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風物長宜放眼量34362019-03-28 11:00:55

一枝花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以上是這段元曲的原文,初一看好象確實是寫的一個浪蕩公子天天花前月下,攀花折柳,花天酒地,極盡奢淫的生活。但細細品讀,前後對照,其實,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感和處世態度。這裡面不是消極,反而是一種不願與黑暗同流合汙的個性,一種寧折不撓的精神,積極的鬥爭意志和決心。何以見得呢?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來。

一、流連青樓酒肆,狎妓風流,眠花臥柳是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的赤裸裸的現實。在作者生活的時代,正是社風風氣敗壞,人人淪落的荒淫昏暗之時。作者用一種風流自負的筆觸來寫這樣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先揚後抑,明褒暗貶的手法。在普通人看來,也許天天攀花折柳,浪子風流是一種非常不齒的行為,但是在那個時代,是一種不良風尚,作者對此自然也難以免俗,但是卻又是與眾不同的一個人,“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可見,作者想要表達的其實是不與世俗同流,有獨樹一幟的言行和個性的。而這些文字,其實是為了後面想要表達的思想作準備的。

二、用“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態度和雖同流卻不合汙的清高。自詡自己為郎群領袖,浪子班頭,表達了對尋常這些浪蕩公子的不宵,更深層意義是對世俗,對敗壞的風氣,對淪落的世道的嘲諷,對那些天天流連風月的貴族士大夫之流的不宵和諷嘲。這些人才是真正的荒淫無度之人,是整個社會風氣敗壞的始作俑者。看著這些人自命風流,天天猥娼狎妓,其實也就是個窩弓冷箭鑞槍。“花中消遣,酒內忘憂”,看似寫已,實是言他。普通尋常之人,那有這麼多的閒心和閒錢能過種驕奢無度的日子。“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正是說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和清高。而那些尋常之人,也就是隻知聲色犬馬,“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的花架子。自己雖然是人到中年,但卻還沒到萬事休的地步,依然還是寶馬未老,不會虛度春秋的,意指雖然是中年之人,但對這些黑暗和不恥的東西,還有勇氣和決心與之鬥爭下去的。

三、用“銅豌豆”,“錦套頭”來言志,表達堅定的決心和不屈的意志。“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等等連續的排比,把這種堅定和不屈鏗鏘有力的表露出來。顯示了非凡的勇氣和無畏的精神。“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進一步表明立場,顯示了與眾不同的個性。“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層層遞進的情緒越來越高漲,與黑惡和不恥之行的鬥爭是無畏生死,視死如歸的氣勢和決心如同宣誓一般,吶喊而出。“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看似是寫的是流連煙花柳巷,其實是指反喻當時的那些不良之風,敗壞之德。而作者所倡導的是一種與之截然不同的風氣和精神。是梁園月,東京酒,洛陽花,章臺柳,是素潔清高的精氣神。

全文之意用狂放不羈,風流不遜的四段文字表達,粗讀不僅意趣風發,並且詼諧通俗,細品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在古代那個言論森嚴的社會里,除了用這種隱澀的文字來宣張正義和良知,實在是別無他法。由此可見,作曲者精神的難能可貴和作曲水平的高明之處了。創作意圖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這絕不是一段媚俗和消極的文字的,而是一種高超的作曲技藝結合下的高潔精神境界的超群表達。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一往文學2019-06-11 18:43:31

作為元代的散曲家和雜劇家,關漢卿的散曲顯得性情非常。一枝花可以說是關漢卿最為壓軸的散曲,它的文學價值在元代散曲史上顯得非同尋常。

關漢卿真情的顯露。

在一枝花的最後一片,第一句則是——-我是一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關漢卿何許人也?生於金末的大都人。元代散曲在元代社會上屬下層文學,在不甚富裕的生活環境中,自然導致了關漢卿與下層人民交往甚密,其中自然不乏青樓歌姬女子。關漢卿自稱“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對此,他本人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數中有更透徹的自白。一枝花不伏老是關漢卿內心的真實感受,是市民文學和市民精神的體現。雖是書會才人精神面貌的寫照,但不求進取的背後更是體現了對世俗的反抗。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

這首散曲創作於關漢卿中年以後,作曲約在元世祖年間,在當時,元蒙貴族對漢族人士的歧視,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漢人地位低下,元蒙貴族地位高上,社會處於一個極為混亂的時期。除此之外,科舉制度已經廢除,堵塞了大部分文人的仕途,因而元初大部分知識分子的懷才不遇。在這種環境之中,各個文人選擇的方式不同,而關漢卿選擇了自己的獨立的生活方式,歲月滄桑的磨練,關漢卿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自身。瀟灑豪放:我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關漢卿說自己會“圍棋,蹴鞠,打圍,插科,歌舞,吹彈,吟詩”,關漢卿既會上層士大夫所會,又會下層人民所會。關漢卿的真性情還在於“閻王親自來喚,神鬼自來勾”,對於元蒙貴族肆意駕馭百姓生命來說,關漢卿的鐵骨錚錚則見於此。

所以關漢卿的這首不伏老並不是一段毫無價值的文字,也並不是消極的文字。恰似這種隨意而安的態度則是反映了關漢卿的積極生活態度。不懼世俗,敢於挑戰權威,真正做好自己,敢於向世俗發威,並做好自己。這是一首關漢卿自述自身的心境作品。運用多種本色生動詼諧的語言描寫了作者生活的真性情和多才多藝,表現了頑強樂觀的生活態度,表明與現實黑暗堅決鬥爭的決心,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是既反映了現實,又反映了作者的內心情感。

關漢卿的其他文學作品,如《竇娥冤》《救風塵》《漢宮秋》《梧桐雨》等各種雜劇作品均反映了社會現實,是關漢卿對世俗不公的揭露,更是義憤填膺的積極反抗,也是充滿感情的文學。關漢卿的文學是大寫的文學,更是有用的文學,從文學與歷史的關係來看,文學反映了歷史,抒發了情感,是歷史的記錄,透過對關漢卿文學的瞭解,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元代社會的具體內容。

一枝花不伏老,文學的反映,歷史的反映。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弗學漫話2019-03-25 17:55:23

歷史是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河,其中的各色人等,充其量亦是被歷史合力夾雜裹挾下的一朵浪花,所以對一人、一書、一作品的評價,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個人因素而獨存。如果單獨把作品從特定的歷史時空裡剝離出來,單憑文字表象去賞析,恐有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之誤。

這首套曲行文誇張、大膽,以至於有些露骨似的瘋狂,反映了以下幾方面情況:

1、不滿社會現實、對社會制度的蔑視。

此套曲大約作於元世祖至元年間,至元年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時間跨1264年—1294年,而關漢卿生平時間大約1220年─1300年,所以應在其中年以後所創作。

那是個什麼年代呢,是南宋王朝由建立到滅亡的動盪年代,元朝政府實行了種族制,按地域征服時間的先後,將社會人群大致劃分為四個階層: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漢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相當低下,這一點關漢卿是無力改變這一點的。

元朝本來也有科舉制度,從延祐二年(1315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共有十六考,那作為才華橫溢的關漢卿為何又沒擇科舉出仕呢?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因為元朝崛起於漠北的蒙古,那些馳騁疆場英雄們,一是重視經世之術的知識分子,而對那些在亂世中以喜歡詩、詞、歌、賦誇示於人的文人是相當的輕視;二是在入主中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質樸少文,也用不上那些成天吟詩作賦的文人,三是種族歧視,考試按階層進行名額分配,對考場次數、考題難易等等設定的不平等,凡此種種,導致相當一部分文人失去晉身機會。關漢卿恐怕就屬於這一類了。

所以再加當時的戰亂造成的生活顛簸,致使大部分文人懷才不遇,從當時社會“八娼九儒十丐”流行的之說。可以看出儒不如娼的現狀,所以說關漢卿之類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亦不為過。所以這些文人滿腹牢騷、玩世不恭、不甘於現實,表現在元曲中的就是那種嬉笑怒罵不拘一格的辛辣文風了。《一枝花》中,“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毫無遮掩地縈於筆端,反叛於封建禮教,也是對所謂正統階層的另一種宣戰。“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我行我素風流浪子形象,假借市井的不良習氣,對世俗觀念的嘲諷和自由生活的追求。

2、揭露現實、抗爭命運的獨立人格

作為知識分子,大多遵循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儒家的祖師爺早就為後代們設計好了兩條道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很顯然,關漢卿這部分文人在不達時並不想獨善其身,他們就是要同命運抗爭,雖不孝於祖師而自汙其身也在所不惜。關漢卿因寫作《竇娥冤》被關押入獄,所以其不僅有一種天生的浪漫情懷、更有一面與命運抗爭之錚骨,“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可謂入木三分的寫照。

歲月滄桑、勾欄體驗,突破求仕、歸隱,打破傳統文人生活模式的藩籬,創造出一種新人生個體意識,在那個時代,充分展示了其桀驁不馴的獨立人格和思想個性。在此背景下創作套曲《一枝花·不伏老》,而正是以文詞不正之手法,化解社會環鏡之風險。這正顯出元曲辛辣恣肆和詼諧滑稽的風格。

當然,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行文上的露骨流於俗膩的表白,是否一定非要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去表達才是恰當呢,這一點想必各家自有各家的看法,豈非我輩評論。

總之,這是一首帶有自畫像性質的套曲作品,借散曲形式的特點拈手而來,天然合成,毫不留情的勾畫出個人的真實之面、真實之心、真實之痛、真實之嘆,任有後世評說。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

關漢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個消極的,毫無價值的一段文字?亭林文學2019-03-25 16:34:37

不。

消極反抗這個詞帶有很強烈的政治色彩,很像是前些年政治作用於文學史的一個評價用詞。

這段文字我特別喜歡,專門背過。它可以看做一個個性宣言,不可否認它帶有反抗色彩,元朝取消科舉,文人地位地下,九儒十丐,元人投身雜劇創作,這促成了元雜劇的輝煌。

乍一看沒毛病,但在當今的文學史思路來看,這個思路是有問題的。文學的發展第一的規律必然是文學自身,而不應是環境的影響。那個時候唐詩宋詞都已經發展到高峰,元曲繼之而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再加上經濟發展思想解放,他的這段話作為個性宣言明顯比單純的反抗而更有意義,而關漢卿又的確是個敢於宣揚個性的人,從他的《竇娥冤》《救風塵》等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

應大家要求附上原文

【南呂】

〔一枝花〕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7,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8,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9。你道我老也,暫休。佔排場風月功名首10,更玲瓏又剔透11。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12,曾玩府遊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13、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14。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15,不曾落人後16。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17,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18,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19、斫不下20、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21?我玩的是梁園月22,飲的是東京酒23,賞的是洛陽花24,攀的是章臺柳25。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31,尚兀自不肯休32!則除是閻王親自喚33,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34。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35![1]

(原文百度來的,標註沒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