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樂府?使用者26692406822844192020-02-17 12:58:32

漢代“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蒐集、儲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樂府本是秦漢時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構,一方面為文人創造的詩歌制譜配樂並演奏,一方面採集民間歌辭。魏晉以後,人們將樂府所唱的詩也稱樂府,於是“樂府”便由音樂官署的名稱,一變而為詩體的名稱。作為詩體的名稱,樂府又有廣義和狹義的不同。狹義的樂府指漢以來入樂的詩,包括文人制作的和採自民間的。廣義的樂府包括那些並未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模擬樂府體裁的作品。現存的兩漢樂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擴充套件資料:漢樂府掌管的詩歌中有一部分是供統治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的“頌”非常相似;另一部分則是民間流傳的俗樂,稱之為樂府民歌。漢樂府的設定最遲是在漢惠帝二年(前193),但在漢武帝時蒐集民間俗曲才趨於興盛。《樂府詩集》現存漢代樂府民歌四十餘篇,多數為東漢時期的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與人民的生活狀況,用犀利的語言表現愛憎情感,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風格。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我國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彙集,與《楚辭》的浪漫主義手法不同,它開創了詩歌的現實主義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