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畫刀入鞘2021-03-25 21:32:17

子午谷奇謀如果被採用,諸葛亮的北伐結果有可能被改寫,這對國力較弱的蜀國來說有可能是最好的選擇,諸葛亮出了這麼多次,但凡有一次出個奇招,結果恐怕又不相同。

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

可惜歷史無法假設,在此只有畫刀本人的觀點。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魏延的能力如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定治所於成都,劉備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魏延進封為鎮北將軍。

漢中對劉備的軍事集團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劉備能放心地讓魏延鎮守,不僅說明了劉備對魏延的信任,也說明了魏延個人的軍事素質也是在劉備軍事集團中頂尖的存在。在漢中都督的就職儀式上魏延曾說“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何等英雄氣概,劉備與群臣皆贊其雄豪,這樣的將才怎可能不做任何研判就提出這個計劃,他追隨劉備多年會不知道精兵之貴?

也正是魏延深知己方兵力的珍貴,若要北伐,只能劍走偏鋒。穩紮穩紮來的城寨根本無法全面固守,戰鬥成果無法保證,如何去對抗兵精糧足的曹魏大軍?

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

再來看看魏延有沒有做情報工作?

夏侯楙為曹魏名將夏侯惇之子 ,其妻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繼夏侯淵之後都督關中,駐守長安。魏延為漢中太守,兩地相距不遠,魏延不可能不做情報工作,情報工作的結果就是:夏侯楙無用兵謀略,而好經營家業。

在當時沒有網路的年代,魏延不可能憑空得到這個訊息,總不能說魏延刷抖音刷到了夏侯楙在炫富,然後就去告訴諸葛亮,怯而無謀吧?

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

現在我們看一下魏延的整體思路是什麼?

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這個思路韓信用過,李淵也用過,李密也想過,但沒有實施,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得長安者得天下。

魏延率兵出子午谷,夏侯楙不管逃不逃其實都是次要的,也就是說長安在此計下就是取可得糧,不取也不會影響整個戰略佈局。然後迅速奪取潼關、武關等險要,諸葛亮的主力兵團出斜谷攻關中各地,與子午谷部隊東西合圍掃蕩整個關中和隴西區域,堅守潼關、武關等險要。

一旦佔領了整個關中地區,蜀軍只需要固守潼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後利用川蜀地產糧源源不斷地將補給供給到關中,假以時日,光復漢室也不是不可能。

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

反對者這個計劃的也有很多有名的學者,說魏延這個計劃不是出奇制勝,而是純粹的軍事冒險,長途奔襲的奇兵很容易被敵人一鍋端。其實這裡按照《孫子兵法》裡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學者們多說的是魏延脫離了常規戰法的基礎,忽略了正奇結合的戰鬥計劃。

子午谷這裡的奇正之分畫刀認為:子午谷魏延的五千精兵(另外的五千是負責糧草,故後稱一萬)其實是正兵,諸葛亮的大軍兵指秦隴才叫奇兵。魏延率兵不出十天便可抵達長安城下,這裡提到的天數如果魏延沒有派探子走過,怎麼來的資料?魏軍聚集到發兵,要二十天左右方能抵達,到抵達之時兩軍會合早已固守潼關。

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

這裡引用兩個學者的觀點:

胡寅(北宋):兵行詭道求勝而已,延,之計可用甚明。而孔明不從。或謂孔明長於治國而短於將略;或謂孔明疑延,不敢委也。

李苗(北魏):每讀《蜀書》,見魏延請出長安,諸葛不許,嘆息謂亮無奇計。

歷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個好主意嗎?為何?

在劉備死後,魏延確實是不再受重用,蜀國集團也陷入了派系爭鬥,魏延是諸葛孔明所不喜的將軍,自然不會採納他的建議。諸葛亮北伐那麼多次,損兵折將何止千人萬人,完全乾的是純賠的買賣,就是這個純賠的買賣竟然屢敗屢戰,將蜀國帶向了滅亡的深淵。最後魏延也被楊儀冤殺,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