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傑出商人有那些?使用者669071550502019-09-13 01:30:29

錦熙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古代有名的商人很多,明清時期的王直(海盜海商)、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等等就不說了。

不妨說說商人的早期階段,先秦秦漢時代有哪些商人和有趣的典故。

1、最早的商人王亥(商人和“商人”的鼻祖)

中國古代歷史上商族似乎特別善於經商貿易活動,後代的商人職業名稱據說就與此有關聯。

夏洩十二年,王亥為了要解決牛、羊過剩的問題,於是跟其弟王恆討論。

跟其他部落以物換物。決定好之後,與王恆選一些有活力的牧人,一起親自把這些動物送至有易國(今河北省易縣一帶)。結果這位原始商人最後可能被黑吃黑了,成了犧牲品,我記得袁珂的《中國古代神話》裡生動地講了這個故事,很有意思不過是說他勾搭那個部族的女子云雲。

據《竹書紀年》記載:帝洩“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王亥和弟弟王恆一起從商丘出發,載著貨物,趕著牛羊,長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趕走了王亥的隨行人員,奪走了貨和牛羊。

2、春秋愛國商人弦高

主要事蹟他假裝犒師智退秦軍。魯僖公33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轄地經商,途中遇到秦國軍隊,當他得知秦軍要去襲擊他的祖國鄭國時,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國報告敵情,一面偽裝成鄭國國君的特使,以12頭牛作為禮物,犒勞秦軍。秦軍以為鄭國已經知道偷襲之事,只好班師返回。鄭國避免了一次滅亡的命運。當鄭國君主要獎賞弦高時,他卻婉言謝絕:“作為商人,忠於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受獎,豈不是把我當作外人了嗎?”

假裝使臣,從容鎮定地演習表示鄭國早有準備,鄭國的商人確實厲害反串一把是外交使節也滴水不漏,愛國熱情可謂青史留名了。12頭牛退秦兵,秦國回師順道還滅了滑國,在崤山慘敗。

3、齊國名臣鮑叔牙,管鮑之交美名傳

相傳鮑叔牙早年和管仲都曾經一起經商做買賣,齊國人確實有經商傳統,這裡魚鹽資源豐富。管仲和鮑叔牙當年從事的很可能就是販賣衣物布料或者魚鹽之類的商品。《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

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彊至於威、宣也。

4、經濟規律大師範蠡和計然

計然更像是經濟學家的角色,為越王勾踐出謀劃策。所謂計然七策雖然未必全部是真,但其注重市場規律、供求平衡的思想確實為越國崛起提供了保障。

范蠡就不用多說,也叫陶朱公。善於經商致富。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彊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脩業而息之,遂至鉅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5孔門七十二弟子中的闊少、天才辯手爭論家子貢

子貢在春秋末年外交舞臺上十分活躍周遊多個諸侯國聲名赫赫。而且很受孔子喜愛。子貢不僅在學業、政績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財經商上還有著卓越的天賦。《論語·先進》載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意思是說顏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卻窮得丁當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而子貢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且每每猜對。“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於齊。

6、白圭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白圭的經商特色是逆向思維買進、抓住機遇果斷出資、富餘學習精神,而且仁義買賣,有儒商和社會責任在一定。但似乎以鄰為壑的治水的白圭和他似為兩人。

白圭,周人也。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夫歲孰取谷,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陰在卯,穰;明歲衰惡。至午,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至卯,積著率歲倍。欲長錢,取下谷;長石鬥,取上種。能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試矣,能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

7、其他戰國時代商人

在賈誼過秦論裡和陶朱公范蠡並稱的著名商人還有猗頓(鹽商)

猗頓用盬鹽起。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金屬鍛造)

烏氏倮畜牧,及眾,斥賣,求奇繒物,間獻遺戎王。戎王什倍其償,與之畜,畜至用谷量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畜牧業)

而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鹽商)

8、大名鼎鼎的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政治投機,一字千金的文化工程

呂不韋是戰國後期的大商人,雜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持編撰了《呂氏春秋》一書。

呂不韋年輕時,其父對他說,種田可得“十倍之利”,經營珠寶可得“百倍之利”(珠寶奇貨可居)。於是,呂不韋周遊於各國大官僚、大貴族之間做珠寶生意,且捨得在“一把手”身上破費(買通,擒賊擒王),結果獲利頗豐,很快成了大富商(賣空)。

後來,呂不韋到趙國的首都邯鄲經商,聽說秦昭襄王的孫子異人(名子楚)在趙國為人質,秦國數次攻伐趙國,趙國因此對子楚很不禮貌,子楚陷入了困難的處境。呂不韋的父親對他說,子楚像珠寶一樣“奇貨可居”,販賣他可以“獲利無數”。於是呂不韋主動與子楚交朋友並傾囊相助,《史記》上是這樣寫的:

呂不韋往見子楚:“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待子門而大I”後面的故事結局諸位都清楚了,子楚即為呂不韋位至丞相,權傾天下。

9、卓文君的父親

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卓氏見虜略,獨夫妻推輦,行詣遷處。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狹薄。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民工於市,易賈。”乃求遠遷。致之臨邛,大喜,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卓文君父親的家族本來是趙國人冶鐵致富,後來被遷徙到巴蜀的臨邛,成為金屬冶煉鍛造的大富翁。後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兩情相悅,當壚賣酒那是後話了。

10、鄧通,皇帝男寵,私人鑄錢

鄧通,蜀郡南安人,漢文帝男寵,憑藉與漢文帝的親密關係,依靠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

11、桑弘羊(?—前80年),洛陽人,西漢政治家、財政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兩朝,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職,因功賜爵左庶長。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於心算入侍宮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援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12、聶壹:巧妙實施詭詐戰略的商人

西漢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雁門馬邑一帶的豪商聶壹出於對匈奴的熟悉和對西漢王朝邊患不息的焦慮,透過王恢向武帝建議,和親之後漢朝已經取信於匈奴,只要誘之以利,必定能將之擊潰。於是聶壹奉命以自身作餌,親到匈奴陣營,向當時的軍臣單于詐降,更稱自己能斬殺馬邑縣令,迫使馬邑舉城投降,然後可盡得該城財物。單于信其言,又貪其利,便立刻策劃起兵。聶壹回漢後,以一名罪犯的首級訛稱為馬邑長吏之頭。計劃最後失敗了。《三國志》中提到張遼“本聶壹之後,以避怨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