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胡不歸172019-07-14 17:09:27

首先他沒有理由救他,韓信又不是他兒子,為何要阻止。

其次張良在劉邦消滅項羽後就隱居不參與政事了,不知道蕭何要對付韓信。

最後張良已經是人生贏家了,救了韓信又怎麼樣,難道陪韓信放棄所有重新開始創業嗎?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晨風曉月趣歷史2019-07-15 14:57:37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因有蕭何的極力推薦,並且月下追回逃走的韓信,才有後來韓信的封臺拜將,成為劉邦的大將軍,建立了卓著的功勳,也成就了韓信的輝煌人生。但,最終韓信被呂后殺死在長樂官的鐘室,確實也是蕭何的主意,出於對蕭何的絕對信任,是韓信走進長樂官,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但是,此時張良在幹什麼呢?作為劉氏集團的絕對智囊,劉邦最信任的人物,在蕭何等人密謀殺韓信時,為什麼不出手相救呢?

其一,

張良,本是韓國貴族,秦滅亡韓國後,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心存家仇國恨,他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所以張良出山幫助劉邦成就大業,並非貪圖王侯將相的富裕,完全是為了復仇。秦朝滅亡後,張良的家仇國恨已報,心願已經完成。蕭何等人密謀殺韓信時,張良的退隱之心已經明確,不想再參與朝廷的政事,這是他不願出手相救的第一個原因。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其二

,張良,絕對了解劉邦的為人,也深知劉邦的心理活動。殺韓信,表面上是蕭何密謀,呂后操刀,其實質還是劉邦默許。既然是劉邦默許,說明韓信是必死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出手也未必救得了,這是他不願出手相救的第二個原因。

其三,

張良是何等智慧之人,對當時的朝局,瞭然於胸。劉邦年老體衰,活不長久了。呂后正值壯年,其子劉盈為太子,且呂雉心胸狹窄,心狠手辣,將來的天下一定是呂后的天下,得罪呂后,不但自己不能善終,整個家族都可能蒙難,得罪呂后風險太大,這是他不願出手相救的第三個原因。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其四,

整個國家剛才經歷暴秦和戰亂,廣大百姓,困苦不堪,正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張良,作為胸懷天下蒼生的仁義之士,絕對不想看到國家再起戰亂。韓信,熟知兵略,在軍隊的影響力很大,如果真有造反之心,先不說是否成功,至少國家再起烽火,人民再受苦難。所以,站在張良的角度,寧願錯殺一個韓信,也不願承擔再起戰火的風險,這是他不願出手相救的第四個原因。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即自行刪除)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依稀說史2019-07-14 22:19:32

劉邦建立天下主要依靠手底下的精兵強將和賢臣謀士。在建立大漢過程中韓信、蕭何和張良的功勞最大。韓信打下了天底下最多的城池,大漢的國土一半以上靠韓信打下來。蕭何在大漢建立過程中扮演著“大管家”的角色,只要有蕭何在,劉邦的後方一定十分牢固。張良被稱為中國“謀聖”,在建立大漢過程中,張良多次為劉邦出奇謀,多久挽救劉邦於危局。因為這三個人的功勞都非常大,所以人民習慣上把他們稱之為“漢初三傑”。劉邦曾經這樣評價他們三個。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漢初三傑中蕭何和劉邦的關係最親密。劉邦起兵之前,蕭何和劉邦就是好基友,整個楚漢戰爭期間蕭何雖然沒有攻佔一座城池,沒有殺死一個敵人,但是劉邦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依然認為蕭何是第一功臣。楚漢戰爭期間,蕭何坐鎮關中為劉邦源源不斷地往前線輸送兵馬和錢糧。縱然劉邦在前線戰敗,劉邦始終能及時得到兵馬錢糧補充,不至於全線潰敗。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漢初三傑中劉邦最尊重的是張良。劉邦是有名的流氓皇帝,對待手下動輒破口大罵。但是他卻對張良非常尊重,劉邦一直以“子房”稱呼張良。張良也不負劉邦厚望多次在危難之中挽救劉邦。鴻門宴上幫助劉邦逃脫,項羽大封天下之時幫助劉邦索要漢中,下邑劃謀,滎陽阻封,定都關中等等。劉邦深知張良對自己的重要性,也深知張良的功勞,所以在大封功臣的時候,先讓張良自己選擇封邑而且封賜四萬戶。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漢初三傑中韓信和劉邦的關係最疏遠,劉邦也最忌憚韓信。韓信的將兵能力絕非劉邦可以比擬。韓信滅三秦、誅魏豹、背水一戰滅趙代、攻燕國、滅齊國、殺項羽,韓信打下了大漢一半以上的土地,建立不賞之功。因此劉邦最忌憚韓信,心中也最提防韓信。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大漢建立以後漢初三傑各自得到了自己應該得到的官職和地位。也到了劉邦穩定大漢江山的時候,於是這些有功之臣們成了劉邦清除的物件。劉邦最大的敵人由項羽變成韓信,韓信已經成為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除了韓信所有人都知道劉邦一定會剪除韓信。透過偽遊雲夢,劉邦剪除韓信的兵權,把韓信由楚王貶為淮陰侯,並且把韓信搬遷到長安監視起來。後來呂后得知韓信“謀反”的訊息以後決定剷除韓信這個最大的敵人。

呂后知道和韓信硬碰硬的話,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所以她便決定把韓信騙到皇宮中,然後再剷除他。雲夢澤事件之後,韓信已經成為驚弓之鳥。如果不是特別信任之人,韓信不可能上當。於是呂后想到了蕭何。蕭何對於韓信來說有知遇之恩。當年正是由於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才受到劉邦的重用,才用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韓信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他一直視蕭何為知己,對蕭何也沒有任何防備。當蕭何前往淮陰侯府欺騙韓信的時候,韓信根本沒有任何防備之心,就傻乎乎的跟著蕭何來到了未央宮。來到未央宮,韓信只見到了呂后和呂后為他準備的武士。這時候他才明白自己又被騙了,上一次被劉邦和陳平騙了,這一次被呂后和蕭何騙了。韓信幼小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傷害,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受到傷害。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呂后可比劉邦要心狠的多,他不像劉邦還講點情面,這個女人是一點情面都不講。他知道韓信不僅是他最大的威脅,將來也會是他兒子最大的威脅。所以他要趁著這機會除掉韓信。所以呂后根本沒有徵求劉邦的建議,直接砍了韓信。韓信也真是可憐又可悲,被知音出賣,被一個女人給砍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敗一知己生死兩婦人。

要想解決為什麼蕭何密謀殺掉韓信,為什麼張良不阻止。就要解決為什麼蕭何要下決心除掉韓信。雖然當時韓信是劉邦眼中最大的一顆釘子,但是蕭何的日子也不過。劉邦要解決韓信已經擺在明面上,對蕭何也是多次暗示不信任。嚇得蕭何不得不拿出自己全部家產資助漢軍,不得不讓全部蕭家男丁參加漢軍,甚至不惜搞臭自己的名聲來取得劉邦的信任。即使這樣,劉邦還是把蕭何打入大獄,差點要了蕭何的小命。被關進大獄蕭何徹底成為溫順的綿羊,徹底成為劉邦和呂后的幫兇。在韓信、自己和劉邦面前,蕭何選擇犧牲韓信保全自己討好劉邦。韓信和張良的交情,遠遠不及韓信和蕭何的交情。好朋友都決心要除掉韓信,更不用說張良這個局外人。此外漢初三傑中,張良的政治敏感度和智商最高。他太瞭解劉邦的為人,他知道劉邦下一步一定會剪除功臣。所以功成名就之後,張良從此再也不過問朝廷事務,在山林中練起了氣功,遠離了朝廷鬥爭權力的漩渦。他自然不會為了韓信這個必死之人再次讓自己陷進權力鬥爭的漩渦。再說了誅殺韓信,是蕭何和呂后的秘密行為。如果蕭何不注重保密的話,他們也騙不了韓信。處於權力鬥爭中心的其他大臣都不知道呂后和蕭何決心除掉韓信,處於山林中練氣功的張良又怎麼知道呢。即使張良有救韓信之心,也已經來不及了。這就是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不阻止的原因。

歡迎各位小夥伴關注收藏。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人間正道702019-07-14 17:47:10

這問題提的有點。。。第一,張良不知情,沒參與,所以無所謂阻止。既然是密謀,首先一個“密”字吧,勢必限制參與的人數,還能在朝堂上商議嗎?呂后動議誅殺韓信,只找了蕭何商量,商量的不是是否誅殺,而是如何讓韓信入宮受擒而不起干戈。如果做不到“密”字,勢必喋血,論行兵打仗,誰又是韓信的對手呢?豈敢不密?第二,張良即使參與,也不敢阻止,也阻止不了。就是蕭何參與了,又豈敢阻止?張良助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受封留侯後,心覺得國仇已報,身為布衣而受萬戶之封,已是人生極致,故志在黃老養生節慾。呂后感念張良之恩,勸其人生如白駒過隙,何自苦若是?雖勉強為食,志豈能還在名利?雖高祖、呂后召,閉門謝客,不與人交矣。這是其一。呂后動議,其實心已決,蕭何需要做的不過是如何幫呂后實現目標,臣子豈敢另生它議?這是其二。天下太平,不怕平民造反,卻最怕高層異議。呂后心意已決,蕭何勸阻,那蕭何保韓信意欲何為,合眾乎?呂后決心已下,蕭何不出策助呂后,事敗,韓信處如何取信?蕭何必死。事成,呂后處何以自免?蕭何也生不得。給參與者的唯一生路選擇,就是助呂后成功誘殺韓信。此其三。伴君如伴虎,深處高層,豈敢不戰戰兢兢?生與死,瞬間之事。處權力中間,榮與辱,瞬間之事。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JXAX2019-07-14 19:53:18

首先說蕭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名出色的人才獵頭,他向像劉邦舉薦了日後的漢初三傑之一韓信。開始也並不被劉邦重用,所以歷史又給我們的上演了那“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好戲,接下來是一番老闆對員工的重新考核,韓信同學以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通過了面試。韓信以隆重的儀式被拜為大將軍。在楚漢之爭的三年多的時間裡韓信戰功卓著,期間有個小插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要身處齊國韓信發兵援救,韓信正好要求漢王封自己為假齊王(代齊王),劉邦大怒,我有難你不來救還向我要封地,正要破口大罵被一旁的張良踩住了腳制止,耳邊附語到不如封他為真齊王,從這裡已經顯露出劉邦對韓信的不滿。和大部分新王朝建立後的皇帝的做法一樣,韓信一步步削去了實力,到最後被殺。至於為什麼”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什麼不幫”的問題,應該把蕭何換成劉邦,這樣就不難理解了。創業時期因為你的才能無條件信任你重用你,創業其過了你要來分我的股份而且威脅我老闆的地位當然要除掉他。有一句古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概就是對這種韓信試的人物唉嘆吧。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刮晉風2019-07-14 17:47:09

在劉邦晚年,對幫助他打天下的異姓王已經生厭。范蠡講“狡兔死,走狗烹…”,劉邦憂天下更擔憂異性王反叛。特別是權力狂呂后,更想集大權一身,她趁劉邦不在時,急於將韓信整死,劉邦想救也鞭長莫及。即便張良想救,也莫想成功,所以張良也就難得糊塗了。當然從歷史的角度講,呂后殺韓信是一種愚蠢的罪惡行為。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歷史這樣說2019-07-18 10:24:45

謝邀。

蕭何、韓信、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劉邦也有賴於三人的輔佐,才最終開創了漢朝。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韓信命運與蕭何的關係,是蕭何發現並支援韓信,使得他受到重用南征北戰,也是蕭何在韓信落魄的時候,騙他進了呂后好的圈套,落得慘死下場。

要了解當時錯綜複雜的環境,悅史君認為,要從三人的不同選擇說起。

蕭何是劉邦在沛縣就認識的老相識,與呂后的關係也很近,劉邦起兵反秦就有蕭何的功勞,在艱難的反秦及楚漢爭霸歲月裡,蕭何是劉邦倚靠的重用基石,漢朝建立後擔任了丞相,重大決策都可以參與。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張良是劉邦在反秦時認識的謀士,兩人相見恨晚,張良也為劉邦出謀劃策,但在漢朝建立後,張良選擇隱退,很少參與朝政。

韓信原本在項羽手下,得不到重用轉投劉邦,在蕭何支援下得到劉邦重用,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在平定齊地後,韓信要求做假王,劉邦在張良等人勸說下,冊封韓信為齊王,韓信也死心塌地地助劉邦攻打項羽。

項羽敗亡後,劉邦第一時間收了他的兵權,改封楚王,漢朝建立後不久,劉邦設計抓了韓信,貶他為淮陰侯。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韓信很壓抑,有了反叛的想法,當時劉邦在外平叛,呂后就找蕭何商量,蕭何騙韓信進宮,韓信沒有懷疑,就此悲劇了。

張良沒有出現,一是他隱居了,二是韓信不能救,救的話反而自己也麻煩。

說到底,跟著劉邦、呂后這樣的主,悅史君認為,也只有張良才是聰明人啊。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向西20122019-07-14 19:29:34

異性王全部殺掉,神擋殺神,佛擋滅佛,這是劉邦的一盤大旗,誰敢阻攔?任何人都圖自保為上策了。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天道灬環球風雲2019-07-14 19:13:55

首先,張良是站在劉邦這邊的。他跟隨劉邦較早,而韓信屬於後來加入的,他們二人之間沒有過多的瓜葛。要殺韓信的是劉邦夫婦,而出計謀的是蕭何,要知道韓信和蕭何的關係是最好的,這樣看來作為只是普通朋友的張良,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韓信,更深一點的來說是劉邦夫婦想要殺了韓信,他們對韓信已經沒有了信任,在這個時候如果張良出手相助的話,無疑是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其次,張良阻止不了,那麼對於自己根本就阻止不了的事情,何必還要多此一舉呢,劉邦夫婦其實對誰都不放心,一個登上皇帝寶座的人,看到哪個臣子都有篡位的嫌疑,劉邦甚至不放心自己的連襟樊噲,何況他人?張良是個聰明的人,自己本身是韓國貴族的後裔,幫助劉邦的目的是為了推翻暴秦,目的實現了,自然再也不去招惹是是非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張良本身就是劉邦的重要謀士,而且張良作為劉邦的謀士,他本身就深謀遠慮,對問題思考的比較周全,對於這件事情的利害關係,他自然早就考慮的一清二楚,在他的心裡,自然是不會去招惹劉邦夫婦,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綜上所述,當曾經月下追韓信的蕭何都選擇了給呂后出謀劃策,韓信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而唯一有可能救他的張良,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都沒有必要去救韓信,張良懂得”疏不間親“,懂得功成身退,劉邦給“王”都拒絕,呂后要殺韓信,其實是劉邦借刀殺人罷了,畢竟這是劉邦的天下,什麼事基本上是他說了算。張良不制止劉邦夫婦殺韓信,也是為了自保,更多的是阻止不了。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綜上所述,當曾經月下追韓信的蕭何都選擇了給呂后出謀劃策,韓信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而唯一有可能救他的張良,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都沒有必要去救韓信,張良懂得”疏不間親“,懂得功成身退,劉邦給“王”都拒絕,呂后要殺韓信,其實是劉邦借刀殺人罷了,畢竟這是劉邦的天下,什麼事基本上是他說了算。張良不制止劉邦夫婦殺韓信,也是為了自保,更多的是阻止不了。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幽燕狄更斯2019-07-14 18:19:53

蕭何、韓信、張良,是劉邦奪得天下的骨幹,後稱漢初三傑。他們各有特點,韓訊號稱軍神,統兵殺伐無人能出其右;蕭何老成謀國,運籌帷幄;而張良以奇謀見長,多次救劉邦於危難。

劉邦一統天下後,開始考慮鞏固政權問題,而這漢初三傑如果有異志,沒多少文化的劉邦絕對不是對手。劉邦能想到的問題,自然漢初三傑也會想到,怎樣打消高祖劉邦的顧慮呢?

蕭何為了保全性命,採取自汙免罪的方式,當好好先生,千方百計表示自已無野心,躲過劉邦的迫害;張良採取方棄的方式,放棄財富,放棄地位,一門心思尋仙問道。

做為劉邦的心腹,張良知道不知足的韓信,被殺只是時間問題。早在韓信要挾劉邦加封他為齊王時,韓信的喪鐘就已經敲響了,韓信收留項羽的愛將鍾離昧,又進一步讓劉邦堅定了除掉韓信的想法。

但是誅殺有功之臣,必須要有個過程和步驟。第一步拿掉韓信的兵權,這是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謀,沒有了兵權,就如同老虎被拔掉獠牙,已經沒有危險。殺還是不殺,就看劉邦的心情了。

後來劉邦的夫人呂后叫來韓信密謀,殺掉韓信。沒有劉邦的默許,呂后與蕭和也沒這個膽量。躲在角落的張良心知肚明。

況且,韓信與造反起兵的陳稀有勾結的證據。正史有較詳的記載,被軟禁起來的韓信表示,如果漢將陳稀在外造反,韓信一定做內應。

張良雖然與韓信私交不錯,但這關乎國家統一問題,楚漢戰爭多年,民生凋敝,大家都痛恨戰亂,張良也不例外。

張良不救韓信,還有一原因,就是關於酈食其的死。爭奪天下那段時期,酈食其是劉邦最得力謀士,本來去勸降齊王田廣,已經成功在望,但是韓信怕酈食其搶自已的風頭,趁著齊國軍隊鬆懈,一舉擊潰齊軍。田廣大怒,認為酈食其欺騙自已,一怒之下把酈食其煮熟了。這件事看出韓信人品低下。

張良這時便向劉邦表示,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就是隱居學道了。張良至今都不知埋在何處,聰明人啊。

蕭何雖然助劉邦除掉韓信,但主子劉邦也沒有完全放過他,在蕭何六十歲時,以大逆不道之名下獄,後來雖然被良心發現的主子開釋,但出獄後的好好先生己經沒有人樣。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洛陽劉延輝2019-07-15 23:43:04

張良、蕭何、韓信被稱為“初漢三傑”,在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張良功成名退選擇歸隱,蕭何位高權重繼續為劉邦“打工”,而韓信則功高震主被蕭何密謀殺害,張良沒有救韓信是當時的大環境和自身的小環境決定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一生同蕭何有密切的關係,韓信自身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先是在項羽帳下想有一番作為,結果不被項羽重視,而投奔漢高祖劉邦,結果同樣不被重用,當時的劉邦陣營軍心不穩,每天有很多人逃走,在這樣的情況下,韓信也隨之逃走,就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事件,“蕭何星夜追韓信”,當時劉邦很生氣,當時逃跑的有那麼多的將軍蕭何都不去追,而是追無名小卒韓信,在這樣的情況下,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並且被劉邦拜了大將軍,韓信的命運迎來了一次重大的變化,直接統帥劉邦的三軍,果不其然,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在韓信的指揮下,攻城掠地,最後,十面埋伏將項羽圍在垓下,項羽戰敗,楚漢相爭局面結束,當時的大環境是西漢王朝建立,韓信在軍事上功高震主,令老大劉邦心裡不安,蕭何心知肚明,在呂后和蕭何的密謀下,將一代戰神殺害。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劉邦對張良的評價,可見,張良謀略過人,為劉邦得天下起到了軍師的作用,天下已定,張良明白急流勇退,明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而不失時機的選擇了歸隱,從而避開了政治鬥爭,以張良的聰明才智,對當時的局勢肯定看的很清楚,表面上看,韓信死於呂后和蕭何之手,實際上當時韓信已成為最高統治者劉邦的心腹大患,除掉韓信符合劉邦利益,符合剛剛建立的西漢王朝的利益,都明白,一旦戰神謀反,又將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張良自己不願意救,也救不了韓信。

因此,韓信被殺,是必然的結果,在當時的情況下,韓信自身在軍事上的功勞太大,天下又初定,韓信不死,劉邦不安,韓信的死有利於當時社會的安定。不是張良不救,是救也救不了。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東風一一152019-07-14 17:14:44

說明的確該殺。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淡看雲捲雲舒之善者2019-07-14 17:26:41

國無二主,韓信幾次拿把子劉邦早有了除他之心,被逼死實是自取,張良一代大賢一個人不計名利就是為國為民著想,發生戰亂,首先百姓遭殃,為了天下太平,死一個韓信不足為奇吧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永軒乙2019-07-14 17:33:32

蕭何和呂后誅殺韓信,其背後是很深的考量,在漢初三傑裡,韓信的功勞是最大的,並且韓信是齊王。當初劉邦被項羽打的潰不成軍,請求韓信救援自己,而韓信卻提出了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這就意味著韓信對齊地有意,而齊地是除關中和蜀地之外,戰略位置最好的。韓信又不同於其他的封王,雖然當時韓信是非常忠誠,但是依靠韓信的能力,那麼一旦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劉邦為何不親自誅殺韓信,這原因無外乎害怕驚動其他的封王,如果劉邦在當時不誅殺韓信,那麼讓韓信回到齊地,再想殺韓信那就難了。況且當時天下初定,一旦驚動其他封王,再次引發戰爭,實在是劉邦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劉邦默許了呂后誅殺韓信,並且知道呂后不是韓信的對手,於是才讓蕭何一同謀劃。而蕭何自然知道這其中的利害,明白無論韓信是忠誠還是有二心,韓信這種有能力的人,只要不死就是個威脅。那麼就一定要防範於未然,寧可辜負韓信,也要為這大漢社稷著想。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如果當初不是蕭何用身家性命舉薦韓信,那麼劉邦勢必不會直接任用韓信為大元帥。蕭何同韓信之間有這一層關係,才導致韓信願意隻身赴詔,其實韓信內心也沒有想到蕭何會誅殺他,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呂后誅殺韓信時,也是想到了借用蕭何。呂后誅殺韓信這個設定是非常出色的,使得劉邦得以置身事外。

韓信這種天才型的人物,其一生是悲劇的。韓信百戰百勝,沒有打過敗仗。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韓信活著就是一個威脅,對天下各個封王的威脅,更是對大漢江山的威脅。這是韓信自己所沒有看透的,韓信認為只要自己安分一點就沒事,但是劉邦不會這樣想。

張良作為一位富有遠見的謀士,其自然明白劉邦的心思,張良心裡也明白死一個韓信就能保大漢社稷的安全,那麼自然是可以為的。而張良沒有直接參與又是張良比蕭何更高明的地方,因為畢竟蕭何是沛縣的嫡系出身,論根基是要強於張良的。所以張良最好的選擇就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

蕭何密謀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亓示元2019-07-14 17:10:24

張良精通權術政治,自保能力強,韓信居功自傲,又善於打仗,是百廢初興的漢王朝不得不拔出的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