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小腳的惡俗是從那個朝代開始的?雪亂紅塵2018-01-24 22:23:35

北宋

裹小腳的惡俗是從那個朝代開始的?光影豆瓣醬2018-01-25 02:10:55

首先,我需要更正一下;裹小腳以現代人的眼光看是一種惡俗,封建殘餘,但在之前可是“美”有著相當的歷史背景與社會基礎的。

裹腳開始與什麼時代?沒有一致的答案,一說興與晚唐,一說源於北宋。但明確的是:裹腳興盛與明清。

古代的大戶人家的女子,養在深閨無需勞作,也講女德,不像現在的女孩子,琴棋書畫柔道瑜伽都會學,封建社會講究的是無才。既然沒正事幹,就花心思在捯飭自己怎麼美上面,在男權主宰的時代,女人的美是男人決定的!出於弱勢一方的女性滿足與迎合男性為了得到認同和地位。甚至以纏到無法行走為佳!

裹小腳的惡俗是從那個朝代開始的?

成語“品頭論足”這足自然是講纏足,以至於有專門的名詞;三寸金蓮,金鉤,香蓮等,對於小腳有制定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了小腳的“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真是博大精深。(古人真是夠閒的)還有專門的選足比賽,養一雙小腳可不容易,有嚴格的標準與方法,類似與lso9001國際認證,從足的尺寸,形態,女子走路的姿態。有著及其苛刻的標準,,就品評方面,《香將纏足分為「五式」「三貴」「十八名」。所謂「五式」即五種型別;「三貴」為「肥」、「軟」、「秀」;而「十八名」即由「五式」再細分為 18 種類型。就如現今的選美比賽,不僅比拼美,還拼經濟實力與地位。一幫權貴的老爺們品著美酒,只看小腳,名曰賞蓮玩蓮。儒學大師朱熹,詩人蘇軾、蘇轍都崇尚小腳,有許多的著作繪畫都是講這雙小腳,從視覺聽覺嗅覺,到各種各樣的玩法,上升到文化高度,舊文人的雅興看著不可理喻,說深了是特定社會時期的產物,說直白了,就是男人的權利與性的慾望延伸。褲襠底下的事古人就玩的隱晦和奇特。

你可能會問?這痛苦的纏個小腳,一來不好走路,二來也不方便,女人們肯定是深痛惡絕!錯了,這就像現代女子穿高跟鞋,穿著不舒服,還影響腳的健康,可偏偏就趨之若鶩,原因無非是顯著體態美,滿足自己被關注的虛榮心。審美這件事,仔細琢磨其實是一種審醜,病態審美,人類有奇奇怪怪的惡趣味和癖好;人體穿刺,某宗教的用匕首擊打頭部。在脖子上套環,在嘴唇穿洞,鑿齒、穿孔、割肉……反正是怎麼折磨怎麼來。深究起來,這種自殘的行為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一本高彥頤 / 苗延威 / 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纏足》詳盡介紹了纏足的歷史與起源。

明代纏足之風興盛,王鴻漸《西樓樂府》中“狸紅軟鞋三寸整”、朱有燉《元宮詞》“廉前三寸弓鞋露”,都是明證。到了清代統治者最初是禁止纏足,但令行難止,就聽之任之了,在清代纏足之風已經不分階層,不論貴賤的傳播開來。

裹小腳的惡俗是從那個朝代開始的?

裹小腳的惡俗是從那個朝代開始的?

到晚清許多進步知識分子開始反對纏足,認為這是一個名族國家的羸弱,是落後的糟粕。十八世紀末期,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代表倡導放足,康有為寫了一篇《戒纏足會檄》,在女兒到了纏足的年齡後拒絕為其纏足,遭到了家鄉人的強烈反對,但他仍堅持不給女兒纏足,成為近代反纏足運動中的一段佳話。

同治時四川人西昆熊子寫了一本《藥世》,講纏足種種的壞處。另一位積極反對纏足鄭觀應,他在《盛世危言。女教篇》中也深刻抨擊纏足陋俗。

1912 年 ,孫中山釋出命令通飭全國勸禁纏足,反纏足才第一次成為全國性的全民運動;到了上世紀 50 年代,纏足這個有著1000年的特殊習俗才基本消失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