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劉原師者情懷2021-09-04 07:28:13

教育學者顧泠沅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策略有兩類,一類是顛覆性突破,另一類是組合性突破。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前者針對問題、創意鮮明、登高疾呼、轟轟烈烈,但容易執其一端,引發鐘擺現象;後者瞭解以往、看懂現在、殫精竭慮、潤物無聲,但它需在眾多成功的碎片上做出整體性歸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把珍珠串成項鍊’”。在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後,我們應該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讓我們首先分析先期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型別。毋庸諱言,先期的成功典型基本來自薄弱的農村學校,如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這些學校“窮則思變”、“破釜沉舟”,以課堂為突破口,強力限制教師的授課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砸掉講臺鬧革命”,從而推動學校層面的深化改革。這些典型學校的共同特徵:一是師資薄弱,困難重重,學校陷入“生存危機”;二是校長強勢,雷厲風行,敢於“壯士斷腕”;三是模式統一,強制執行,改革方式“疾風暴雨”。可見,先期改革基本屬於“顛覆性突破”。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然而,相對於“為救亡而改革”的典型來說,大部分學校師資力量相對較好,學校發展穩中有升,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認可,並沒有生存危機。如果單純模仿上述學校經驗,採取“顛覆式改革”,勢必帶來風險。

在課堂教學進入深度改革階段後,走“組合性突破”的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組合性突破”需要循序漸進、組合最佳化。我們的教育往往過於急切地盼望出成效、成正果,能夠“立竿見影”,缺乏期待與從容。其實,課改也是“慢的藝術”,不可能“不改則已,一改驚人”。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組合性突破”需要科學相容、智慧施教。其實,傳統教學中也有許多精華,比如注重傳授系統知識、倡導啟發式教學、利用“變式練習”培育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等。因此,對待傳統教學應揚棄而不應拋棄,利用現代教學理論加以改造,把傳統教學的特色與優勢發揚光大。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組合性突破”需要借鑑創新、繼承發展。對於先期課改經驗,既不能“比照葫蘆畫瓢”,只顧形式不得實質,也不能“不加分析地批判”。只有不斷超越,才能走向卓越。深度改革應該善於汲取先期課改的一切營養,揚長避短,“借鑑而不盲從,創新而不越軌”,讓課堂教學改革走向健康的發展道路。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深化階段,選擇顛覆,還是組合策略實現突破呢?

深度改革的路徑選擇:最佳化組合——集“傳統”與“改革”之長,提煉校內外課堂“成功碎片”,建構具有民族特色與現代意識的本色課堂;教學平衡——師生雙主體,教學兩平衡,讓兩者有機統一;迴歸基礎——追尋課堂基本元素,迴歸學生思維發展,遵循教學規律,不搞極端創新;志在高遠——立足培養現代社會合格公民,力求讓“生命活力”與“學習成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