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子夜吳歌的空間2020-02-07 12:53:08

這首詩首先妙在畫面感,短短四句話,有很多個畫面,月亮落下來,烏鴉啼鳴,江楓和霜點出了季節,江面遊弋的漁火,在詩人愁緒籠罩中顯得孤單,詩人躺在床上,聽到夜半鐘聲,有畫面有聲音,襯托著詩人的憂愁,整個的意境既讓人惆悵又讓人感受到美。姑蘇城外,夜半三更只是普通景象,能把普通景象寫出美感,方為大家。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鄭州梁國彥2020-02-07 13:04:25

安史之亂後,唐代詩人張繼路過寒山寺,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佳作《楓橋夜泊》。這首詩原文如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著重突出一個“愁”字,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烘托的藝術手法,把小環境中,也即自然環境的月落,烏啼,霜滿天結合起來,來襯托作者憂國憂民的心情。

大的環境,也即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謂令人擔憂,畢竟唐朝剛剛結束了一場浩劫,即人人皆知的安史之亂。國家久經磨難,人民生靈塗炭,國家經濟頹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老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作者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作者迫於當時皇權的禁忌與威脅,他不明說,而是巧妙地運用了借代這種藝術手法,借月落烏啼霜滿天,表達了自己的江楓漁火對愁眠。這首詩最為巧妙的地方,就是不遠處的寒山寺,而寺裡悠揚的鐘聲卻又不早不晚在半夜傳來,這更加重了作者的愁緒。

姑蘇(古代的蘇州)城外寒山寺,一個“寒”字,鐘聲響起卻是夜半,江邊的楓樹,在深秋時節就如滿樹火花,漂泊在水中的小舟,孤零零的幾點燈火,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完完全全烘托出了作者的愁緒。

這首詩之所以久傳不衰,膾炙人口,其絕妙之處就是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運用寫作手法,借景抒懷。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兵法天下2020-02-07 14:14:57

問題:《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引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縱覽《全唐詩》同類詩作,張繼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作為羈旅詩,無疑這是一首千古絕唱。真正表達出了詩人的羇旅之思,家國之憂,將作者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夜泊楓橋》賞析

“月落烏啼霜滿天”,首句明確地交代了了時間季候。值得琢磨的是,“霜”不可能“滿天”,所以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一種誇張的手法,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正因為如此嚴寒夜晚,就連烏鴉都無法睡眠,還能聽到它們的啼喚。夜深人靜,半夜月落,這時的月也許是深秋或初冬的下弦。

一位羈旅在船中睡眠,這是帶有羈旅之愁的睡眠。這一夜的睡眠無人作伴,只有江上的楓樹和夜漁的火光和旅人相對。

這一句並不難解,但詩人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江楓”和“漁火”二中自然界的物象,付之了個人情感。我認為這裡“對愁眠”沒有那麼玄虛,純粹就是“伴愁眠”之意。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後世有一些“好事者”,提出過不同的詮釋——懷疑江楓漁火怎麼能對愁眠,於是附會出一種講法:即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直到現代,還有人引此說來講此詩,大有語出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後兩句詩人進一步拓展思緒,道出在這樣光景之下,旅客已經不容易入睡了,何況又聽到蘇州城外寒山寺裡的鐘聲,悠悠地傳來。這時在我們面前展現出怎樣的畫面,我想一千個人將有一千種遐想吧!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兵法天下

如是說

【《楓橋夜泊》隨想】

文/

@兵法天下

【作品】

秋落殘陽夢離別

問鐘聲悠悠

前世滄桑卻不忘

愛會永久

思緒幽幽

邂逅在橋頭 ⋯⋯

白駒過隙幾度秋

夢裡漁火依舊

曾經的霜天寒夜

家國之憂

愛恨情仇

詩人的歸宿,

隨楓葉殆盡

遙望無人橋頭 ⋯⋯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奇文共欣賞,疑意相與析】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杜象應2020-02-08 08:19:59

有你才幸福,與我共分享:

《楓橋夜泊》這首古詩,妙就妙在“動靜明暗聲色中”,意念及“愁”。

這就是唐朝張繼於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後,在秋冬交接的蘇州河客船上作的一首羈旅詩。全詩如下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原文釋義:

月亮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這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清靜寂寞的寒山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上。

關於這首古詩的解析,千人不一面,各有千秋特色。豈不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麼?是的,看看我的逐句分析。

一、月落烏啼霜滿天

01:“月落烏啼”在什麼時候?

確切答案:卯時,5點~7點前。這時候,月亮西墜,烏鴉開始鳴叫。

02:“霜滿天”是真的麼?

這裡的“

”,是指天空中的冰晶。古時候,人們對自然現象認識淺,不知霜是空中水汽在地面上或附著物上直接結的冰晶,而以為是天上降的。所以,有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故此,張繼用“

霜滿天

”就順理成章了。

總體來說,“月落烏啼霜滿天”,該是張繼經過一天一夜,為避“安史之亂”,坐船在天將破曉之時到了蘇州河楓橋下,看到了月亮西去,烏鴉始叫和滿天因寒冷形成的未徹底散去的冰霧。

二、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句話,並不是“

江楓漁火

”相“

愁眠

”,而是有一個第三者。還記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麼?所以,漁火點亮著,張繼因逃難遠端而來,在這漁家欲出行之時人困眼乏、昏昏沉睡,就如同這江邊的江楓在漁火的照射下影去。

不難發現

江楓漁火對愁眠

,採用擬人手法,把江楓和張繼在漁火的亮光中相對昏睡景象刻畫的很精緻,但張繼與楓樹不同,他有憂家國之愁思而睡不著。

三、姑蘇城外寒山寺

這一句,寫的是張繼因無法安然入睡,迷了一會後,去了“

姑蘇城外寒山寺

”看看。雖心裡有“

”,但也不至於“借酒消愁愁更愁”。於是,在這江南相對安穩的地方,散散心是一種自我解脫吧!

這就是詩人張繼的心態顯露,與其愁也一天,倒不如遊樂也是一天!

四、半夜鐘聲到客船

白天遊玩了寒山寺,晚上好興致,睡到了半夜,人還醒著,這時候,寒山寺三更的鐘已然敲響,這客船的人都聽到了麼?

顯然不是,只有張繼聽到了,他就利用這鐘聲表達了對家國的熱愛程度,漸而因“安史之亂”導致的失眠狀態。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語言上,動靜、明暗、聲色皆融合有致,燃燃生輝。詩人張繼和同景物,渾然一體,妙在“愁”不解。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奔跑在沒有終點的路上2020-02-09 15:17:25

《讀楓橋夜泊。有感》

楓橋夜下落筆神,

至今讀來意味深。

寒山寺外鐘聲遠,

猶見月色照古人。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梅山4252020-02-07 17:53:34

楓橋夜泊古詩意境好,充滿詩情畫意,一個美麗,寂靜的夜晚,詩人駕一葉扁舟,路經楓橋,正值月亮落下,烏鴉啼叫,滿天凝結著霜,江邊種著楓樹,打魚人燒著火取暖,伴著憂愁睡覺。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半夜敲鐘的聲音傳到船上來。

全詩韻味好,格律整齊,有靜有動,景物誘人,感染力強,是一首賦予歷史意義的詩詞。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九思堂筆記2020-02-07 19:14:36

我認為,這首詩的“妙”,用“襯托”兩個字就能完全反映出來,這也是“妙”處所在。我們先把這首詩摘錄在下面: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下面具體分析。上下襯托:夜月、烏鴉、霜天這些空間景物為“上”,橋、楓樹、漁火等這些為“下”。遠近襯托:山、城、寺這些為“遠”,橋、楓樹、漁火等這些為“近”。動靜襯托:山、橋、城、船等這些為“靜”,而月落、下霜、敲鐘等這些為“動”。明暗襯托:漁火、月光為“明”,黑夜為“暗”。有聲無聲襯托:詩中很多景物沒有聲音,這是“無聲”;而鐘聲、烏啼是“有聲”。甚至每一句詩裡的幾個景物都互相襯托。最後是物象與情緒襯托:所有景象表現出的昏暗、寂寥、空靈與作者孤獨、寂寞、思鄉愁緒以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狀態,襯托的完美無缺。

可以說,這首詩短短四句,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遠有近、有明有暗、有景有情,物象選擇十分精準、無可挑剔,意境表達厚重飽滿、深幽寂遠!實在是妙,妙,妙!!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瘋哥哥GIF2020-02-08 21:21:50

讀詩,詩歌的背景非常關鍵。這首詩是張繼旅居江南所作,時值安史之亂爆發,剛進士及第的張繼還沒有來得及施展抱負,只能南下逃難。時值壯年,國破人窮,這首詩便是把這些情緒都寫在裡面了。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開放性的愁,氣象更大

愁是小情,是個人心緒的表現。寫愁的詩詞很多,有閨怨、有不得志、有家國情懷,但更多都是封閉的,是小範圍的發洩或紓解,但這首楓橋夜泊卻是開放的,是黏連在一起擺脫不掉的。

黑夜漫天,寒霜瀰漫,是遮天蔽日的愁;

白天愁,晚上還要“對愁眠”,如影隨形,擺脫不掉;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天下是愁的,姑蘇城是愁的,城外之山,山上之寺也是愁的;

愁什麼?為己愁?為人愁?為家國愁?為人世愁?未及明述,卻都包含在內;

夜半三更,卻無心睡眠,這愁緒何時是個頭。

天地、城市、白天黑夜,這愁還在不斷向外擴散,這氣象不可謂不大,少有比肩。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以動寫靜,動靜相宜

首句“落”、“啼”,用動態的事物,把孤寂中的旅人的靜態寫的真切。看“月落”更是把時間難捱,苦悶淒涼之感寫的真切。

二句用一個動詞“對”字,好似在寫深情兩眼對望的情人,相對無言,又盡在不言中。但,對的卻是“愁”,更添淒涼。

三句順接,把視野拉高,猶如俯瞰全城,視線隨著鐘聲的指引切到城外寒江裡小船,尤顯小船裡的旅人之愁;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三四句更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看見自己的現狀,卻也無能為力,只好讓心情隨著鐘聲遠蕩。

整首詩都是動態的,像活的一樣,而要表達的卻是靜態的。滿屏都是聲音,卻又沒有一點聲音,何其妙也。

筆觸淺,意蘊深

全詩沒有佶屈聱牙的地方,沒有用典,沒有刻意,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像是和朋友說話一樣,淺顯易懂。不刻意渲染,不故意煽情,情緒得當,詞句考究。但埋藏在字裡行間的各種東西就像酒一樣,愈品愈香,讓人沉醉流連。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此詩是我常掛在嘴邊的詩,每次讀感覺都很好。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風清雲淡G2020-02-07 14:40:22

幸運的是那座叫楓橋的橋,也許它只掩映在烏桕枝捎間的一座普通的橋。然而在這個時問結點,它的下面正好泊了一條船,船也是幸運的,因為此時它正對載了位叫張繼的客人。

幸運的還有一座叫寒山寺的寺廟,幸運的是它夜半敲鐘的習慣。

月亮已然落下,鐘聲驚得烏鳥鳴叫,寒露正在凝結成霜晶。在這個時空結點,那個臥在船上的落魄文人,再也難以入眠。他仕途夲就坎坷,又加之安史之亂。為闢刀兵之禍,羈旅在這冬夜的船倉,前途渺茫,家在何方……

於是便突發感懷,吟成絕唱。

於是那座橋便從歷史的沉封裡脫穎而出,那隻船也劃出了歲月的江流進入了我們情感的海洋。

寒山寺那夜半的鐘聲,突圍出月落的夜幕,料落一地霜晶,在歷史的長廊中久久迴響……

就是這麼偶然,就是這麼妙不可思。歷史在一個偶然的節點,在這個特定的時空中,召集齊了所有的偶然,匯聚成必然,成就來一首迴盪千年的絕響。

他的美妙自不可言,他的絕響依然迴盪一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紅色老貓咪2020-02-07 21:06:30

此詩意象獨特,意境優美,靜景動景水乳交融。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淘氣蛋的爸爸2020-02-07 11:59:39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後,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即可為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真象萬花筒2020-02-07 13:12:01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創作於安史之亂後,因江南地區相對穩定,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紛紛遷到江蘇,浙江一帶躲避戰亂,其中就包括這首詩的作者張繼。

這首詩能被後世廣為流傳,他用一個愁字,串起了明月,烏鴉,寒氣,江邊的楓樹,江面上漁船的燭光和一個不眠人,把人帶進了空靈曠遠的境地,空間上從上到下,天上的落月,樹上的啼烏,江面上的寒氣,距離上從遠到近,江邊的楓葉,亮著燭光的漁船,再到他自己這個不眠人,有明有暗,有靜有動,層次分明,一下子就能讓讀者體會到那種畫面感,體會到夜深人靜,幽暗清冷的環境,漂泊他鄉的孤寂感。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的鐘聲,在寂靜的夜晚,響徹了作者的心,達到了情景交融。

全篇詩意妙就秒在了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你得不到的夢2020-02-07 12:33:37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品簡介:《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作品簡介: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是中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該詩作品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響。本詩問世後,寒山寺也因此名揚天下,成為遊覽勝地。

作者簡介: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陽市)人。生平不甚可知。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進士,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幕僚職務。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員外郎」,而不是「郎中」),祠部負責祠廟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唐才子傳》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流傳下來的不到五十首。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蒼河風2020-02-07 19:11:50

創作背景

公元753年,歷經多次科舉考試的張繼,終於中了進士,可惜詩人還沒來的及在仕途上大顯身手,安史之亂爆發了,為了躲避戰亂,張繼只有漂泊於吳越地區,在這種顛簸流離的生活中,張繼心眼目睹了戰亂給老百姓造成疾苦,自己也是有家不能會,濃濃的思鄉、渴望和親人團聚的悲楚湧上心頭。

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對戰爭的厭惡,對客居他鄉的憂愁,當這些思緒交織起來,張繼是孤枕難眠,於是在一個淒涼的夜晚,愁緒萬千的張繼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詩。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的妙筆生花之處

用詞動靜結合,營造出一幅讓人身臨其境的畫面

在詩的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中,詩人以月、霜二詞為靜,以烏啼為動,在烏鴉的鳴叫聲中劃破夜空,一種淒涼感鋪面而來,定下了該詩的總基調;在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岸邊的江楓為靜,船上的漁火為動,在這一靜一動無話可談之中,將詩人內心孤獨表達。

在詩的後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以“寒山寺”為靜,以“鐘聲”為動,用寒山寺的鐘聲這種動靜結合行為,來襯托乘坐孤寂小船的詩人,無處落腳,只能暫落岸邊休息悲涼景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寫景虛實結合,給人一種神秘的美感

在詩的第一句,月亮高懸,烏鴉鳴叫,這是看到實景,而霜滿天如何能看到,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看到也只是黑色,所以說霜滿天是虛景,只是詩人在寒冷夜晚感受到,四面八方侵襲而來寒意,有感而發而已,只是把身在異鄉淒涼感表達出來。

在第二句中“江楓”為虛寫,因為詩人在船上,四周一片漆黑,如何能看清岸邊的楓樹,在“傷春悲秋”的詩詞環境中,楓樹代表秋天,詩人就是想用江楓來抒發內心的悲涼感。在江楓和漁火、烏啼和霜滿天虛實結合下,使得詩中所有景物都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讀起來多了一種神秘感。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語言通俗易懂,讀起來詩意直接映入腦海

在詩中張繼所用的字詞,沒有引用任何典故,都是一些直白詞語,用“月落”點出時間快到早晨,而“烏啼”由於烏鴉也是一般在清晨才開始鳴叫的,“霜滿天”也形容霧水沉重,才能讓人覺得四周全是霜氣。“漁火”很自然讓人想到漁家在天亮之前,就開始準備捕魚工作,一句“對愁眠”將詩人的憂愁表達出來,這種直白的憂鬱一讀就懂。

最後兩句中用“寒山寺”點出地點,用“鐘聲”的響起讓人自然知道這是到清晨了。張繼在這首詩中,雖用詞簡單明瞭,但整體詩意畫面讓人讀起來,直接清晰明瞭。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遵循格律要求,使得該詩自帶音樂之美

七言絕句在文詞的使用上有著嚴格的格律要求,“平仄律動,字腔清朗”,所以優秀的古詩詞基本都可以用吟誦的方式傳唱。《楓橋夜泊》這首詩,本身嚴格遵循平仄去入的起伏感,使得該詩的格律清晰,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而兼具美感。

月(仄)落(仄)烏(平)啼(仄)霜(平)滿(仄)天(平),

江(平)楓(平)漁(仄)火(仄)對(仄)愁(仄)眠(仄)。

姑(平)蘇(平)城(仄)外(仄)寒(仄)山(平)寺(仄),

夜(仄)半(仄)鍾(平)聲(平)到(仄)客(仄)船(平)。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正是基於此,著名音樂家黎英海從張繼這首七言絕句的音樂旋律性入手,進行譜曲創作,很好的將該詩的音樂節奏變化規律展現出來,使得該詩再傳唱後,大獲好評,被稱為“新時期藝術歌曲的里程碑”。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詩哥杜士成2020-02-07 12:27:38

楓橋夜泊詩妙哉,

夜色朦朧山寺外,

烏啼鐘聲霜漫天,

江楓漁火迎客來。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關中閒雲2020-02-07 12:24:07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這首情與景交織在一起的古詩,全詩除了“對愁眠”外,其餘都是刻意繪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透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而自然地把詩人旅途寂寞的鬱結愁思寄託於景物而抒發出來。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阿金44902020-02-07 14:16:53

傍愁而難眠。

讀罷全詩,畫面感立馬出現在眼前。

全詩只是寫了夜泊時的所見所聞所聽,卻把傍愁而難眠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不愧為經典!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明宇2312020-02-07 15:52:40

楓橋夜泊是唐代張繼的一首詩。《楓橋夜泊》是一首情與景交織在一起的古詩,全詩除了“對愁眠”外,其餘都是刻意繪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透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而自然地把詩人旅途寂寞的鬱結愁思寄託於景物而抒發出來。欲抒情,先繪景,情隨景發,是這首古詩顯著的藝術特點。由此可見,在借景抒情的古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透過所描繪的景物來抒發的。我們既要欣賞作者描繪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憑藉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了古詩。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苗政42020-02-08 16:11:04

楓橋夜泊的意境在於落第之人的憂愁和淒涼,淡淡的情緒揉進非常流暢自然的景色白描之中,物我共情,合二為一。這天下有多少類似的不如意人,都可以從中找到一絲慰籍。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wj小林2020-02-07 13:11:57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個“愁”字概括全詩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秋顏的微笑2020-02-07 12:18:11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瞭然翁5232020-02-07 20:40:25

張繼的《楓橋夜泊》,是廣泛傳誦的名篇,藝術上很有特色。首先以霜天,夜景統領全篇。接著寫江楓漁火,由近及遠,展現出了在朦朧月光下的所聞所見:月落時的烏啼,在寂靜的景色描繪中,雜以清脆悅耳的鐘聲,更襯托出秋夜的幽靜,以首句的“月落”、“烏啼“,同末句的“夜半“、“鐘聲“相呼應。

詩中還特別講求設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楓、寺院的暗影交織在一起,又用漁火來烘,託霜月的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麗而不單調,讀起來又朗朗上口,多為唐人和後世詩人吟詠。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三隻筷子1469947702020-02-07 16:42:56

烏啼非是烏鳥鳴,江楓焉作江邊樹。

先來說說作者張繼,天寶年間進士。官階不高,軍事幕僚,檢校祠部郎中,禮部一小官員矣,我感先生雖身在廟堂,卻已心歸江湖。且看《楓橋夜泊》一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這首詩的意境之美筆墨難書其十之一二,。首句中的烏啼,不是烏鴉的鳴叫,是地名(烏啼鎮)頷句中的江楓和愁眠也是地名(楓橋)(愁眠山),雖多年來頗有爭議,從頷聯中的江楓橋下的漁火,相對的是愁眠山,個人還是傾向於地名。以至於後來的寒山寺由於此詩聲名遠播。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詩情小屋2020-02-09 17:17:24

《楓橋夜泊》是唐朝詩人張繼寫的一首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全詩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由近及遠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全文以“愁”貫穿始終,是寫愁的代表作之一。寫出了作者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又無歸宿的顧慮表現出來。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月落烏啼霜滿天”寫出了初冬夜間淒冷的風景,明月已經西沉,鴉啼聲聲,寒霜佈滿天地之間。接著寫詩人淒冷孤寂的情懷:江上漁火和江邊紅楓,兩兩相對,泛著暗紅的光,在霜寒的夜晚,這一點漁火映著楓葉,顯得格外孤寂。詩人由景生情,愁緒滿懷,難以成眠。為何?接著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聲聲入耳,使獨宿江上的詩人對此悽清風物而生愁思。“客船”點題並上貫全詩,使眼前之景染上了滿滿鄉愁。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星ZHQ2020-02-07 21:48:43

寫實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雪松1279478522020-02-10 15:04:20

我是雪松,我來告訴你:張繼這首詩的精妙在於“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了。這是整體畫面所在。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小樓聽雨715142020-02-07 23:18:45

一種靈動的美!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桃花不識東西晉2020-02-10 16:02:32

請寫者讀者一定仔細斟酌這首詩的第一句

楓橋夜泊古詩妙在哪裡?郭保新書墨2106168332020-02-07 16:56:15

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後,議論頗多。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即可為證。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