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國王1050515612019-05-01 23:52:17

這樣的方陣。缺點也是致命弱點就是。行動緩慢。進攻單一。一旦攻破一點。方陣就崩潰了。破陣方法可以可以選擇。輕騎兵遠距離射殺。強弩集中攻擊一點。盾牌手衝擊打亂陣型。重騎兵沖垮敵軍。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小魚釣老貓2018-03-11 09:56:01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馬其頓方陣的具體構成我就不多說了,喜歡這個話題的朋友都會了解一些,我就說說馬其頓方陣是不是真的無解。

要討論馬其頓方陣必須先說其成名年代大約在公元前四百年,大致是我們中華春秋戰國年間,根據這個年代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馬其頓方陣在我中華同時期軍隊面前不堪一擊。

中國甚至世界兵法鼻祖應該說就是我們中國偉大的軍事家孫子,大家都知道孫子留下了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的形成大約在公元前五百年,也就是馬其頓方陣大行其道之前。

中國的兵法講究兵無常勢,兵者詭道也,這兩句話怎麼講大家都知道,就是說打仗沒有一成不變的,打仗不僅僅靠勇猛計程車兵,最主要的是“詭道”!也就是變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中國那時優秀的將領帶兵很少出現兩軍實實惠惠的對壘的情況,要麼是誘敵深入,讓你嬌縱,讓你輕狂,在你放鬆警惕時突然反擊你。要麼是在對壘之時已經有一隻或是兩隻部隊分兵到了你的側翼或是後方,一個訊號出現,突然殺出,造成混亂。還有一個可能,突襲你的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沒了吃的,看你怎麼打仗,餓死你!還有一種戰法那就是夜襲,夜間是大多數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這個時候兩軍很少開戰,也是最薄弱的時候,如果突然有一支軍隊奔襲敵軍大營,一陣砍殺放火,必將造成混亂,這種戰法我想大家在三國演義中見過多次。

囉裡囉嗦說了很多,現在切入主題開始說馬其頓方陣的弱點極其破法。

馬其頓方陣的弱點是機動性差,滿身盔甲,手持長矛,隊形密集,就像籃球巨人姚明一樣不利於轉身,不利於山地作戰,必須有足夠的場地排名佈陣。兩翼身後薄弱,是它的死穴!掌握了這些就分析如何破解!我們就在它擅長的平原地帶打敗它!第一,誘敵深入,在沿途挖地道埋伏一隻伏兵(這個功課一定要做好,否則被馬其頓方陣負責支援的遊騎兵發現了就是死路一條),也可以在側翼遠一點的地方佈置奇兵,最好是騎兵,速度快,才有冷不防的效果。

馬其頓方陣其實有它的前鋒部隊的,就是遊騎兵,他們負責前方清理以及保護側翼,但是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少。我們先誘使輕騎兵脫離方陣,然後用優勢兵力快速解決這些遊騎兵(如果說方陣是海上的航母,那麼這些遊騎兵就是航母周圍的各種保護艦隻,沒了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的保護,航母還有多少戰鬥力?),這個誘敵深入過程一定要造成方陣人員的疲憊,你想想方陣的戰士穿著盔甲,既要前進,又要保持隊形,屬實辛苦啊。

最關鍵偉大的時刻到來了,我們解決了大部分遊騎兵(人家不可能所有的遊騎兵都跟著你對吧),那我們基本可以對壘了,馬其頓方陣這個巨人屁顛屁顛累了個半死,就像無球的姚明只能在球場來回的奔跑,那叫一個無奈啊,突然要兩軍對峙開打了,肯定是興奮了。

兩軍廝殺開始了,一開始天昏地暗,馬其頓方陣利用其優勢,打的對手連連敗退,就在這時,身後一聲炮響,喊殺聲震天,一隻騎兵從方陣後方快速殺入,方陣不能亂,方向仍然向前,可剩餘的遊騎兵顯然不是敵方優勢騎兵的對手,不一會敵方(不對,應該是我方!),我方騎兵從背後兩翼開始攻擊方陣。我們是專業殺人的,我們只往肋下背後捅刀,砍菜切瓜一般。方陣的敵人手持長矛,被迫放下拔出短劍防身,這時候我們的大刀,短矛(跟他們的比而言)的優勢體現出來了,那叫一個殺得痛快!方陣前邊的陣腳在後邊的牽扯下也開始混亂,我軍前方也開始奮力衝擊,敵人方陣混亂不堪,開始各自為戰,捨棄了長矛他們還有什麼呢?有的只是任我們屠戮,最後五萬的敵人,被我斬殺四萬有餘,其餘的大敗而逃!

這是在敵我兵力相近的情況下的戰法,我還沒用我們秦朝就發明的長駑,要是開戰前一頓長弩攻擊,那玩意的殺傷力就像二戰時的喀秋莎一樣,不說別的,你陣容再整齊,一通長駑從身後襲來,一個方陣死傷一少半人,你沒個不亂,陣腳亂了,焉能不敗!

我打贏了馬其頓方陣,朋友們滿意嗎?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私愛山羊座2017-09-15 12:07:49

放在古代中國馬其頓方陣就可以破解了,古代歐洲有幾百人就可以稱軍閥了,幾千人那就是小國國王了,幾萬人的軍隊基本上都是聯合軍,有幾萬人的軍隊的話那就是大國的國王,也是這附近幾個小國的盟主。

古代歐洲人打仗基本上是數百人,規模大一點也是兩三千,發動萬人戰爭那就是有非本土入侵,需要各個國家聯合了。在古中國我們可以隨意發起萬人戰爭,動輒十幾萬人,著名的長平之戰雙方更是打動了幾十萬人,光趙國就有四十多萬人參戰。

要說破馬其頓方陣齊國上就行了,當年齊國險些被滅火,最後靠著火牛陣破了燕國和他們的聯軍,火牛陣真的是中國最神奇的陣法,只考蠻力沒有陣型可言,可破萬人大軍。

再者給項羽一萬人,馬其頓方陣一萬人,項羽能把他們打到後悔來到這個世上。更絕點,給白起一萬人,馬其頓方陣的人一個都別想回去了,通通交代在這裡。想玩花樣多的?給韓信五千人,打到馬其頓人絕望。

要我看馬其頓方陣最重要的不是陣型(當然陣型也有關係)而是人,只要人夠多,打什麼仗都贏。

做個假設,趙國長平之戰那四十萬人沒有死,而是一路轉戰逃亡到了古歐洲,就按一路上死了十五萬人,還有二十五萬人,就讓趙括領軍,歐洲怕是姓趙了,因為趙括這一路逃亡肯定也明白實戰的重要性,憑著飽讀兵法這個條件,歐洲就要滅亡了。

以上純屬猜測,大家看看就好,如果有疑問那就提出來。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溫讀2018-10-30 07:30:16

馬其頓方陣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來源於希臘的步兵陣型。槍兵們只有短小的圓盾作為防護,排列成重步兵方陣,在可能的條件之下,極力加長作為戰鬥力輸出的長槍。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另一部分就是在旁邊隨時等著發起致命一擊的重灌夥伴騎兵,他們可以在敵人忙於對於中央方陣的時候從側翼卷擊,從下圖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大致的陣型。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馬其頓方陣的厲害之處在於兵種分開:騎、步、炮(弩炮)、弓分開佈陣,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這要求極高的協調能力,步兵有著很強的自保能力,能夠維持正面方陣槍兵戰線的完整性。

理論上萬無一失的陣法,在馬其頓和繼業者帝國的初期,真的找不到一絲突破口。而實際上隨著戰爭的持續,馬其頓陣法也露出了致命缺點,兩次敗於羅馬軍團手上,而且都是同樣的原因。公元前197年,在庫諾斯克法萊的一處山丘之上,羅馬人利用他們陣法之中左右翼之間的空隙插入馬其頓陣法之中,從而破了他們的陣法。而在彼得那會戰之中,羅馬軍團已經在平原之上被馬其頓方陣打得連連敗退,馬其頓人乘勢追擊,追到一處山坡之上,羅馬軍團同樣利用方陣之間的間隙打入馬其頓陣法之中,將他們分解得支離破碎。在陣法之中計程車兵拿著長槍無法作戰,僅有的小圓盾和短劍,根本就不是羅馬重兵的對手,一番惡鬥之後,方陣內已經慌了手腳,羅馬人直接殺敵兩萬。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所以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破解馬其頓的方式無非就是破壞方陣的完整性或者阻止兩翼騎兵的圍攻。近戰破解馬其頓方陣需要部隊有極高計程車氣、紀律性和靈活性,能夠承受犧牲一小部分部隊詐敗,誘使馬其頓方陣走上山區,導致陣型破裂,從而可以深入到馬其頓陣型內部,將其打亂並殲滅之。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馬其頓陣型組織起來很吃時間和地形,而到了後期,帝國還是看不到根本缺陷,堅持迷信長槍的長度,甚至於增加到6米以上,這樣的槍桿子已經完全失去了機動性。馬其頓方陣比羅馬嚴密,攻擊力更強,但是它對地形和戰士的體能要求太高,一個戰士要高度緊張隨時保證佇列完整,而且還要舉著長槍,聽領導者調令。羅馬的百人隊方陣就是專門針對古典長矛方陣的,更小,但更靈活,看過一種說法是羅馬戰術的容錯率要高於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有書共讀2019-01-12 18:16:31

看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人,可能印象深刻,感覺當時的勇士方陣堅不可摧。樓主發起這樣的問題不足為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了解馬其頓方陣是怎麼回事。

一、認識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原本是一個小國,與希臘人是同一種族,所不同的是身上自帶野蠻氣息。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在國王腓力二世的帶領下,逐漸強盛起來。腓力二世小時候在底比斯作人質,這讓他受到了希臘最好的教育,回國後的腓力二世對國家進行改革,建立起強大的軍隊。

他招兵買馬,訓練他們掌握密集的底比斯方陣,並作了不少改進,使它更加強大,叫做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當時確實屬於世界頂級的一種戰術陣型,他帶領這支軍隊統治了全希臘。可惜還不到50歲,在參加他女兒的婚禮時被砍死。征服世界的事業交到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手裡。

亞歷山大把馬其頓方陣變成了一種傳奇,他是不可以戰勝的,馬其頓的敵人一聽到馬其頓方陣就會感到不寒而慄。亞歷山大大帝憑藉著馬其頓方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建立了地跨亞非歐的亞歷山大帝國!

馬其頓方陣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來源於希臘的步兵陣型。

槍兵們只有短小的圓盾作為防護,排列成重步兵方陣,在可能的條件之下,極力加長作為戰鬥力輸出的長槍。

另一部分就是在旁邊隨時等著發起致命一擊的重灌夥伴騎兵,他們可以在敵人忙於對於中央方陣的時候從側翼卷擊。

在冷兵器時代,一個巧妙的陣法如同武器的革命一樣,成為決定勝負的要素。

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看看當時的波斯大軍戰車老舊過時,缺乏機動性,只要拉戰車的馬之中有一匹受傷跑不動,整個戰車就完蛋;而戰車上計程車兵們都披著厚鎧重甲,根本沒辦法逃,一旦沒有戰車,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馬其頓方陣的厲害之處在於以完整的橫隊勇猛地衝向敵人,給尚未從騎兵襲擊中恢復過來的敵人以更沉重的打擊。攻到馬其頓人面前的每個士兵都必須同時對付至少十個以上的長矛頭,這樣可以增強正面對騎兵的殺傷力。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

二、破解馬其頓方陣之法

人不是萬能的,是人就會有缺點,會有軟肋。就像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的腳踵是他唯一的軟肋一樣,馬其頓方陣是人組成的,當然有破解它的方法。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要擊潰馬其頓方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破壞馬其頓方陣的陣形。

1。馬其頓方陣,對戰士的體能要求很高,一個戰士要高度緊張隨時保證陣形完整,而且還要舉著長槍,聽領導者調令。如果採用車輪戰術,拖延時間,不斷消耗其戰士的體能,等待時機。一旦戰士出現體能不支,就會出現漏洞,這時就有機可乘。好在馬其頓方陣常常遇到的敵人都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不是其對手,馬其頓贏得很輕鬆。

2。馬其頓方陣正面衝擊力強,但方陣的兩翼則是軟肋。由於長矛的笨重,進行橫向防禦時非常困難,密集陣形中的長兵器,很難進行橫向90度的調轉。這過程必然導致陣形的散亂,從而使敵人有機可乘。

公元前197年,在庫諾斯克法萊的一處山丘之上,羅馬人利用他們陣法之中兩翼之間的空隙,插入馬其頓陣法之中,從而打敗了他們。

3。馬其頓方陣的組成形式註定了它的不靈活,馬其頓陣型組織起來很費時間和地形,而到了後期,長槍的長度甚至增加到6米以上,這樣的槍桿子已經完全失去了機動性。

對地形要求高,就無法適應不同地形作戰需求,一旦遇到山地、丘陵之類的,陣型很容易被分割。比如說,先犧牲一小部分部隊詐敗,誘使馬其頓方陣走上山區,導致陣型破裂,從而可以深入到馬其頓陣型內部,將其打亂。

在彼得那會戰之中,羅馬軍團在平原上被馬其頓方陣打得連連敗退,馬其頓人乘勢追擊,追到一處山坡上時,羅馬軍團利用方陣之間的間隙,打入馬其頓陣形中,將他們分解得支離破碎。在陣形之中計程車兵拿著長槍無法近戰,僅有的小圓盾和短劍,根本就不是羅馬重兵的對手,一番惡鬥之後,方陣內已經亂了陣腳,羅馬人直接殺敵兩萬。

總之,馬其頓方陣在當時並不是沒有破解之法,只不過是當時的敵人太弱了。

當他面對機動、靈活的羅馬軍團之後,完全打破了不敗的神話,走下神壇不說,還被其消滅。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WarOH協虎2018-12-10 13:54:42

戰無不勝的馬其頓方陣,羅馬軍團以100多人,擊殺了馬其頓軍2000多人,俘獲上萬人。

馬其頓人使用長矛的時候有一個習慣就是握著矛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地方,那樣也許是當時希臘人單手短矛留存下來的習慣。相比之下中國古代的冷兵器的槍,由矛演變而來,但是他的握法就更為紮實,能拿穩還能更容易刺中目標。扎槍也能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道也能掌握,更好地直達槍尖。

腓力二世憑藉馬其頓方陣稱霸希臘地區,當時他是親自指揮,訓練馬其頓方陣戰術,並且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後來他被刺殺,亞歷山大繼位。當時的波斯帝國傾盡全國近百萬兵力,還是在高加米拉會戰潰敗在亞歷山大指揮的馬其頓方陣下,自此馬其頓方陣也因此讓人聞風喪膽。

這個馬其頓方陣到底有多麼難以攻克?

一方面馬其頓方陣只能近戰不適合遠攻,另一方面這個方陣也是懼怕複雜的地形還有遠攻的器械。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馬其頓軍隊的重灌的步兵的兵器主要是長矛,大概長13-14英尺,後期好像加長到20,還有圓盾,穿著脛甲以及有金屬保護的皮襖,輕步兵的矛稍微短一點,但是圓盾會大點。除了這兩個兵種外還有重輕騎兵,共同組成方陣的整體。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馬其頓方陣的主要作戰方式是利用重騎兵部隊作為戰場上的突擊力量,專門攻打敵方薄弱的側翼或者只要敵方有破綻就進行重點突破,其他兵種部隊負責包抄。重灌的步兵就是正面攻擊敵人,吸引兵力,牽制住他們沒辦法顧及後方。而輕步兵和輕騎兵聯合部隊擔負著掩護中軍重灌步兵方陣側翼安全的重任,據說這樣三者聯合起來就能死死地纏住敵人,並且左邊形成一道運動遲緩的牆,右面是一個能迅速轉換的門,中間就是一個纏住敵人的鉸鏈。這個方陣開創了西方戰爭史上多兵種協同合作的全新作戰模式。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密集的陣型從一開始上場就給敵人一種威懾感。當正面交鋒時一組矛牆對敵人攻擊過去,方陣後面和中間計程車兵又可以舉起盾牌以抵擋敵人射過來的弓箭,再用矛尖穿刺敵人,一名敵兵將受到4~5支長矛的攻擊,沒人能夠阻擋這種攻擊,進而重灌騎兵再往側翼推進缺口,後方的掩護也能使整體在混亂中不受傷害。

但是馬其頓方陣也不是沒有破解的辦法,當時的羅馬軍團就用自己靈活、機動的優勢戰勝了火力強大的馬其頓方陣。

當時的彼得那會戰,雙方出戰的導火線是因為羅馬的一匹馬,馬其頓軍出動44000名步兵和4000騎兵的陣容渡河,前往攻擊羅馬38000名軍團戰士。當時,馬其頓軍出動的精銳部隊,手持六米長的薩里沙長矛。遠遠望去,連身經百戰的保盧斯在回憶時,都說那會的陣容讓他很是驚愕。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當時的羅馬軍團在長矛的抵抗下沒辦法近身肉搏,儘管用利劍砍斷了分散開來的長矛,用盾牌猛烈撞擊他們,想方設法地衝擊過去想要衝斷他們的方陣,還是被馬其頓方陣困住,後面只能趁機四散逃竄到山上。

當時羅馬軍團開始全線撤退到山上,但是就在那時候,突然發現馬其頓方陣只是適用於平地作戰,只要一上山,這個方陣就不能保持原本的陣型。進入山坡之時,方陣在崎嶇的地形開始散亂,在正面暴露了可以攻擊的空隙。當時羅馬軍團的保盧斯馬上將軍團重新編排後,讓士兵迅速突襲敵人的裂縫缺口,展開近戰,其它的羅馬士兵將從側翼和後方進攻馬其頓軍。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近戰中長矛已經是毫無用武之地,並且在亞歷山大之後的方陣的戰術也逐漸僵化,在這種情況下士兵的應變能力不如羅馬軍團兵的。

儘管馬其頓人開始扔掉長矛,拿出短劍和圓盾倉促應戰,但是完全不是羅馬士兵的對手。羅馬士兵手持西班牙利劍,並且都是格鬥能力較強的青年兵,採用的又是輪番接力進攻的戰術,再用長形盾推進,此時完全讓馬其頓方陣開始崩塌,士兵們也是丟盔棄甲地逃命,山上到處都是希臘人的屍體。

據當時統計馬其頓軍損失20000多人,6000人被俘,後期追擊還被俘獲5000人,羅馬人的傷亡僅僅100多。

馬其頓方陣只能說是一個時代的保命符,但是在後期沒有更新他的作戰方式,對於其他地形並沒有適應能力,也是被快速挫敗的原因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軍武次位面2018-03-01 09:14:22

《軍武次位面》為您解答,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要搞清楚怎樣破解馬其頓方陣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做馬其頓方陣吧。馬其頓方陣結合了兩種古代軍陣的特點,一是古希臘經典的重步兵牆形陣,二是伊帕米農達的斜線陣列。

古希臘的重步兵牆形陣我們在《斯巴達三百勇士》裡已經目睹過了,只不過現實中的古希臘方陣相對而言裝備更加精良(絕對不是電影中耍帥一樣的裸男)——馬其頓的方陣槍兵相對於古希臘的重步兵方陣,減弱了槍兵的甲冑厚度,青銅圓盾減小,改為用綁帶掛在脖頸上並用左臂支撐,重點加強作為殺傷力輸出的長槍;而斜線陣列的戰鬥要訣(使自己的精銳部隊首先擊潰敵方的弱勢兵力並使得戰線旋轉)在馬其頓軍中主要體現在大帝的夥伴騎兵與色薩利騎兵的側翼出擊,在伊蘇斯戰役與高加米拉大戰中往往都被用於擊潰敵方一翼爾後卷擊。馬其頓軍隊整體的戰術設計體現出如下圖景:維持正面方陣槍兵戰線的完整性,由重灌衝擊騎兵發起致命一擊。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

搞清楚了馬其頓軍隊的作戰特點,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設計出破解的辦法了:要麼破壞方陣槍兵戰線的完整性,要麼殲滅夥伴騎兵的側翼卷擊。話雖如此,但事實上在馬其頓與繼業者帝國的早期,馬其頓方陣幾乎是不可攻破的,繼業者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往往成為騎兵之間的對決。而在繼業者體系的後期,作為馬其頓軍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夥伴騎兵與色薩利騎兵逐漸崩潰,馬其頓又逐漸退回到了不斷加強長槍長度的邪路上,以至於帝國後期馬其頓方陣槍兵的長槍長度甚至高達6米以上,完全喪失了機動性。最後,在168BC的彼得那戰役中,被丘陵地形分割得七零八碎的馬其頓方陣被盧基烏斯。保盧斯指揮的羅馬共和國軍團從側翼突破,大批馬其頓士兵在羅馬短劍的屠戮下斷臂殘腿一地,安提柯王朝滅亡,馬其頓方陣迎來了最後的末日。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深度工場2017-10-22 07:38:28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灌步兵長矛方陣在當時的世界裡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從歐洲一直打到南亞,都沒有遇到過對手。

實事求是的說,馬其頓軍團確實是在組織、指揮、訓練、協同、裝備上在那個時代都已經達到頂尖的軍隊。一般的軍陣根本無法正面對抗馬其頓方陣。

我們知道馬其頓方陣的核心就是6米長的長矛。前五排士兵平端長矛形成五層有梯次的矛陣,後排士兵以不同角度斜向上或豎持長矛,就是這種以有組織有協同的方式,打敗數量更多的組織協同差的對手。我國古代的花陣,其實很難正面對抗這樣長矛重灌步兵。

那麼秦軍的弓弩呢?秦弩並沒有那麼神奇,一般軍隊弩拉力大約是150-160斤,所用箭不過兩錢,在50步以內強勁有力,發射準確,但是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則很難命中,而且力度下降,不能洞穿盔甲。

而且馬其頓軍團也有騎兵,和裝備投槍和弓箭的遠射程軍團協同作戰。如果想打敗這樣的軍團,其實同時期的戰國趙國騎兵配秦軍步兵弓弩手更加合適。

由趙國遊牧式的弓箭輕騎兵不斷的襲擾,馬其頓軍團讓其得不到糧食補給,無法休息,然後秦軍再利用戰術和地形擊破馬其頓軍團,直接的正面對抗則很難擊垮馬其頓的重甲步兵長矛方陣。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三腳貓HP2017-11-29 23:24:32

沒有破解不了的陣型,尤其是步兵方陣,因為人力有時盡,一旦士兵疲累再好的陣型戰術也是白搭。馬其頓方陣的精髓在於以方陣兵為依託,夥伴騎兵為兩翼展開,長矛兵以密集的隊形集中了兵力與長矛火力,可以在正面肆意進攻任何步兵方陣和制約任何車騎單位,因此才能看起來在當時無敵。但是制約它的因素太多了,一是地形,二是側翼太過薄弱,一旦被限制就會陷於崩潰,三就是大量投射單位的威脅了。從戰例上看,只依靠馬其頓方陣非常容易陷於苦戰,腓力在喀羅尼亞戰役中指揮的方陣兵就曾陷於苦戰,依靠亞歷山大的取勝才轉危為安。馬其頓方陣需要極大的協同性,因此訓練極為重要,不能像一般的方陣那樣隨意徵兵,安提柯王朝在與羅馬方陣的對決中一旦遇到不利的起伏地形陷於陣列脫節時,臨時徵招的公民兵立即陷於混亂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其是馬其頓方陣依靠縱深取勝,加大陣列必然在原有人數上縮短戰線長度,必須依靠騎兵彌補兩翼空檔,在與波斯的高加米拉會戰中若非大流士太過於驚慌的逃離,亞歷山大遲早會被耗死,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亞歷山大其實並不只是依靠方陣取勝。而亞歷山大所有敵人中很少有投射單位特別出眾的,即使是羅馬也是以標槍為主要攻擊手段,像波斯的步兵火力太過雜亂且中亞步兵投射兵器並不像我國那樣具有制度化的製作和使用,因此這一缺點並不很快發現,但是幾百年之後的希臘化國家在中亞與大月氏和匈奴的作戰中潰敗的過程,其實還是騎射剋制步兵的最好範例。

馬其頓方陣在當時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嗎?sniperxyp2017-09-15 01:45:16

首先,如何看待馬其頓方陣在整個戰役中的作用,在雙方對陣的情況下,地形平坦的情況下,馬其頓方陣以其整體作戰的效能,威名遠揚,但是整個戰役或者戰爭並不是僅有雙方對陣的,放在西方的歷史中看,馬其頓方陣的時代,正如中國春秋時代,講究戰於野,但是究其原理,其並不深奧。而同時期的春秋,已經不僅僅是擺開陣勢對戰,而是已經開啟了孫子兵法的攻其不備的時代,在這樣的戰爭形態下,這樣的方陣顯然不如城池對於整個戰局的作用大,也不如城池的支撐牢固。在以城池和要塞為基礎的戰爭要點下,機動性遠比方陣有用,馬其頓方陣之所以能有名聲,是因為其有適合其施展的戰爭出現,而這種戰爭也只有在智商尚未開化的西方才能長時間的出現。但歷史具有諷刺意味的卻是,西方的戰爭形態的推進卻是野蠻的羅馬人帶來的,羅馬人戰勝希臘人,依靠對我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武力,還有戰爭形態的改進。

其次,馬其頓方陣就像後世出現的坦克叢集一樣,這個是時代的產物,實際上即便是坦克的時代,在朝鮮和越南的戰場上,其也無用武之地。即便在坦克大行其道的ww2,在不列顛,太平洋,西西里,甚至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坦克叢集任無用武之地。還稍顯累贅。至於到了中東戰場上了,大批次的坦克也就意味著大批次的損失,雖然仍是陸軍主站裝備,可是你搞一個坦克叢集試試?恐怕不會再有人做這樣的傻事,同樣,馬其頓方陣也是這樣,當戰爭形態轉移到了圍繞城池開展的時候,馬其頓方陣難道可以用來攻城?還是可以用來奔襲?

其三,回到馬其頓方陣的戰績上看,無疑是亞歷山大東征為期輝煌頂點,而其輝煌的原因確是其穩固如山的戰場表現附在了一個個輝煌的勝利之下,其能出站就已經不易,再苛求其無敵,實在是沒道理。

還是中國的古代道理深刻,陰陽生生不息,強者必有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