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會和皮匠扯上?使用者6989321422839602020-01-02 15:06:39

原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意思是集思廣益出智慧,褒義。不過這句俗語有許多變體,褒貶不一,例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兩個臭皮匠,也頂諸葛亮三個臭皮匠頂不上諸葛亮。三個臭皮匠vs一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勝似一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搞定一個諸葛亮。一個臭皮匠,弄死三個諸葛亮。沒有臭皮匠,遍地諸葛亮。一群臭帖(鐵)匠,狂頂諸葛亮。很多人不理解諸葛亮是怎麼和皮匠扯上關係的,下面有幾種解釋:一是《字海拾趣》中的解釋:這則俗語來自江南鄉間的“三個臭皮匠,湊成豬革梁”。“豬革梁”指舊時,為使鞋子結實和美觀,在鞋面上鑲制兩條豬皮包邊的豎梁(今日僧人鞋上仍有此梁),劣等皮匠一人做不好這樣技術較高的活兒,人們就用“三個臭皮匠,湊成豬革梁”譏諷蠢笨之人,“豬革梁”音似“諸葛亮”,俗語就被誤傳了。另外一種說法是“皮匠”指皮影戲表演藝人。皮匠是皮影的製作者,有時也兼為皮影戲的表演者。皮影相傳起源於漢代(公元前200年),到了宋代已能表演完整、生動的三國故事。三國戲是較常見、並且較難演的皮影戲劇目,在民間很受歡迎。皮影通常要用竹棍操縱,皮影人物中的文官(比如諸葛亮)動作比較簡單,操縱時只要用竹棍頂一頂就行了,而武將的動作十分豐富,要有嫻熟的手上工夫,運用推、挑、拈、擦等豐富的技巧才能靈活表演。一般一個人可以操控一個皮影人物;表演技術嫻熟的皮影藝人稱為“把式”,他們一手拿兩個甚至三個皮影,廝殺、對打,都套路不亂,令人眼花繚亂;對於新手或者門外漢(臭皮匠)來說,要有好幾個人才能操控一個簡單的皮影人物。於是,就有了像“一個老把式,推挑三結義;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類的俗語,意思是一個高手可以勝過n個菜鳥。後來經過長時間的訛傳,卻變成了今天的這樣截然相反詞義。還有一種說法:“皮匠”是“裨(音pí)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