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老是出汗是怎麼回事?愛沒完沒了9142018-12-04 14:47:37

冬天經常流汗,身體就是寒上加虛!是體內虛寒的表現。

對人來說,冬天要把身體裡的精氣神藏起來,不讓它們“洩”出去,《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為閉藏”。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導致精氣耗傷,容易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經常出虛汗還會厭倦飲食、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的症狀。

平時手心容易出汗,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傷寒明理論》指出,“多由脾胃溼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如果伴有口乾、牙齦腫痛,可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也可以用白礬或者葛根煎湯泡腳,或用黃芪防風煎湯來洗手,時間久了,會有所改善。

頭上出汗而全身無汗或少汗,或者經常出汗,意味著陽氣有些虛弱,(對於代謝旺盛的兒童來說,頭部出汗較多也是正常現象)。

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用麥冬泡水喝;可以吃點百合粳米粥,可以潤肺止汗。

吃飯時頭汗淋漓,身體發熱,這種要以瀉胃火為主,並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清淡飲食。

額頭出汗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平時要心境平和,少生氣,保證充足睡眠,否則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溼的食物,如薏米、山藥、地瓜、冬瓜。

白天動一動就大汗,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多食用山藥、豆漿、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透過動作舒緩的運動增強體質。也可以黃芪紅棗湯,黃芪30克,紅棗20枚,豬瘦肉100克,水煮服。用於氣虛不固之自汗。

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表現。

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薑蒜等熱性食物,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穩定,表現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對稱,在正常溫度下也可能出現大汗淋漓。

一些患者會有夜間出汗,早上還會覺得頭疼、勞累,這些提示患者可能發生了夜間低血糖。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一定及時求助,以免危險或意外。

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調理補氣。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每天敲打手臂的肺經,透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頸部常出汗,與內分泌不調有關,也和體內溼熱有關係。溼性黏滯,導致體內氣機不暢,往往上半身或頸部出汗。

胸口常出汗,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血液迴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可透過適當的運動,緩解壓力,調節心情。

背部愛出汗說明身體陰陽虛弱。要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豐富、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

要養成每日泡腳的好習慣,寒從足生,冬天養生就是要避寒。腳部有60多個穴位,泡腳能疏通經絡。在晚上21點,這時是氣血最弱的時候,可以泡腳來加快血液迴圈,補充氣血。水溫以40°左右為宜。

冬天老是出汗是怎麼回事?

冬天老是出汗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