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鐵馬冰河wu2018-06-07 11:07:45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後金天命4年(公元1619年),明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爆發。滿清梟雄努爾哈赤獲得明軍內部情報後,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大敗明軍,明朝的3路討伐大軍基本被其全殲,只有李如柏1路明軍因行動遲緩而得以倖免。薩爾滸之戰結束後,遼東的戰略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明軍的優勢蕩然無存,被迫對後金採取戰略防禦的措施,也即轉攻為守。

那麼,假如是役明軍不兵分4路,而是集中力量、合兵一股直搗後金核心, 能夠攻克努爾哈赤的巢穴赫圖阿拉城嗎? 能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後金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後,率軍連續攻克撫順、清河,引起明廷震動,告急文書如雪片一般飛向帝都,一向不理政事的昏君萬曆帝開始坐立不安了。痛定思痛下,昏聵的他竟決心調兵遣將,以“犁庭掃穴”之勢,舉全國之力徹底消滅咄咄逼人的後金。

他頒佈聖旨,立即起用楊鎬為兵部右侍郎和遼東經略使。為了全力進剿努爾哈赤,明廷在全國範圍內加派遼餉,還大規模調集糧秣與各類軍需物資轉運遼東,以備軍用;明廷諮文藩國朝鮮,迫其出兵合力夾擊後金;明廷還大造聲勢,頒佈全軍:擒斬努爾哈赤者,重賞萬金;史載,薩爾滸之戰爆發前,明軍一共集結來自各地的軍隊8。8萬人,加上親明的滿洲女真葉赫部兵、朝鮮援兵,共十幾萬大軍,準備兵分四路攻擊後金的心臟——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新賓)。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明東、北兩路軍因山路崎嶇、河流湍急等原因,拖延了進軍時間。唯獨山海關總兵杜松率部晝夜兼程,於1619年3月1日趕到了薩爾滸。努爾哈赤用兵狡黠,他見杜松留部分人馬紮營薩爾滸山下,另一部向東北方向的女真要塞吉林崖進軍,於是因敵而變,將麾下八旗6萬人馬全部集中起來,準備將杜松的部隊分頭消滅。

他對代善、莽古爾泰等人說:“明軍人多勢眾,切不可輕敵;如今他們仗恃人多,所以分散作戰;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逐路擊破明軍。往吉林崖方向的明軍只須派小股部隊監視、騷擾即可,咱們集中力量猛攻駐紮薩爾滸的明軍,只要擊潰了薩爾滸的明軍,去往吉林崖的那路就會不戰而潰”。佈置完畢,他親率6旗主力圍攻薩爾滸,派皇太極領其餘兩旗人馬馳奔吉林崖,監視明軍動向。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彼時的明軍,已經普遍裝備了火炮、火槍等熱兵器,而後金軍還是使用刀、槍、劍、戟等冷兵器。面對突然衝殺而至後金六旗勁旅,薩爾滸明軍倉促列陣迎戰。剛開始,明軍的火器阻擋了後金軍的犀利攻勢,後金軍吃了小虧,但精於騎射的旗兵很快發起仰攻,他們仰面猛射,頓時箭如雨下,鐵甲兵又乘機躍馬奮力衝擊,很快突入明軍陣地,打得明軍抱頭鼠竄,近戰時明軍的火器無法發威,於是陣腳大亂。在震天的喊殺聲中,駐守薩爾滸的明軍全被後金軍殲滅。

努爾哈赤獲勝後立即揮師進軍吉林崖。而此時,由杜松親率的明軍正遭受皇太極的兩旗兵馬與吉林崖守軍的合力夾擊,他腹背受敵,有些招架不住,薩爾滸大營全軍覆沒的訊息突然傳來,軍心頓時動搖。努爾哈赤的六旗大軍殺到後,正好擋住了明軍的退路。明軍士氣已衰,後金軍則是鬥志高昂,殺得明軍屍橫遍野。明軍主將、山海關總兵杜松左衝右突,拼死突圍,無奈後金兵越聚越多,衝不出去,最後力竭落馬,被亂軍所殺。明朝4路大軍中最精銳的一支主力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接著,努爾哈赤馬不停蹄,率軍北上,向聞聽杜松慘敗後滯留在尚間崖一帶猶豫不決的明馬林部北路軍發起兇猛攻擊。後金軍奪佔四面高地,居高臨下發起俯衝,明軍雖有些猝不及防,但仍然用火器發起反擊,但後金軍從上往下攻,來勢兇猛,銳不可擋,明軍被殺的丟盔撂甲,死傷慘重,最後僅總兵馬林和少數幾人僥倖策馬而逃。

努爾哈赤接連滅掉了明西路、北路兩支大軍後,突然偵知另兩路明軍正從東南兩個方向迫近赫圖阿拉城。他立即率得勝之師回援。為避免同時與兩路明軍交戰,努爾哈赤命明軍降卒假扮杜松的軍使去催促劉綎部明軍加快行軍速度,儘快趕來會戰。劉綎是明軍中一員身經百戰的虎將,他接到杜松的“假”令箭後,不疑有詐,又唯恐杜松獨佔頭功,遂督促部隊加快進軍速度,向後金王庭赫圖阿拉孤軍深入而去。後金軍在明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待劉綎部進入伏擊圈後,後金伏兵四起,如山洪暴發,明軍倉促應戰,被打的暈頭轉向,毫無還手之力。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劉綎是一員臨敵而勇的戰將,他浴血奮戰了數十回合,無奈寡不敵眾,兩臂都受了重傷,最後被亂刀砍死。這一戰,明軍戰死者無數,漫山遍野到處是死屍,慘不忍睹。努爾哈赤連滅3路明軍,信心大增,他帶領4000八旗士兵據守赫圖阿拉,靜候李如柏率領的南路明軍的到來。

坐鎮瀋陽的明遼東經略楊鎬,派遣四路大軍出師討伐努爾哈赤後,以為穩操勝券,於是坐等部將報捷。不料才幾天功夫,三路大軍都被努爾哈赤一一擊滅,他聞訊如遭雷擊,半天緩不過神來。他料定還未抵達攻擊地點的李如柏更不是後金軍的對手,便使人急命李如柏速速退兵。李如柏一向膽怯如雞,無謀無勇的他出師行動最晚,且路上行軍遲緩,拖拖拉拉,所以還沒有同後金軍交過手。接到楊鎬命他火速退兵的令箭後,他如獲大赦,率部迅速落荒而逃。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僅用5天時間,以數萬兵力一舉擊潰明朝10幾萬大軍,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之後,明朝在東北的統治日趨崩潰、瓦解,努爾哈赤站穩腳跟後,開始由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假如戰前明軍不兵分四路,而是合兵一處,集中全部力量直搗赫圖阿拉, 憑國力、人數、器械上的絕對優勢,或許有“犁庭掃穴”的可能,甚至能徹底剿滅努爾哈赤的數萬後金軍也未可知。然而,歷史不能假設,更無法推倒重來,單論戰略戰術能力,大明兵部侍郎、遼東經略楊鎬都不是謀勇兼具、用兵如神的後金戰神努爾哈赤之對手,所以,該發生的一切還是發生了。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寫作碼字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路】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朝文社老張2018-01-17 15:37:03

如果明朝沒有采取分兵,那麼最好的結果,就是努爾哈赤不明白明朝虛實,提前撤退,師老兵疲的明軍無力追擊,草草收兵回來。比較壞的結果,就是明軍依然遭到嚴重的損失,縱然傷亡不會比歷史上的薩爾滸戰役慘,交換比卻一定也會非常難看。

換句話說,

是否採取分兵戰術,並非明軍在這場戰役裡的關鍵敗因。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要想明白這個事實,就得先弄清楚,明軍為什麼要採取分兵合擊的戰術?這一點,就涉及到了明軍的裝備戰術特點問題。

發展到十七世紀時,明軍的裝備,火器的比例已經非常高,戰車也在明軍野戰部隊裡越發普及。但相應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機動能力的不足。所以在騎兵數量有限以及部隊火器比例較高的情況下,分兵反而成了一個最為穩妥的選擇,

透過各支部隊的遙相呼應,對擁有機動力的努爾哈赤採取壓制態勢,最終合兵後消滅。

這個本身就是明軍的正常打法。

甚至,如果我們覆盤一下明朝萬曆年間,幾次重大戰役的作戰風格,就更會發現分兵合擊戰術,就是明軍的常用打法,最典型的就是萬曆朝鮮戰爭第二階段裡的蔚山會戰,明軍就是透過三路合擊的方式對蔚山城實現合圍,雖然由於楊鎬等人的瞎指揮戰敗,但就戰術說並沒有錯。而平定楊應龍的播州大戰,以及平定青海蒙古部落叛亂的大小松山之戰,明軍也是以分兵鉗制的模式,成功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瞭解了這些同是萬曆年間戰事的例子,就知道做出分兵決策,對於當時的明軍作戰經驗來說,只能是一個正常反應。

那既然如此,明軍真正的敗因又在哪裡呢?核心的一條,當時的明朝大臣們並不認賬,但是卻真實到殘酷:

薩爾滸之戰前,明軍的戰鬥力,就已經退化到無法取得勝利了。

要了解這個真相,還是回到文章開頭的明軍火器裝備問題,眾所周知明軍此時的火器配備非常普及,但火器要發揮最大作用,需要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質量靠譜,而這一條放在此時明朝,已經嚴重的不靠譜。

明朝生產火器的兵丈局等機關,生產質量連年下降。而且很多邊防部隊,多少年都沒有更換過裝備。

就以萬曆三十七年,即薩爾滸戰役爆發前十年的情況說,明朝裝備最好的京營,鳥銃大部分都廢壞,戰車的擋板也朽爛掉。這就是大明的軍隊!

而比裝備質量更可怕的,就是明軍的訓練水平。明軍得以在萬曆三大徵裡屢戰屢勝,得益於明朝隆慶皇帝至張居正改革時期,長達十六年的軍事革命。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北方明軍每隔幾年,就要有大規模的軍事演練,平日即使在沒有戰事時,協同的操練也從不間斷。對於火器這類當時的“高科技”武器來說,協同作戰更是保障戰鬥力必須。可如此重大事件,到了萬曆後期,卻是基本歇菜。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萬曆皇帝

歇到什麼地步?只要看看薩爾滸開戰前,明朝大臣們的一些奏摺就知道:明朝集結的九萬薩爾滸參戰部隊,其中有兩萬人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新兵。兵部郎中米萬鍾更是質疑,明朝之前對付遊牧鐵騎常用的火器戰車戰術,更是廢弛了有十年之久。也就是說,這支所謂集結了舉國精銳的明朝參戰部隊,絕大多數的隊伍,

都是裝備有限且戰鬥經驗嚴重不足的菜鳥部隊。

甚至,在明朝薩爾滸慘敗後,襄陽推官河棟如的奏摺更揭出真相:莫說是軍隊沒有火器作戰經驗,就連大多數軍官,都不熟悉火器戰術運用。御使周師旦更在奏摺裡怒喝“是可為訓練乎?”因為就連明朝精銳邊軍的操練,也多是排個佇列擺樣子,平日看著好看,真打就抓瞎。

所以說,

薩爾滸的真正敗因在於:參加薩爾滸戰役的明軍,就是一支軍備荒廢了至少十年,

作戰經驗與裝備都嚴重低劣的烏合之眾。這樣的部隊,莫說是楊鎬這樣的半吊子經略打不贏,就算岳飛孫武韓信再世,照樣也沒法贏。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這個事實折射的,就是萬曆皇帝在位中後期的坑爹執政:一場大禮之爭鬧多年,文官們拉幫結派掐不停,正經的國防軍備,卻是從此沒人過問。可憐保家衛國的大明軍隊,平日裡斷餉荒廢,戰鬥爆發後拉去扛鍋。打贏?那才叫逆天。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於左2017-12-30 08:57:16

分兵要看怎麼分,合兵要看怎麼合,如果處理不好,明軍可能敗得更難看。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底,經略楊鎬率領十多萬明軍,兵分四路進剿努爾哈赤,這四路分別是:

總兵官馬林率領的北路,從靖安堡出兵。

山海總兵官杜松率領的西路,從撫順關出兵。

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率領的南路,從鴨骨關出兵。

總兵官劉綎率領的東路,從涼馬佃出兵。

薩爾滸之戰是明軍主動出擊,分兵包抄,作戰的目標是直搗努爾哈赤的巢穴赫圖阿拉,力圖一舉全殲或者重創努爾哈赤。

戰役進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努爾哈赤集中兵力,高速機動,各個擊破,四路明軍被殲滅了三路,其中,杜松、劉綎等人戰死,只有李如柏率領的南路,因為故意拖延,最終得以保全。

此一戰,明軍損失慘重,努爾哈赤乘勝佔領了開原,馬林敗亡,遼東震動,各城堡軍民棄城而逃,整個遼東的態勢大為惡化。

薩爾滸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是明軍力量分散,步調不一致,沒能發揮自己在數量上的優勢。那麼,明軍如果合兵進攻,直接向努爾哈赤的巢穴推進,利用自己在兵力上的優勢,會不會有更好的戰績呢?

這個問題要具體地看。

明代晚期的女真部落主要生活在遼寧東北部的山區,以狩獵、採集為生。當地交通不暢,道路都在河谷和山坳中間,交通不便,並不適合大集團作戰。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如果十幾萬明軍匯合成為一路推進,十幾萬人馬擠在崎嶇的山谷中間,無法充分展開,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努爾哈赤可以集中全力迎擊明軍。一旦戰事失利,潰敗的明軍自相踐踏,後果不堪設想,結果可能敗得更慘。

所以,個人認為,分兵進軍的策略是正確的,關鍵是分兵的方法,不能平均力量,而且要虛實結合。

首先,依然保持四路進軍的規劃,但東路的劉綎和南路的李如柏兩支部隊合併,由劉綎擔任總指揮,並充當前鋒,李如柏率軍為後隊,從鴨骨關出兵。

這是最短的一條進軍路線,直指赫圖阿拉。實戰當中,李如柏在這個方向沒有給努爾哈赤任何的壓力,努爾哈赤只派了一點哨兵。這是整個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

第二,西路的杜松和北路的馬林合併為一路,由杜松擔任總指揮,馬林充當前鋒,從撫順關出兵。

這樣一來,西路和南路的人馬都是五萬左右,力量強大,輕易不會被擊潰,而且彼此相距不遠,更容易傳遞資訊和同步行動。

剩下的北路和東路,分別由北關軍隊和朝鮮的部隊為主角,配備很少量明軍,佯裝進攻,但一定要大張旗鼓,虛張聲勢,分散努爾哈赤的力量。當南路、西路與努爾哈赤混戰時,他們從側翼殺到,起到後備隊的作用。

這樣的佈局,南路和西路為實,集中明軍的主力;北路和東路為虛,以援軍為主。如此虛虛實實,有輕有重,效果一定會更好。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老孫的火器工坊2018-04-15 15:27:15

薩爾滸之戰,是第一次決定了明清命運的戰爭,此戰之後,明朝精銳喪失居多,從此轉攻為守,而後金在此戰之後,政權得到鞏固為日後佔領遼東做了鋪墊。在這一次戰爭中,明軍本是佔據人數優勢,可是最終因為分兵太散,訊息不通,最後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慘敗而歸。那麼正如題主所言,如果合兵一處,會贏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我先暫不做結論,凡事之前先分析。此次作戰,明軍共出動八萬六千人,其中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精騎三萬,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鎮步兵兩萬五千人,川、粵、魯、秦、南北直隸出兵兩萬,浙江步兵4000,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出兵共7000。另外還有1萬海西女真和一萬三千李朝援兵,總計十一萬多。中四路大軍中,西路軍杜松領兵最多有三萬人。後金方面,努爾哈赤有兵6萬八旗精銳,比明軍少了將近二分之一,但是皆是些久經沙場的精英戰士。雙方開戰後,努爾哈赤先進攻的便是西路軍明軍主力杜松的部隊,因為杜松部進軍太快,跑到了薩爾滸,接著就兵分兩路,一路兩萬人駐紮在薩爾滸,另一路一萬人在自己的帶領下進攻吉林崖。見此狀況,努爾哈赤一方面出兵增援吉林崖,另一方面親率6旗45000人進攻明軍營地,利用雪後天陰和明軍的火繩,努爾哈赤以弓箭射擊,射的明軍大亂,隨後一鍋端了明軍本營。而在吉林崖方面,援軍和守軍裡外夾擊,殲滅了杜松的1萬人,這樣一來,明軍的主力就滅了。當然了,這裡面多少利用了氣候對明軍的不利,而且明軍人少,很難看出硬碰硬誰強誰弱。不過北路軍馬林和努爾哈赤的交火,就完全可以反映出明軍實力和後金軍孰強孰弱了。對抗努爾哈赤時,馬林採用了明軍最為擅長車戰,列方陣,挖三道壕溝,擺大炮,炮騎配合,前面再一群火槍手。就這樣和後金軍對峙了一上午,誤判形勢的馬林以為後金軍就這麼多人,於是令營內大部人馬和營外騎兵出擊與後金軍野戰,結果人數稍多的後金軍將北路主力砍殺大半,在其餘六騎援兵到後,直接衝向明軍最為信賴車陣,結果是陣型潰散,明軍大敗。其餘就不細說了,僅從這一仗便可看出,後金軍的單兵素質遠勝明軍,硬碰硬,是贏不了的。那兵合一路,結果又當如何呢?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我想說,還記得土木堡之變嗎,明軍當時可是50萬人,硬生生的被蒙古給吃掉了。如今明軍人數僅為後金兩倍,你憑什麼認為明軍能贏。那是不是就沒有贏得可能了?當然不是,兩軍對壘輸贏,相當大的成分還是要看統帥的,楊槁和努爾哈赤比,那就是小狗比老虎——不自量力,如果這11萬明軍交由熊廷弼或者李如松還活著,那努爾哈赤怕是就吃不到什麼便宜了,後金就此被滅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一切都只是後人的妄想,既已發生,又何必假如呢?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史論縱橫2018-04-15 16:25:04

薩爾許之戰是後金崛起過程中與大明王朝發生的不可避免的一戰,很多人都說這是明清國運交替之戰,其實這完全高估了這一戰的歷史作用。

在明清鬥爭的時間裡,主要發生了兩場大規模的戰役,一個是薩爾許之戰,一個是松錦之戰,真正決定國運的是松錦之戰,薩爾許之戰只是讓明軍在遼東戰場陷於被動。

現在大多數史學家認為,薩爾許之戰失敗的原因在於,明朝指揮楊鎬選擇了分進合擊,最後被後金“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所打敗。可以說,明軍敗並不是因為分進合擊的策略,但是後金勝,肯定是因為逐個擊破而取得的勝利。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其實,我認為分進合擊不一定就是錯的,縱觀歷史上大規模戰役,大部分都是選擇幾路進軍,並不是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比如,官渡之戰,袁紹主力在官渡,但是也派顏良在白馬開闢第二戰場;諸葛亮出祁山,很多人都認為如果諸葛亮同意魏延的“子午奇謀”,估計也有取勝的可能;嗯,沒有選擇分進合擊的戰役是赤壁之戰,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一把火燒的丟盔棄甲。

所以,勝敗的關鍵不在於是否分進合擊,是否合兵一處,而在於你能不能有效的控制你的軍隊,也就是能否做到知己知彼!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明朝和後金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明軍以步兵為主,而後金騎兵兇猛,且善於野戰,如果在分進合擊的過程中,如果一方和後金形成對峙,或者與此同時幾路兵馬一同殺到,後金未必能抵抗住,問題的關鍵在於,每一路去了都是給人家送人頭的,並沒有形成有效的牽制。

那麼,薩爾許之戰,如果明朝選擇合兵一處的戰術會贏嗎?

其實,戰局並不能差多少,平均每路人馬有兩到三萬人,每一路的人馬都沒有造成一定的傷害,就說明兩軍之間的軍事實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而如果明軍合兵一處,進行大兵團作戰的話,破綻反而會更多,可能會給後金更多的機會。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因為明朝部隊本身就是以步兵為主,使用火器對進行傷害輸出,但是,人家給你來個分兵撤退,你說你追哪路,後者說,你怎麼就知道努爾哈赤會一定會和你進行戰略決戰,一旦努爾哈吃撤退,明軍要想繼續打,還是要分兵去追,結果還是一樣。

參加薩爾許戰役的兵都是從全國各地招來的兵,在一起也不一定能有效配合,而且也喪失了兵團的機動性,其實兵團越大,機動性越差。

說白了,後金能取得薩爾許之戰的勝利,就在於機動性。在明清大決戰的松錦戰役中,洪承疇穩紮穩打,怎麼就被包圍了?怎麼就被切斷了糧草?怎麼只有關寧鐵騎突圍了?

因為你走的慢所以被包圍,因為人走的快,所以迅速的切斷了你的糧草,因為只有關寧鐵騎是騎兵,所以跑了。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北洋水兵2018-01-03 23:53:37

在沒有雷達和無線電的古代,十多萬部隊的指揮官根本無法對部隊進行有效指揮,所以分兵進行委任指揮是常見現象。而且,薩爾滸地區為丘陵地帶,山地作戰根本無法擺開大部隊作戰,所以分兵四路並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為什麼楊鎬敢於分兵,實際上是吃準了當時後金政權人少。現在人們思維定式,認為根據一個旗五甲喇,一甲喇五牛錄,一牛錄三百丁的公式推算八旗有6萬丁,因此論證努爾哈齊的部隊人數多餘明軍四路人馬中的任意一路。但是這個觀點忽略了每個牛錄是否滿編的問題。努爾哈齊建立八旗制度後,雖然定一個牛錄300丁,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牛錄只有幾十丁,滿三百丁的牛錄僅僅是少數。而且,根據張士尊先生的統計,努爾哈齊正式嚮明朝宣戰前所轄人口不到20萬,根據丁口數/人口數=1/5的公式來計算,當時八旗丁口總數不會超過4萬丁,再結合大部分牛錄只有幾十丁的情況,八旗可參戰丁口數量也就是3萬多,甚至不足3萬,這樣兩相對比,可知八旗相對明軍四路任意一路都沒有明顯的兵力優勢,更何況努爾哈齊還分兵一次。所以,只要四路明軍配合得當,完全有可能打敗努爾哈齊。

但是結果是明四路大軍三路全軍覆沒,並且有記載說八旗兵員損失並不大,那麼先不談四路明軍配合問題,為何攜朝鮮戰勝日本的餘威,明軍卻無法戰勝新興的努爾哈齊。其實最好的解釋就是戰鬥力問題,當然,關於當時的八旗戰鬥力我在之前的問答中多有描述,現不再贅述。

薩爾滸大戰的失敗,使得明軍徹底喪失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之後努爾哈齊在遼東攻城略地,極大的擴張了後金政權的版圖,也為明朝最終滅亡埋下了伏筆。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拒馬河畔劉保勳2018-07-06 21:00:33

勝不了的,薩爾滸之戰是一場必敗的仗。

明軍:東路軍劉綎,自朝鮮進攻。

西路軍杜松,自撫順進攻。

北路軍馬林,自開原進攻。

南路軍李如柏,自清河進攻。

明軍總兵力十二萬,號稱四十七萬,算是自正統十四年以來明軍最大規模的對外作戰。這十二萬軍隊來自全國各地,真正能打的主力有六萬,均掌握與杜松之手,次主力一萬在劉綎手中,馬林掌握兩萬,其餘三萬都在李如柏手中。也就是說,明軍總兵力十二萬,有較強作戰能力的有七萬,其餘在明軍中只能算中下。

後金軍統共六萬,但都是和努爾哈赤實打實練出來的,又都是騎兵精銳,按以前“一騎當五步”的說法來說,後金軍有戰鬥力的軍隊數量等同明軍,作戰實力卻遠勝於明軍。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將領水平,明軍方面,只有杜松和劉綎堪負晚明名將,但並不足夠,兩個人都有自大的缺點且指揮實力次於努爾哈赤。馬林是文人,沒有指揮經驗,薩爾滸之戰是他的第一戰。李如柏雖是名將李成梁之後,卻並無名將之能力,他的能力在明軍裡面也只能算是平庸。

後金軍主要靠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當時,薩爾滸之戰的這一時期,可說是最優秀的將領,以前和李成梁、李如松一起幹,十三副鎧甲騎兵統一女真,深諳騎兵之道,指揮實力勝於同時期所有明軍將領。

照理說,明軍儘管只一路進攻,兵力整合起來,戰鬥力應有增加,但其中還是面臨許多問題。明軍雖戰鬥力增加,但總體還次於後金軍,如像袁崇煥一樣主守後戰,打陣地戰,充分的阻止騎兵機動性的發揮,還有可能慘勝努爾哈赤,最次也可消滅半數以上的後金軍。但明軍接到的命令是進攻,目標是赫圖阿拉,所以打陣地戰已是不可能。

還有指揮問題,四路明軍若是合為一路,誰來總指揮。楊鎬嗎?一個廢物。馬林和李如柏沒有那個能力,那就只能是在杜松和劉綎中選,這兩位都是總兵,且在真實歷史中劉綎不服從杜松的安排,所以一旦四路明軍合為一路,指揮系統將更為混亂,戰鬥力不增反減。

真實歷史中,李如柏不戰而逃,所以明軍實際只有九萬參戰 ,如合為一路,只怕會更加混亂。

最重要的是

遼東經略楊鎬,已經把明軍的總體戰術安排寫信給努爾哈赤了(擺手)所以你大明怎能不敗呢?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佛說青年2018-08-26 22:59:56

當時明軍分幾路去包圍後金都城,八旗兵是主動出城開戰,戰略上明軍未即時調整,還低估了後金騎兵‘滿洲不過萬,過萬不可戰’的神話。努六萬大軍所處一路勝敗不亂丶紀律嚴明是志在必勝。假如明軍能摸清敵情不亂分兵,各部互相配合不孤軍深入丶不行軍遲緩退縮丶不貪功急進,同時到達會合進行決戰是有勝算的。更重要的是明軍大本營未深挖濠溝,砍樹立寨,使先進火繩槍手沒保護未發揮于謙的神機營那樣作用。野戰時更沒像李凌五千勇士和曹操徵烏桓那樣使用戰車結陣用長槍丶長刀設防弓弩火器應付。後金騎兵採用是快速突破私鐵木真騎兵迴旋轉圈精準射擊,明軍在野外無防護一旦騎兵突破必將大敗!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一杯陳年美酒2018-01-04 05:16:00

薩爾滸戰敗的原因很多,第一、主帥平庸,楊鎬同志的水平大家都知道。導致四路大軍協調不力!杜松苦戰時,馬林離杜松只有十幾公里,沒有救援。而馬林、杜松覆沒後,劉挺和李如柏還一無所知。第二、不進行保密工作,自己的軍事部署完全告訴了對手,而對後金的瞭解全是想當然。第三、李如柏和努爾哈赤的曖昧關係。“奴酋女婿作鎮守,不知遼東落誰手”,連老百姓都知道李如柏是內奸,事實上也是如此。第四、努爾哈赤的確是軍事天才,八旗軍也的確驍勇善戰。第五、戰爭時間不好。戰略主動權在明軍手裡,明軍完全可以選擇春夏之交,而不是在雨雪交加的季節,導致火器無用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李渝泉12018-04-14 13:55:22

在一個豬頭皇帝(朱詡鈞)的領導下,即使薩爾滸戰役能打贏,那下一場戰爭也肯定會輸,這是必然的。袁崇煥為崇禎打了幾場勝仗,結果又如何?明朝的覆滅,不在於一兩場戰爭的勝負所決定,而在於最高決策層是否明智,是否會用人,所做的政策和決策是否正確。路線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即使平庸的人,遵循正確的路線,也能獲勝。問題是豬頭崇禎這幾條哪條都不符合,都做不好做不到,把一手好牌都能打爛了,還埋怨說諸臣誤我。最後只能是上吊自殺,一死了之。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三多學歷史2017-12-13 17:50:17

薩爾滸之戰失敗的原因不只是採用了分兵,還有很多因素,前面哪位小編說的情報洩露就是另外一個原因。當時明朝的軍隊約11萬,號稱20萬,這麼三大的軍隊,採取分兵戰術本身並沒有什麼錯,錯的是主帥和指揮中樞對整個戰役的通聯指揮,以及對各路分兵的配合上。

明朝在大規模戰役指揮上有個特點,那就是文官任主帥,在後期非常明顯,這個跟宋朝很相似。而文官指揮的一個特點就是:文官只管做好前期部署和戰役戰術,武將負責打,輸了是武將的錯,中間的各個統籌文官不管。這種打法要是碰到像于謙、孫承宗這樣的能將計劃籌劃的非常細緻,各種預案齊全也沒錯,問題這次的戰役主帥是楊鎬,這位老先生真是甩手掌櫃,戰法做的也就那樣,沒預案,自己也不去前敵,就那樣讓部隊出發了,更要命的是作戰方案還洩密了,而後金幾乎全是騎兵,唉!我都不知道明朝還有什麼理由不輸。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F145606782018-05-17 22:15:40

一堆綿羊和一隻綿羊,沒有區別,只是一堆綿羊中間那隻被最後吃掉而已!

薩爾滸位於撫順,那一帶是山區,現在亦是山高林密,在那個時代更是如此,而且道路狹窄,現在附近有大夥房水庫,那時只有河溝,應該更陡峭些。對於平原地帶的人,徒步攀爬那種山地,不談裝備,就是現在的登山裝,都會疲憊不堪,而對於遠道行進而來的步兵,估計都不能剩多大揮刀的力氣。

而後金軍是守方,可以適當設伏以逸待勞,選擇地利優勢,並且其主體是騎兵,機動與衝擊力相當強,對於疲憊的步兵來說無招架之力。況且明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最致命的,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統帥,或許都沒瞧得起後金軍,對後金軍模糊,只想著大兵壓境,一勞永逸,否則不會直接分兵進擊!

對於火器已經佔主體的明軍,那時的火炮在山地就談不上機動能力,而且射界有限,射擊點如同火槍,在山坡處存在串擊的可能很小,發射陣地也不好找,威力驟減。

那時的火槍,威力都不如現在的洋炮(打鳥的),有一句話叫隔葉不打鳥,這種東西我開過槍,在林地草叢中就是嘩啦啦,都不如燒火棍好使,在那時的戰場上,山林地帶就沒法列陣,沒有有效率的槍陣,遇到衝擊只有被戰刀屠殺的份。

所以薩爾滸的戰敗不僅是分兵的戰略問題,從戰敗的速度上看戰術上也有問題,就是現在的山地進攻都是個難題,如同阿富汗美軍優勢盡失。而後金軍本地作戰輕車熟路,而且有戰備,可以解決情報、機動、隱蔽、戰機,攻擊與阻擊得心應手,對於大咧咧的明軍,深入容易,想退出就難了,當無力攜帶緇重與修整時,只有死路了!

就是不分兵,後金軍也不會給明軍展開作戰的機會,那就會是一堆綿羊!明白點軍事的人,知道結果,也得分兵,那就看進擊的節奏與速度和協調控制了,還有意志與膽量!膽量應該不成問題,因為“豪氣”而來!

今天的薩爾滸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焦糖綠2018-01-17 16:45:36

我這歷史小白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吧,大家總在糾結指揮失誤方面的,但我認為除了指揮,還有士兵戰鬥力的問題,之前在打倭寇的時候,戚繼光就提到過明軍戰鬥力低下是明軍戰敗的主要原因,所以戚繼光最後放棄了編制裡計程車兵而自己招募新軍了,之後大家能看到,戚繼光無論是對抗倭寇還是蒙古,他都是以先訓練軍隊為主,把很大精力放在了武器更新,軍隊操練,戰術陣型創新上了,這才讓他未嘗一敗。

我們從薩爾滸大戰也能看出,無論是明軍哪一路都是一天被後金殲滅,無論是劉廷這種戰功赫赫的猛將,還是早有準備的馬林,都是被屠殺式的失敗了,哪怕其中一路能硬撐個幾天,耽誤點後金的時間,或許戰局可能都會好轉。 我認為軍隊腐敗無戰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話就說回來,這樣的軍隊就算合併一路,恐怕也會重蹈土木堡的覆轍,明軍總兵力實際就9萬左右,後金六萬,明軍並沒有壓倒性的人數優勢,不考慮被後勤拖死的情況下,集中兵力對抗,在善戰都後金軍面前,恐怕腐敗的明軍也非勝券在握。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十殿閻羅S2018-10-16 17:54:22

正如曹操說的兵不再多而在精 將不在勇而在謀。明軍雖然多,但是戰力大不如前,長達幾十年不操練兵,加上腐敗的國力如何與努爾哈赤的精兵戰鬥,合不合並都是必敗,如果明軍戰力沒有削弱,那清兵必敗。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j黑色h準男爵h2018-06-07 16:36:01

只會輸得更慘,薩爾滸大戰明軍的戰略佈置沒有錯的,錯就錯在將帥所用非人,軍紀不振。看似用的是當時最優秀的將領杜衝,劉廷直流,但二者只是勇猛而非可以獨擋一面的帥才,沒有合作意識,一味貪功輕敵,焉能不敗。如果當時用的將領比較聽話,有合作意識,分進合擊,後金必敗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不如反了2018-04-15 17:54:13

萬曆末年,明朝王朝末期綜合徵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實行衛所制的遼東,在小冰河期裡軍士“身無寸棉,賤同奴隸”,而李成梁家族及各級世襲軍官窮奢極欲,階級矛盾達到了頂點;這種情況必須進行至少張居正那種力度的改革,否則這次不敗下次敗,這次小敗下次依然打敗。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業餘bboy少巍2018-06-07 09:01:49

滿清騎兵都是機動性強的,還善射,哪怕明軍合一處。也會被清軍斥候給看到。一開始就遊擊明軍。

即便是清軍一開始試圖直接突聚合的明軍,發現打不下,還不是又開始邊跑邊射,終究會使出騎射伎倆,到時明軍還追不追?追的話很容易又分兵了。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尹瀟深2018-07-06 22:23:28

合兵也是必敗無疑。

先看看明軍的對手,六萬大軍,訓練、裝備和作戰經驗都不如明軍邊軍,優點是他們是騎兵。統帥是天才將領努爾哈赤,李如松已死,遼東沒有可以匹敵努爾哈赤之人,包括杜松。杜松的戰功是吃著戚繼光的老本打蒙古的殘兵敗將打出來的,含金量不能說低,但是不到名將水準,只能說是比較聰明的猛將。劉鋌同上。

明軍湊了個大份子,杜松六萬,李如柏三萬,馬林兩萬,劉鋌一萬。前三者之前的作戰物件主要是蒙古人,劉鋌的作戰物件是日本人,常年欺負弱雞,打慣了順風仗。其中杜松部與劉鋌部都是戰功赫赫,有相當的戰鬥力。

主帥楊鎬是個蠢貨中的蠢貨,就會拍馬屁,靠資歷混了個主帥,以他的水平,絕對指揮不了12萬大軍,完全有可能上演苻堅或者李景隆的慘劇,12萬大軍死的更快。

如果楊鎬這次沒犯渾,乖乖按兵書佈陣,平推小努,12萬大軍也不具備吃掉努爾哈赤的能力。12萬大軍中比較能打的只有杜松+劉鋌的七萬大軍,杜松的部隊是步騎結合,劉鋌的部隊是車軍,加起來能在陣地戰中和六萬東奴打個差不多,但是努爾哈赤是什麼人,會老老實實打陣地戰?肯定還是斷糧道打游擊一刀一刀放血的把戲。

12萬人遠征,需要更充分的補給,最大可能是從瀋陽運糧,但是歷史證明了,蒙古流民都是奸細,瀋陽很容易攻破,努爾哈赤完全可以玩圍魏救趙。

所以薩爾滸吃掉努爾哈赤根本不現實,想滅了努爾哈赤,得把戚家軍和白桿兵調來。人少了,努爾哈赤就敢野戰,戚家軍和白桿兵正面滅了努爾哈赤就行。其他明軍別拖後腿,別給努爾哈赤送大炮就謝天謝地了。

薩爾滸之戰如果明朝不分兵,採用合兵戰術會贏嗎?使用者31415926789102019-01-07 23:51:14

不分兵一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