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是不是有點意思2020-04-13 19:53:36

魏晉南北朝:魏指曹魏,晉是司馬晉,至於後面的北魏東魏西魏都屬於南北朝中的北朝。學語文也該知道,不可能單獨把北朝中的各種魏魏拿出來和南北朝並列放在一起,不是一個層級。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Mer862019-12-03 16:23:50

“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指得是“曹魏”。也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國。

晉之後的魏,指得是“北魏”。北魏已經包含在南北朝的北朝裡面了。

其實“魏晉南北朝”還有一個說法,叫“

三國兩晉南北朝

”。這兩種說法都代指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之間的歷史。

至於為什麼曹魏能與兩晉南北朝並立,是因為在相當長的歷史裡,曹魏政權都被後世王朝奉為“正統王朝”,而蜀漢和東吳則只被視為割據性質的政權。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東吳被視為割據政權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東吳割據江南,且不思北伐,本來就是割據性質的政權。

另一方面,東吳皇室出身草根,將其列為正統王朝的法理性不足。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

東吳太草根,後世皇帝都不願意攀這門親戚

相比於東吳,蜀漢的情況複雜一點。

蜀漢不被承認為正統王朝也是兩個原因。

首先,

劉備繼承漢朝正統的法理不足

雖然歷史上的東晉、南宋也是偏安政權,但晉元帝司馬睿是西晉的琅琊王兼丞相,他在長安城被攻破,晉懷帝遇難後,於江南稱皇帝,具備承繼西晉正統的合法性。

宋高宗趙構本來就是宋徽宗的皇子,是康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當宋徽宗、宋欽宗連同其他所有皇子親王都被金軍俘虜後,他承繼北宋的正統,當然也具有合法性。

相對來說,劉備就不行了。他與東漢皇室的關係過於疏遠,而且他在東漢朝廷內,也不是關鍵人物。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第二點原因是“成王敗寇”。

蜀漢政權偏居益州之地四十三年,始終未能統一天下,實現光復漢室的理想。

雖說東漢光武帝劉秀也是遠支宗室出身,他的法理性也不比劉備強多少。但是劉秀最終統一了全國,這就使得東漢王朝的正統性變得毫無疑義。而蜀漢未能統一,這就導致蜀漢在繼承東漢法理性上變得不那麼有理

另外公元229年,

孫權稱帝,諸葛亮承認了孫權帝位的合法性,搞“二帝並尊”,這也嚴重打擊了蜀漢自稱正統的合法性

。因為天子只有一個,沒有哪個正統王朝會承認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個皇帝的存在。諸葛亮承認孫權的法理,等於自廢武功。(諸葛亮也知道承認孫權正統性的後果,所以他在晚年破釜沉舟式的發動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基於以上幾點原因,所以

從西晉到北宋,曹魏政權一直都被奉為中原正統王朝

,得以與兩晉南北朝並列。

不過在南宋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兒子,他繼位有很強的法理性。但是,趙構恬不知恥的奉金國皇帝為正朔(南宋皇帝早期只能以江南國主自居,以臣禮侍奉金帝),自廢武功的否定了自己法理性,所以南宋不甘於理虧的儒家士大夫就推翻了流傳了將近一千多年的“曹魏正統論”,提出了“蜀漢正統論”。

比如當時的朱熹就說,曹魏不是正統,即便曹丕的皇位是從漢獻帝那裡禪讓來的,也不是正統。而蜀漢雖然沒有正統法理性,但蜀漢皇帝姓劉,這就夠了,所以蜀漢應該才是當時的正統。(暗指金國代取北宋不具備正統性,趙構因為姓趙,所以他和南宋就具有天然正統性)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當時的南宋老百姓對朱熹這一觀點是比較認同的,畢竟皇帝恬不知恥,不給力,居然奉金國為正朔,老百姓也只能自己求心理安慰了。於是在南宋時期,民間文人就創作出了各種“尊劉抑曹”的三國題材的戲劇、平話。

元末明初時期,儒家士大夫承襲了朱熹提出的蜀漢正統論觀點,羅貫中以此為題材寫出了著名的《三國演義》,流傳甚廣,對明清兩朝老百姓造成了巨大影響,於是“曹魏正統論”就被淡化,“蜀漢正統論”成為了當時社會的共識。(清朝皇帝也支援蜀漢為正統)

由於有了民意基礎,“魏晉南北朝”就有了一個新的稱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國兩晉南北朝”。

把“魏”換成“三國”,其用意就是削弱“曹魏正統論”,強調曹魏不是正統王朝,魏國只是與蜀漢和東吳平起平坐的割據政權。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不過由於“蜀漢正統論”有理論缺陷,比如朱熹完全否認曹魏正統性,把曹魏視為和王莽的新朝、武則天的周朝一樣的僭偽政權,

認為晉朝的正統是透過滅亡蜀漢得來的

,而這一觀點無法修改蜀漢是被曹魏滅亡,劉禪是向魏國投降的事實;還比如朱熹認為蜀漢自稱漢朝延續,尊奉兩漢諸帝,理應為正統,但他又無法解釋匈奴漢國的劉淵也尊奉漢朝諸帝,卻不被認為是正統王朝,不被認為是漢朝的延續。

所以近現代的很多學者普遍認為,誰是正統純粹就是打嘴炮而已,沒有強辯的意義。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寄暇學宮2019-12-02 23:40:33

有這種感覺非常好!研究歷史就要有這種良好的歷史感覺!

明明是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說成魏在前晉在後呢?下面就給理順一下: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是前秦。前秦是由秦惠武帝苻洪開始,在秦景明帝苻健時建立前秦,然後歷經秦厲王苻生、秦宣昭帝苻堅、秦哀平帝苻丕、秦高帝苻登、秦末帝苻崇六世。

秦末帝苻崇被東晉十六國所殺,嬴政趁機篡取了前秦的帝位,然後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奮前秦六世之餘烈,滅了東晉十六國,建立了秦朝。

項羽滅掉了秦朝之後,就開始屠殺嬴氏一族。僥倖逃脫的嬴氏後人,就改名為姚萇,建立了後秦。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項羽滅掉秦朝之後建立了西晉,自稱西晉霸王。項羽考慮到秦始皇因為沒有采取分封,從而導致秦朝的滅亡,所以項羽就分封了眾多的諸侯王。最終又引起了八王之亂。

漢王劉邦最終打敗了項羽,又把其他諸侯王給消滅了,建立了漢朝。劉邦吸取了秦朝和項羽的教訓,就採取了郡縣和分封共存的方式。劉邦自己採用郡縣制,然後又建立了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四大諸侯國,守護在自己的周圍。

最先建立的西漢是在母元202年,最後滅亡的北漢截止到公元979年,先後共歷時1181年!所以漢朝就成了歷史上最長的大統一王朝。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西漢被王莽所滅就此消失。東漢被前秦苻堅的玄孫孫堅所滅建立了東吳。劉備滅掉南漢之後派關羽鎮守,自己又去打益州。結果關羽被孫權殺了,南漢那塊兒地盤也歸了孫權。劉備只好在益州建立了蜀漢。

北漢被曹操挾持,最終曹操建立了魏國,統一了整個北方。

司馬懿奪取了曹魏的政權,最後由司馬炎統一了三國,建立了晉朝!

這段歷史有點太亂,司馬遷由於受到宮刑的影響,所以也就寫得不太清楚!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以上是時空錯亂版的歷史,僅供娛樂!

對於歷史朝代產生混亂的感覺,主要原因是有好多朝代國號都是相同的。

這也怪當初那些開國皇帝,都沒有意識到專利的重要性!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晉國,後來分成了趙魏韓三個國家。歷史上稱為三家分晉!

三國時期是魏蜀吳三個國家,後來司馬炎重新統一天下,建立了晉朝。歷史上稱為三國歸晉!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看歷史還真是要看感覺的。

如果對春秋戰國比較有感覺,當然就會覺得晉在前魏在後;如果對三國時期比較有感覺,當然就會覺得魏在前晉在後。

晉朝之後,南北朝的北朝又有個北魏,後來北魏又分為了東魏和西魏。如果對這段時期比較感興趣,自然又會感覺是晉在前魏在後了。

晉朝之後的北魏、東魏和西魏,已經歸到南北朝裡面了!這個“魏晉南北朝”裡的魏晉,是指三國時期的魏。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注

@寄暇學宮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唯有杜康9002019-11-15 01:07:24

歷史學成這樣你們都不羞愧嗎?這句話的魏、晉、南北朝是三個接續的朝代,而不是三個國家,凡是覺得表述有誤的都是將國家當成了朝代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達摩說2019-12-06 14:59:15

問題很滑稽。

“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是三國時期的曹魏,而不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

具體來說是這樣。

東漢末年分三國,分別是曹魏、蜀漢和東吳,這裡有一個“魏”。然後呢,三國歸於晉,史稱西晉。西晉滅亡後,北方進入十六國亂世,晉皇室遷往東南,建立東晉王朝。之後,北方經過戰亂,北魏王朝統一了整個北方,這又是一個“魏”,然後南方東晉王朝被劉宋取代,進入南朝時代。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所以,魏晉南北朝的說法是對的,即曹魏(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國歷史很漫長,朝代也多,國號往往會重複使用。於是,歷史學家為了記錄方便,會在國號前加個修飾,以做區分。比如這道題裡所說的“曹魏”和“北魏”,再比如“西漢”、“東漢”和“蜀漢”,等等。

但其實如果我們換一個說法,你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那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為什麼偏偏有人說“魏晉南北朝”呢?

這是因為曹魏作為三國中的一個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擁有正統性的。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那麼,怎麼看一個朝代是否擁有正統性呢?

簡單來說就是,要看你的朝代繼承自誰,你的權力來自於誰。如果是來自於上一個大一統王朝,無論是武力攻取,還是和平禪讓,這都屬於具備正統性。

具體到曹魏來看,因為曹丕的皇位來源於漢獻帝的禪讓,所以在當時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記載中,曹魏都被視為繼承自東漢。而且曹魏還繼承了東漢的整個官僚集團,整個北方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也在曹魏手中,而且論國力也是三國中最強的,所以曹魏被視作具備正統性的政權。

但三國中還有另外兩個政權蜀漢和東吳。東吳自不必說,毫無正統性可言,而蜀漢開國君主劉備號稱自己是漢室宗親,又處處以“漢”為國號,號稱漢賊不兩立,其實說到底也是想佔據正統性,以獲得輿論上的優勢。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但當時和後世都不認為蜀漢擁有正統性,一方面是因為蜀漢政權偏安西蜀,沒有佔據當時作為政治中心的北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備的漢室宗親名號在當時已經並不可考,只是他自稱的。最關鍵的是,最後蜀漢政權並沒有統一中國,所以即便劉備真的是漢室宗親,蜀漢也絕不可能作為正統出現在歷史上。

既然曹魏擁有正統性,那麼後世史家便把曹魏與兩晉並列,也就有了“魏晉南北朝”的提法。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隨手談詩2019-12-01 16:35:45

魏晉南北朝,時間順序就是這樣的啊,指的是曹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這一段時期,直到隋朝統一,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亂割據,三十多個大小王朝更替,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有人說魏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實在不知道腦子裡想的什麼,這裡吐個槽,無其他意思。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魏晉

魏,實際上就是漢末之後的三國時期,曹操崛起於北方,他的統治思想、整治措施以及文化,都影響了整個三國時代,曹操死後,曹丕篡漢,建立魏朝,故稱魏。

晉朝分東晉和西晉。

公元266年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晉滅吳統一全國,三國曆史告一段落,這是漢末以來第一次大統一,但好景不長,晉武帝死後發生了八王之亂,而曹魏時期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也趁機當起了攪屎棍,剛剛統一的晉朝再次陷入分裂。

公元317年,司馬睿南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此時的晉朝已經不是大統一王朝了,只是偏安一隅。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經歷了15帝,156年的晉朝滅亡。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南朝

南北朝是一段亂得不能再亂的歷史了,很難梳理清晰。

南朝分宋、齊、梁、陳四代,宋就是劉裕代晉後所建立的政權,史稱劉宋。在南朝四個政權中,劉宋是疆域最大的政權,劉裕確實是雄才大略的雄主,只可惜後代不給力,疆土逐漸被北魏蠶食,辛棄疾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提到的寄奴、佛狸就是講的這段歷史。

蕭道成搞定劉宋之後,建立了齊,這是北方政權也有個齊國,所以為了區分,史稱南齊,或蕭齊。

南齊好日子沒過幾年,蕭衍橫空出世,取而代之,建立梁,史稱蕭梁。

56年後,陳霸先又取代梁,建立了陳,是南朝4政權中版圖最小的,被為隋所滅,享國33年。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北朝

北朝比南朝還要複雜,主要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朝幾個政權。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淝水之戰後拓跋珪建國,國號魏,史稱北魏。北魏實力強大,長期與南朝劉宋對峙,併成功打得劉義隆滿地找牙。可惜後來因為文化運動,引起了內部鬥爭,北魏王朝迅速瓦解。

北魏解體後,以黃河為界,分東魏、西魏。後又分別被北齊、北周替代。捎帶提一嘴,東魏權臣高歡他們家如同起名,歡樂無比,一家子神經病,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下那段歷史,這裡就不贅述了。

高歡的兒子高洋取代了東魏,建立齊國,史稱北齊或高齊,在他的神經病統治下,北齊很快被北周所滅。

北周是西魏大將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篡位後所建立,史稱北周,也稱宇文周。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隋朝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受禪稱帝,建立大隋,隨後厲兵秣馬,南下滅陳,陳後主陳叔寶在《玉樹

後庭花

》的曲調中,迎來了滅亡。

至此,漢末以來數百年的亂世(晉朝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太短暫)終於結束了,在無數飽受戰亂折磨的百姓的歡呼聲中,國家終於再度統一。

大家都累了,誰也不想再打下去,休養生息吧,眼看一個盛世即將來臨,只可惜,隋朝看不到了,很快唐朝就會到來,真正的盛世也會到來。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閱太原2019-11-14 14:29:09

兩種標準表述,一種是魏晉南北朝,另一種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所以此“魏”指的不是北魏,也不是東魏西魏,是三國曹魏。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心向青山2019-11-12 01:36:01

東漢和隋朝之間有四個以“魏”為國號的政權: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1,三國時期的曹魏,由曹操奠基,曹丕所建立。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2,結束十六國時期,一統北方的拓跋魏,為了與曹魏區分,又稱北魏,或者後魏。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3,拓跋魏在六鎮之亂後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即東魏和西魏。

東魏,後來演變為北齊;

西魏,後來演變成北周。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之後,北周滅北齊,重新一統北方。

最後,楊堅篡位,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

因此,魏晉南北朝的“魏”顯然指的是曹魏,而不是拓跋鮮卑的北魏。

之所以稱“魏晉南北朝”,就是以“曹魏”為正統之意。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我意縱橫12019-11-15 09:35:26

魏晉南北朝的排序是。。

曹魏。。就是曹操曹丕的魏朝,不是春秋戰國時候的魏國,也不是冉閔時候的冉魏!

晉是司馬家建立的晉朝,不是春秋五霸時晉文公的晉國!

提問之前起碼的功課要做一下[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這樣四六不靠的提問被人笑掉了大牙!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一品鏟史官2020-09-01 17:24:05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因為有很多個叫做“魏”的政權,而題主搞錯了具體的指代。魏晉南北朝這個稱謂裡面,還蘊含著一個秘密。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一、“魏”是哪一國?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歷史時期,也叫三國兩晉南北朝,具體指代的是東漢以後、隋唐以前的那段時期,接近400年的時間。

這段歷史,很多初學者都很難記住,因為除了西晉短暫的50年大一統以外,其餘的300多年都是亂世。在華夏大地上,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政權,他們可能只有巴掌大一塊地方,但也有自己的國號,甚至有很多政權使用著同一個國號。

而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秦、燕、涼,還有這裡提到的魏。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會發現,使用較多的都是曾經戰國時期用過的國號,還有大的地名,這其中蘊含著一個古代取國號的規律。大多數王朝的建立者都會以政權的起源地,或者建立者得到的封號來為他的新政權命名,作為新政權的國號。

也就是說,只要是起源於原戰國魏國地區的國家,或者有魏王魏公封號的國家,都可能叫做魏。因此才會出現如此多的相同國號但卻是不同的國家,那麼叫做“魏”的究竟有哪些國家呢?

1、曹魏,存在時間220年-265年,曹操建國稱王、曹丕稱帝代漢,統治範圍在華夏北方地區;

2、北魏,存在時間386年-534年,拓拔鮮卑建立的王朝,初稱代,拓跋珪改國號為魏,統治地區大致在黃河以北;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3、東魏,存在時間534年-550年,北魏分裂後的國家,統治地區在原北魏的東部;

4、西魏,存在時間535年-556年,北魏分裂後出現的國家,統治地區在原北魏西部;

雖然現在我們都會在前面加上曹、東西北等以示區分,但在當時,他們都稱自己為魏國。而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指的是曹魏,而不是後來的北魏、東魏或者西魏。

曹魏存在於兩晉(266年-420年)之前,而北魏和東西魏存在時間在兩晉之後。這就是容易混淆的地方。

那麼,可能有人說了,為什麼魏晉南北朝一定是曹魏呢,為什麼就不能是北魏或者東西魏呢?

還真不能,因為這裡面蘊含著一個小秘密。

二、隱藏的秘密

之所以說是秘密,是因為很多人都知道這段歷史叫做魏晉南北朝,也知道魏指代的是曹魏,但卻不明白既然有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稱呼,為何又要叫“魏晉南北朝”呢,僅僅只是為了省兩個字嗎?

當然不是,這裡面藏著古代的正統歷史觀。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所謂正統,本來是指一統華夏,可以代替華夏這個稱謂的帝國,比如秦漢隋唐。那麼,在華夏沒有一統的時期,這就衍生出了一個問題,華夏大地上同時存在的幾個政權,究竟哪一個應該代表華夏正統,而其他的就是非正統呢?

現在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毫無意義,一個名分而已。但對於講究名正言順的2000年封建歷史來說,很重要。眾多歷史學家為此爭了幾千年。

那麼,東漢滅亡以後,魏蜀吳三個國家究竟誰才應該是華夏正統呢?

對於這個問題,他們本身並沒有發言權,都是後世說了算。而後來統一華夏的西晉王朝自曹魏禪位而來,因此,在明朝以前大大多數時間裡,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是當時華夏的正統王朝,而劉備建立的蜀漢並不是。

所以,在進行歷史稱呼的時候,三國時期可以用魏來代稱。

然而,後來的北魏和東魏西魏都沒有這個待遇。

北魏存在的同時,南方存在著強大的劉宋及蕭齊政權;東魏西魏只是北魏分裂出來的國家,在南方同樣有梁陳存在著。

在當時,或許南朝的宋齊梁陳自詡為華夏的正統王朝,而北朝對此並無意識。雖然隋唐帝國都多少脫胎於北魏,但以中原正統自居的他們,自然不願意奉北魏為正統而將南朝貶斥為非正統。因此,北魏和東西魏最多取得了與南朝平等的地位,因此被稱作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也就是說,從王朝正統的角度出發,曹魏可以代指三國時期,而北魏東西魏卻無法代指南北朝時期。因此,魏晉南北朝的中的“魏”只能是華夏正統王朝曹魏,而不可能是北魏乃至東西魏。

這樣,魏在晉前,而不是晉在魏前也才合情合理。

文/子彧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歷史小知2020-02-23 12:54:50

這個問題沒那麼複雜,看著大段的回答不知說什麼好。我簡明扼要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原因,是沒理解對魏晉南北朝的含義,漏掉了一個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指東漢亡國到隋朝統一中國這一歷史時期,細化又可分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這段歷史中分裂、民族交流、外來文化的傳播,導致段歷史即使政治上的大混亂,民族上的大融合,中華文化上的大發展階段,因此歷史上習慣將其放在一起研究,因此才會有這個概念。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

而魏晉南北朝因此又被稱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因為上面太長,又簡化為魏晉南北朝。

而這個魏是指三國時期的曹魏,他代表這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晉國以後的北魏屬於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感覺明明晉在前魏在後,為什麼要表述成魏在前晉在後?具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