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如何預防秋燥?祁祁說中醫2018-09-09 23:47:31

燥邪的致病特點

什麼是燥邪?

“燥”是自然界六氣之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溼風”。六氣是自然界陰陽二氣運動變化的結果,是自然界萬物生、長、化、收、藏各個階段發展變化階段不可或缺的客觀條件。在五行理論的指導下,《黃帝內經》提出“在天為燥,在地為金”,“西方生燥,燥生金”。“燥”這種氣候變化給自然界帶來的相應的變化,可以歸結為五行的金行。“金曰從革”,其性堅固沉降,所以燥氣“其用為固”、“其化為斂”,它使得萬物生長處於收斂、停止狀態,進入鞏固階段,進而成熟。這一季節,天氣開始涼爽、氣候多幹燥少雨,所以有了“燥勝則地幹”“其性為涼”的認識。一些堅硬的甲殼類動物常在燥氣行令的季節裡成熟,所以雲“其蟲介”。人體也要在這個季節裡開始收藏儲備營養物質,以備來年春生之需。這就是《黃帝內經》在天人相參、援物類比的思維下,對燥氣特性的認識。也正是基於這種思維和認識,在透過長期臨床實踐積累的對疾病的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古人開始將人體疾病中出現的某類表現與燥氣對自然界的影響相類比,這樣便開始了將燥氣作為一種致病因素來研究,於是外燥理論的發展才得以起步。

燥邪的致病特點

1、燥性乾涸,易傷津液

燥性乾涸,這是自《黃帝內經》以來中醫學界對燥氣特性的一個共識,也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所以才有瞭如劉河間歸納的“枯涸”、“幹”等燥邪致病的特點,也由此進一步上升為燥邪易傷津液的規律性認識,這樣也就可以把很多津液缺失的表現歸因於感受燥邪而致,如燥邪在表可有鼻咽乾燥欠潤、口燥唇乾喜飲、面板乾燥甚至破裂等表現隨著其入裡入髒,還會傷及肺胃陰、肝血、腎陰引起一系列相應的表現。

2、燥邪上受,首傷肺金

燥邪自口鼻與肌表特別是頭面部肌表侵入人體之後,首先波及與口鼻相通的肺,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極易被燥邪耗傷津液,出現乾咳,少痰,或痰液粘稠,或痰中帶血等表現。另外燥邪犯肺,肺氣鬱閉,升降失常,可有大便乾澀不暢等表現。近期祁醫生治療好幾個都是秋燥咳嗽患者,症狀出現乾咳,少痰或者痰黃,咽乾等不適,這類人群歸為秋燥咳嗽,很多醫生以外感風熱及外感風寒治法去治,往往效果不佳。以秋燥治效果頗為滿意。

3、燥性肅殺,克伐肝氣

燥氣屬金,金性肅殺、沉降,金克木。正常情況下,這種相剋的關係,保證了木的正常生長,使之在正常的時令成熟。但是當燥金之氣過強,就會使樹木的生長變緩,“草木晚榮”。應之人之臟腑,肝氣的升發之性與木行相類,所以燥邪易於克伐肝氣,出現胸滿氣逆、兩脅串疼、目赤毗瘍等一系列表現。燥金沉降、肅殺之性傷及肝氣的升發之性,清氣在下,則生饗洩,故會引起腹痛、腹瀉,甚至痢疾等疾患。燥邪的這一致病特點,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的論述“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近期看了幾個秋季腹瀉患者,這幾個患者都是平素較為焦慮患者,立秋後受到金氣剋制,肝氣不得調達,表現為焦慮加重,腹瀉加重,實際上是明顯的燥性肅殺,克伐肝氣,此時需要加強調和肝脾為法即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