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面癱?面癱後遺症有治痊癒的嗎?女人就要悅己美2017-02-16 17:24:06

面癱是耳鼻喉科常見多發病

楊明介紹,所謂“第七條神經”,是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即面神經。面神經由運動、副交感神經、味覺纖維和感覺纖維組成,分別管理面部肌肉運動、淚腺、頜下腺、舌下腺、鼻腔黏液腺分泌、舌的味覺及耳廓、外耳道小範圍面板感覺等。

貝爾氏面癱,是面神經顱外段功能異常而導致的一種周圍性面癱,是耳鼻喉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發病急且原因不明,不伴有其他疾病,不受年齡限制,以20~40歲最多見,多一側發病,雙側同時發病者罕見。

患病後,輕者出現輕度面部肌肉運動障礙、輕度口角不對稱,嚴重者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等動作都無法完成。適逢秋冬交替,早晚溫差較大,如果長時間冷風直吹面部,面部就會因過冷刺激引起面神經營養血管痙攣,導致面神經缺血水腫而致病,多數患者在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

也有部分患者,因過度勞累患上病毒性感冒,一旦病毒感染引起面神經腫脹、受壓、損害,貝爾氏面癱也就跟著來了。

提醒

冷風對著面部吹孩子也得面癱

3歲的妞妞,前段時間感冒了,病好後喝水總把衣服弄得溼漉漉的,喝牛奶時也不斷往外流,睡覺時眼睛閉不嚴,媽媽發現她笑的時候,臉上的肌肉似乎不太聽使喚,比哭還難看,於是趕緊帶她去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貝爾氏面癱。原來,前段時間熱,媽媽給妞妞開著風扇睡覺。

楊明指出,面癱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尤其是冷風對著面部吹後,更容易突發面癱。孩子年齡小,抵抗力差,加上換季白天熱、早晚涼,突然患上面癱的孩子不在少數。還有的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由於其發病前曾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病毒感染史,一旦病毒感染侵襲面神經,引起面神經水腫,就引發面癱。

“由於孩子表達能力很有限,小兒面癱特別容易被家長忽視。醫生一般會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兩頰不對稱,要當心。”楊明強調,天氣變涼時,儘量不要迎著冷風走,給孩子洗頭、洗澡時也要關好門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支招

高壓氧治療加理療效果較好

貝爾氏面癱常為不完全性,有自然恢復傾向,預後好,常用糖皮質激素、血管擴張劑、神經營養劑治療,近年採用神經生長因子也取得了顯著效果。少數特別嚴重的,需採用手術治療。

“高壓氧治療可減輕面神經缺血、缺氧造成的損害,理療、針灸可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楊明指出,同時應在眼科醫生的指導下用眼藥水、塗眼膏、睡覺時戴眼罩等措施,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

楊明強調,如果感覺到耳後有針刺痛感,並且又有受涼史,這可能是面癱的徵兆,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人。患者患病後,應及時就診,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不要相信民間所謂的偏方。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煙、酒、咖啡、濃茶等。

相關連結

四步面癱操

助功能恢復

塗盛青護士長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做功能性鍛鍊,如抬眉、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等。每日訓練2~3次。此外,做做面癱操。患者先取坐位或臥位,若坐位則頭靠牆壁,按摩前面部先做熱敷2~3分鐘。

第一步:輪刮眼眶,兩手大拇指按住兩側的太陽穴,其餘四指呈空心狀握拳,分別從眼內呲部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瞼,做8個八拍。

第二步:點捻四白穴,該穴在眶下孔凹陷處、瞳孔之下一寸。用食指按揉四白穴,做8個八拍。

第三步:指擦鼻翼,用兩手食指羅紋面,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香穴(在鼻翼旁開0。5釐米),做8個八拍,並在迎香穴按揉1~2分鐘。

第四步: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兩側手之大魚際肌緊貼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在口角旁開0。5釐米),做8個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