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專打噴子公知2017-12-02 21:00:08

這句話應該是這樣的意思:第一個發明 陶俑的人,難道他沒有後代嗎?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新氧生活2018-02-23 10:57:27

這是充滿爭議的一句話。“始作俑者”作為一個高頻成語,時常出現在大家眼裡,表示的是開始製作俑的人,泛指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許多人把這句話直譯為“首先開始用俑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小新卻認為有另一番更合適的解釋。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這是孟子在跟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時,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他們談話的背景,是孟子在引導、勸說梁惠王,在治國之道上,宜關愛自己的老百姓,不可用權利來迫害百姓。依照孟子的善道,自然是維護老百姓的,那麼這句話的意思,肯定是反對用俑人陪葬。至於這個“無後”,真的是沒有後代的意思嗎?

近年來,有許多學者針對這個“後”字指出,“後”的解釋並非指子孫後代,應是“後來人”。套入原話也是一個合理的解釋。

首先,孔子的周禮中 ,是用草人來代替真人殉葬,而經過社會變遷與發展,用俑人代替草人,這看似是生產力的進步,資質的進步,可卻又是文明的退步。用草人陪葬,本就是為了削弱用真人陪葬的敗俗,削弱這種陪葬的觀念,用了更高階的俑人,不就漸漸推翻了這種觀念的初衷嗎?有了用俑人的物資進步,就會有地位攀比之心,遲早又會演變回用真人殉葬的可怕風俗。因此這個後人,可以指的是,有了第一個用俑人殉葬的人,就不會有第二個效仿的人嗎?這樣發展下去,不就有可能又用真人殉葬嗎?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孔子最重禮,小新認為它絕不可能贊成用真人來殉葬,而“後”的解釋,則應套入語境及談話背景來解釋。因此“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意思,在小新看來,是“第一個開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難道不會有後來人(效仿)嗎?”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貓員外2017-12-14 19:10:36

看到孔子被你們糟蹋成這樣,朕必須怒答一記了!

無後就是沒後代?趙岐的解釋是對的嗎?我沒記錯的話,孟子那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是這傻逼把無後注成絕後的。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該如何解釋?一切剝離原文和當時的語言環境的解釋都是耍流氓。我們看看原文是什麼樣的。

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說梁惠王廚房裡有肉,馬廄裡有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還有餓死的屍體。這就是率獸食人。為什麼是率獸食人?因為梁惠王把心思都放在獸,也就是馬身上了,導致不關心百姓,實質上就是讓獸去吃人。這樣的百姓父母是很不稱職的。然後引了一句孔子的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接下來說了一句“如之何其使饑民飢而死也?”

孟子為什麼說這段話?是因為之前梁惠王說“寡人之於國,盡心焉耳矣……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意思是說,我治理國家已經很努力啦,起碼比其他國家強多了。

對此,孟子顯然是不以為然的,於是他給梁惠王舉了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然後闡述了刀子殺人,錯在人而不在刀的道理。就是為了給上面我們說的這段話做鋪墊,為了說清楚一個道理,統治者不努力為百姓著想,馬馬虎虎,導致百姓飢寒而死,和統治者親手拿刀子殺他們,是一個罪過。

比干見紂王用象牙筷子,就預見了商朝的滅亡。所謂聖人見微而知著,不外如是。

套句劉皇叔的話說,莫以惡小而為之。為什麼?因為為小惡的後面就是行大惡。人的墮落是一步一步來的,人之行惡也是一點點變大的。

那個人俑有什麼關係?

人俑,是用來殉葬的,為什麼用人俑來殉葬呢?為其像人啊。你用人俑來殉葬,說明你心裡想的是用人來殉葬,那麼,這樣發展下去呢?是不是總有一天你會用人來殉葬?

這才是其無後乎!

後,指的是這件事物的後繼發展。你一開始用人俑來殉葬,後面你就該用人了!所以,你應該連人俑都不用,直接埋了拉倒。

說斷子絕孫的我也是尷尬了。

原壤見孔子的時候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孔子最重禮,見不得丫這操行,於是罵他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基本上是孔子言行裡最重的罵人了,另外能和這句比的也只有那句朽木不可雕也。斷子絕孫是什麼?已經不是罵了,已經是咒了!

孔子是誰?這輩子的目標就是君子。君子起碼不出惡言。別人做的不好,該批評批評,該罵就罵,斷子絕孫是怎麼回事?

讀書,要多想。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罔者,網也,全是洞!一瓶水不滿半瓶子水晃盪,瞎扯還以為自己很有道理。

呵呵噠。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微妙玄通冰激凌2018-02-17 13:15:50

謝邀!俑者,木偶、陶俑等,殉葬之用。老子說“名亦即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原意是說,人在體悟道時,由於等來了一陽來複,衝破玄關,人便動了一些好奇的念頭,此時要有一念滅一念,及時止住,只有這樣,才不會有危險,才近於“道”。孔子也是修“道”高手,他看到“始作俑者”,是開了危險的先例,故而說“其無後乎”。這句話是說:“起初有以木偶人來殉葬想法的人,你們難道不去想想後果嗎?”或者說:“起初有以木偶來殉葬想法的人,你們不怕後繼者以活人替代,禍及子孫後代嗎?”其時其後以活人殉葬,驗證了孔子的說法,推行暴政是不得善終,並且會禍及子孫的,正如賈誼所言“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有人說,孔子思想是以“仁”為核心,果如是乎?實際上僅是從“仁”出發,為“禮”服務的。何謂“仁”?何謂“禮”?“仁”就是從“人”從“二”,“二”就是天地、陰陽,仁就是說人要法於天地、和合陰陽,譬如果仁,得天地之氣,和合陰陽,才會果實以成。禮者,秩序也?只有遵從建立秩序,才會井井有條,老子說:“夫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也就是說,禮是在“道”“德”“仁”“義”已失的情況下,為了彌補,才推行“禮”的。那麼如何做到呢?在那個國國相爭、戰亂頻仍、爾虞我詐、兵連禍接的年代,你不仁我不義,你講仁義,人家不講仁義,宋襄公就是仁義觀念太深,吃了大虧,以至兵敗國衰而亡,這是血的教訓,這也是孔子推行自己的學說,到處碰壁的原因所在。

在那個年代,為什麼法家、兵家、縱橫家很吃香呢?因為他們都充分吸收了“道”的精髓,韓非子精研道學,著有《解老》《喻老》,法者,從於水,即要體現公平,又要“動善時”,因時而變,因時而動。孫子有“不戰而屈人之兵”,“夫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其實這是從“以身喻國”悟出的大道至理。蘇秦張儀得鬼谷子精髓,所謂“捭闔”,就是開合,就是陰陽的盈縮消長。縱觀以上三家,講的是“以智止智,以戈止武”,才能為秩序建構鋪平道路。

至於儒家為何為統治階級所用,還得從《叔孫通定朝儀》說起,叔孫通訓練朝臣,即便是立下赫赫功勳的文臣武將,都必須守一定之規,如此秩序井然,使得龍顏大悅,所以我之前說“孔氏之學,宜為守成之學”,至於有人痛恨儒學,這多歸咎於朱熹,當然,在其位得謀其政,為了忠於君主,朱熹建立完備的理學體系,亦甚得帝心,朱熹有錯嗎?我們也只能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去看。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書共讀2018-11-18 19:41:27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單從字面意思解釋是:“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

但這句話背後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有書君就給大家解釋解釋。

首先,說下“俑”的產生。

最初,在商朝的時候王盛行“人殉”,但是這個制度過於殘忍,到周朝廢除了這個制度。

但後來一些諸侯權貴們或明或暗地破了戒,但他們不敢直接用人殉,就產生了“俑殉”,就是製作一些像人像的木偶或者土偶進行陪葬。

孔子看到了這些“禮樂崩壞”,認為第一個用“俑”殉葬的人帶壞了社會風氣,就該“斷子絕孫、沒有後代”,所以有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這句話,是孟子借孔子之口說出的(具體是不是,已經無法考證了),究竟怎麼回事呢?

那麼,就要從孟子的經歷開始說起了。

戰國時代,各個“國”家之間征戰不斷,各國君主都希望透過武力擴張來實現強國的目的,但征伐卻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並且發展成了“仁政”思想,透過遊歷各國,遊說國主來宣傳自己的“仁政”。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就是孟子在梁國勸梁惠王施行“仁政”時候說的一句話,但是孟子對梁惠王說這句胡是幾百年前的孔子說的。

當時孟子勸梁惠王說:國君要明白,用刀殺死人和用苟政(暴政)害死人是沒有區別的。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餓死的老百姓屍體放在野外會吸引肥壯的野獸去吃,而國君做了一件事壞事,也會引導更多人去做。

而孟子借用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這句話,在這裡表達的意思就是:“你做了一件壞事,後面就有無數人效仿”,而且“作為君主(上位者)一旦做了不好的事,下面的人肯定會跟著學習”。

所以帶頭破壞禮樂的人,是治理不好國家的,而且會像那些帶頭用“俑”陪葬的人一樣斷子絕孫。

孟子藉此來勸導梁惠王要施行“仁政”,作為君主要以身作則,給下面的人帶來良好的言行指引,而不能帶頭做壞事。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錦翼2018-09-17 13:36:24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我的理解就是,第一個作俑的人,你難道就沒有後代嗎?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俑是陶俑,陶俑其實就是做成人的模樣,雖然用人殉葬的制度廢除了,但是用陶俑來殉葬,做成人的模樣,表示著形式雖然變了,但是帝王們的心裡想到的還是用人來殉葬。

老夫子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說明統治者心裡吃人的想法沒有變。他們只是換一個方法來吃人。只要這種吃人的形式不拔掉,他在擔心萬一哪天獨裁者不甘心用陶俑,會恢復人來殉葬。

為什麼孔老夫子要質問:難道你沒有後代嗎?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為孔夫子來警告作惡的人:你不會永遠處在作惡的位置上,有一天當你的後代生活在另一個殘暴的統治者手下,他有可能會被做人殺死殉葬。

孔夫子也在警告統治者,你不要以為你一直可以是統治者,有一天你的後代也可能成為普通百姓,他們也是可能成為犧牲品。

統治者們總是想:“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

夫子的言語就是警告這些人,固然你死了,洪水滔天與你無關,但你不會沒有後人,他們怎樣生活?

所以孔子說出了約翰多恩的境界,《沒有人是孤島》,把這句詩送給每一個人作惡的人、幫助作惡的人,和我們每一個平民。

沒有誰能像一座孤島

在大海里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線成整個陸地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擊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無論誰死了

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我從不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為我,也為你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亦有所思2019-05-12 21:33:16

我們假設孔子真的說過這一句話。那麼孔子的真實意思究竟是什麼?

關鍵的問題是這個“作俑”應當怎麼“作”才是對的?怎麼“作俑”才能避免“無後”?

是改用真人殉葬?還是改用草人殉葬?還是孔子反對殉葬?

孔子倡導周禮,據小可所知,周朝是將殉葬合法化的,是否記載於周禮之中並沒有鐵證(剛才看了一下,周禮中,下葬時有“俑”),但從孔子的言行來看,孔子是反對真人殉葬的,首先他的童年並不好,雖然是貴族,但卻是沒落身份。應當是屬於那種接近擁有被殉葬資格的人。同時孔子也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句,而這個“人”並沒有階層的區別。而且孔子一直主張個人薄葬,雖然也說到了君主的厚葬只。但這個厚葬僅僅是從儀式和規範來講,並不包括人殉。

因此,小可認為孔子並不支援真人殉葬!

那麼,是像後人所解的那要改用“草人殉葬”麼?小可也認為不是,因為草人(俑),木人,陶人有那麼大的區別麼?不都是人形?春秋時期似乎不需要環保理念,而草與木,草與陶在“禮”在沒看出來存在區別,周禮中說只能用草編制人俑來充當死人的守衛,如果用陶製作或用木製作的話,那個俑就會做得非常像人,所以不合禮法,也不仁!

小可認為這個觀點很扯,用草制俑,儘管不會像陶俑或木俑那樣近於人形,但依然是俑,對於君主來說,我甚至可以說是草俑的升級版,豈不是更顯得有“禮”?而且這種說法顯得特別虛偽,都是俑,都是以人形成作,偏偏還要區別材質,就因為沒有用草製做俑而改用木或陶製做俑就斷子絕孫了?

只不過不附合“禮”而已,至於如此詛咒麼?這根本與孔子所說的“仁”相沖突。

所以,小可認為,這一句話的真正解釋可能是,第一個做俑的人斷子絕孫,因為作俑的本質還是人殉。所以,不管是草俑,陶俑,還是木俑,都是這種人殉思想的產物。

因此簡單的翻譯就是,第一個做俑的人,應當沒有子孫了!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第一個做壞事的人,生兒子沒屁眼!

實際上,這句話更像是腐儒的一廂情願。它聽起來就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樣可笑。

書生,總是單純得要死,虛偽得要命!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好玩的國學2017-12-03 19:11:40

我們現在看到的輝煌的秦始皇兵馬俑,其實反映了古代的一種殘忍的殉葬制度。古人認為靈魂不死,只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那麼,為了保證死去的人照常享受生活,就把他生前用過的器物,甚至是喜歡或者使用的人,一起埋葬,以讓死人可以享受冥福。這就是殉葬制度。與陪葬制度不同的是,殉葬是強迫的,活人或活物不死也要給弄死。而陪葬,那是自願的。殉葬制度,中外都有。而中國的似乎更加殘忍些。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後來人們發現,用木俑或陶俑似乎更加人道些,就發明了用俑來代替活人。這是人的價值的一種發現。到了秦漢以後,殉葬制度有所收斂。但是,即使用陶俑等來代替,在內心深處,還是有殘忍殉葬的影子。歷來倡導仁愛,高揚人的價值的孔子,對這種殉葬制度深惡痛絕,很少罵人的孔子,忍不住詛咒那些發明了這種制度的人斷子絕孫。孔子是個溫情脈脈的人道主義者,他對有些做官的死了之後,還要用土偶或木偶陪葬的行為深惡痛絕,孔子罵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咒罵首先發明瞭“俑”的那些人斷子絕孫。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陳廣逵2018-02-17 11:47:46

記得回答過這個問題。

這句話出自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

》。

其及與之相連的文字是: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通釋:

孔子說‘發明用木俑土偶來陪葬的人,大概要斷子絕孫吧” ,因為木俑土偶像人卻用來殉葬——怎麼能容忍暴政讓這百姓們飢餓地死去呢!

進一步解讀:

孟子引述孔子的話強調的意思是:“製作的木俑土偶像人卻用來殉葬,這都該斷子絕孫,容忍暴政讓百姓們飢餓地死去不更該斷子絕孫嗎!”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千里之外May2018-02-17 13:17:20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個人覺得說的“始作俑者”是指開始用陶俑陪葬之人,其是指這行為之意!無後乎,意思是說:無後來者跟著效仿嗎?

合起來的解釋為:開始製作陶俑來陪葬之壞風氣壞行為之人,後句說的是:這種壞行為壞風乞就無後人跟著效仿嗎?

其實這句話是孔子罵始作俑者的話!謝邀請!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