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內膜增厚1.3毫米屬於什麼狀況?要注意什麼?大內科馮醫生2019-11-06 16:08:35

頸動脈內膜增厚達到1。3mm,屬於什麼範圍?

在臨床上,為什麼要做頸動脈彩超?

因為,透過【看頸動脈】,可以【反映出內臟血管的改變,如冠狀動脈】。

頸動脈分為三層,外膜、中層和內膜。

內膜與中層緊密相連,正常情況下中層加內膜的厚度不會超過0。9毫米。如果超過這個數值,就預示著內膜中層厚度增厚。也就是說明膽固醇進入血管內膜下,在此聚集併發生炎症反應,形成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膽固醇在內膜下越聚越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將會逐漸增厚。當厚度超過1。3毫米時,可診斷為頸動脈斑塊形成。不加重視,不進行治療,斑塊進一步增大,則會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嚴重時會出現頸動脈供血減少,從而出現腦供血不足,嚴重者將導致腦梗死。

那麼頸動脈內膜增厚達到1。3mm,屬於什麼範圍呢?

這裡說的頸動脈內膜增厚,應該說的是內膜加中層的厚度,即頸動脈內膜中層增厚!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正常值應該是小於1毫米;1~1。2毫米便為內膜增厚;1。3~1。4便是斑塊形成;而大於1。4毫米的則為頸動脈狹窄。

如果體檢報告顯示頸動脈內膜增厚甚至形成頸動脈斑塊,則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會明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及周圍血管疾病的危險。

●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4mm】形成狹窄時,根據【狹窄程度】及【臨床伴隨的病情】,採取相應的治療:

1。若頸動脈斑塊未導致明顯狹窄(狹窄程度<50%),則需要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病或其他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

(1)如果狹窄沒有超過50%的,但有【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危險因素,【同時】經過血脂檢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的,就需要服用他汀藥物來控制。

(2)其它心腦血管危險因素:①男性>50歲或女性絕經後②高血壓③糖尿病④高膽固醇血癥⑤肥胖⑥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直系親屬男性<55歲,女性<65歲,發生心腦血管疾病)⑦吸菸。

如果目前【沒有冠心病】、【沒有腦梗塞】、【沒有糖尿病】、【沒有高血壓】,但是【大於3個危險因素】,就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也可以根據情況,服用他汀!

(3)如果沒有以上疾病和危險指標,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來治療。

2。當頸動脈內膜增厚形成斑塊(厚度>1。3mm),當厚度>1。4mm出現狹窄,導致頸動脈明顯狹窄(狹窄≥50%)時,其治療與冠心病或缺血性腦卒中相同,應該立即啟動他汀類藥物如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治療,將LDL-C(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根據臨床情況,還應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治療。

3。若狹窄程度超過70%,而且有出現腦缺血癥狀的患者,根據具體情況情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包括支架以及外科手術。

如果暫時不想手術,怎麼辦?他汀類藥物(如瑞舒伐他汀5mg或者10mg,一天一次)+波立維(硫酸氫氯吡格雷75mg,一天一次)+拜阿司匹林100

mg,一天一次。這樣可以控制頸動脈狹窄的程序,預防中風的發生。

●動脈內膜厚度【達到1。3mm】,說明動脈硬化斑塊形成。有的彩超上,會說明是軟斑塊?還是硬斑塊?還是混合型斑塊?狹窄程度<50%的患者,也可以透過彩超診斷,指導患者用藥。如果是軟斑塊肯定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結合臨床,有的硬斑塊或混合型斑塊,也需要服用他汀加阿司匹林腸溶片!

●頸動脈內膜厚度【小於1。3mm時】,可以透過飲食加運動的非藥物療法來治療,如戒菸,戒酒,堅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保持好的心態等等具體的健康生活方式。

頸動脈內膜增厚1.3毫米屬於什麼狀況?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