題所做出的不同詮釋,會引發不同的情緒體驗和身心表現。首先是發生了一件事情,然後我們快速的給出了自動化的解釋,然後才會有情緒反應,這一過程往往非常快速,不易被察覺,我們需要有意識的覺察自己的心理活動過程,然後給予事件更全面、真實、合理的解釋。

其次,經營好人際關係,獲得更多的人際支援。常用的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有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少論是非對錯,多談彼此的感受,看到自己和對方的需求與不滿,多給予關注、理解、接納和認可。主動承擔起人際關係的責任,從自身做起,帶動人際關係的改善。

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都是幾年甚至幾十的積累,所以改變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家有足夠的改變的意願和堅持的決心。腳踏實地,一點一滴的從一小步做起,持續的提升自信心和安全感,減輕焦慮和症狀。只要你開始做了,做一點就會有一點的收穫,如果只是盼望奇蹟的發生,後果可想而知。路就在腳下,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改變也是綜合了情緒情感疏導、認知觀念調整、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