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文國禮12018-06-03 21:57:0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代諸子百家,更是各有所長,各執己見,後來獨尊儒學,但並未能改變中華文化以人為本,多元統一,並行不悖,多層面發展,多學術並存,而且多元發展的局面,儒釋道,法墨名,陰陽雜,均歷數千年而不衰,墨家學術,需在歷朝歷代並不是主流價值觀,但仍然影響巨大,其兼愛尚同的思想,是歷代人民反獨裁,反嚴法,求利民,講平等,求功利,去悖偽,講道理等等方面都有專長,特別是經過幾個階段的發展,到了具墨經之時,可以說墨家學術已經是具有了嚴密邏輯體系的哲學思想體系了,可以說已經與儒家道家法家齊平,成為了主流社會思想之一極。

本題目將尚同與極權與分權相比較,似有不當,有點誤導之嫌疑,墨象合同異,萬物畢同,但是更講汜愛萬物,天地一體,同中有異,經上講同,重體合類四象,經說上解釋同,二名一實,重同也,不外於兼愛,同與異相反而相生當者勝也,誰說得對聽誰的,並非尚同而獨矣。謹此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當年青山2018-05-16 21:44:07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主義”。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尚同”意思是:人們應該組織起來,一鄉聽鄉長的,一國聽國君的,天下人都聽天子的。簡言之:就是服從最高領導的一言堂。從這種學說裡,我們可以窺見墨家軍事團體的管理精神:1。服從(鉅子:老大)2紀律。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尚同是墨子針對戰國諸侯自立為王,大國吞併小國,天下四分五裂的亂象,提出的政治主張。因為只有集權的統治才能避免分權的混亂局面。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墨子認為人們處於氏族部落的上古時代,沒有國家的法規和道德制度。一旦有什麼事情需要集體的力量完成,人們就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正所謂,眾口難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話是真理,別人的話是放屁。於是人與人之間就容易打“嘴炮”,浪費了口水,做事效率還低。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因此,人們逐漸意識到,事情總是辦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想法太多,而沒有統一的意見”就像“家裡鐘太多,但都有時差,反倒不知道準確時間了”。可是每個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腦子比別人笨,有了集體事件,每個人還是要發聲。那該怎麼辦呢?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真理雖然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但選票權往往掌握在多數人手裡”。於是,人人紛紛投票選出自己心中的天下最賢之才。誰的票多,誰說話就算數。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墨子認為,選出來的“賢人”主要任務是監察天下人的行為:獎賞實行“兼愛”者,懲罰不實行“兼愛”者。並且,提出“上同而不下比”:一切按照上面領導指示來做,而不依照下面想法亂為。所謂的好和壞,也要看領導的是非為標準。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想要有效做到這一點,國君必須是“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威,不容任何反駁意見;而國家必須是“集權主義”。否則國家和國君的設定就沒有實際意義。

當年文化,當年歷史,聽當年青山娓娓道來。歡迎朋友們交流和關注!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槓精大叔2017-11-12 17:22:17

尚同篇是在批評儒家上同說的基礎上,提出 選天子 和透過案例法以鄉治其鄉、天子以身戴行(首先遵守法律)的尚同法治體制。並且墨家在經下篇明確指出法律為什麼要尚同。原因是尚同的法律能夠彌合各方(包括地方 家族等等)。經下篇又指出如果官方法律不符合人們的觀念,那麼人們自動執行的仍然會是自身觀念,那麼法律就等於不存在。所謂尚同與尚賢一樣。尚賢篇說,舉公義,闢私怨。將義舉出來,成為公義。是所謂尚。再用這種公義要求人們執行。是為尚同。尚同篇指出,這種法律的性質實際是人們的“約”,當今說公約。所以執行這種法律實際是在考察人們是否守約。墨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契約觀點看法治的學派。經上說,君臣萌,通約也。君王同樣是天臣。墨子說,天下之人皆天臣也。君王的職責(萌)是使人們的“約”得以通行。

注意,讀墨子時不要讀孔儒改訂的版本。而要讀目前發現的最早官方版本——白雲觀藏道藏太清部墨子。孔儒畢阮 孫怡讓 梁啟超等改訂版本,改動太大。其中墨經改動了60%。面目全非。我前面說的東西,都看不到了。而目前一字不改訓詁墨子書的,只有《墨子經義釋詁》。網上有下載。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楊朱學派2018-06-03 15:47:06

儒家提倡,一種思想為主導,多種思想並存。孔子謂之:求同存異。

法家主張,讓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法家字典裡的良民,韓非子定義為——寡聞從令。

墨家提倡尚同,即只有一種思想,一個主義,一個絕對權威。這就是尚同。

墨家思想的具體實踐,在電影《致命拜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中了外星病毒的人,只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建立一個沒有戰爭,不分彼此的完美世界。他們的世界個人絕對服從集體,舍小家,顧大家。人人毫不利己,無私奉獻。他們的世界還容不下異類。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

墨子尚同思想的導向是集權還是分權?武俠哲學2018-05-19 18:01:06

那自然是集權了。

《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文相非也。……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墨子認為,國家之亂,在於「人異義」,在於是非標準之不統一。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於是就起了爭端衝突,相互非議攻伐,最終的結果就是「若禽獸然」。墨子認為在沒有政治制度建立起來的遠古蠻荒時代,人們就各是其義,因而需要「政長」,以統一天下之義。天下一義,是非標準統一了,人們也就沒有衝突爭端了,天下也就大治了。

墨子以政治制度未產生之遠古時代是混亂的,由此而引出其尚同之說。這一點和霍布斯有點類似。霍布斯也以為遠古時代是混亂的,國家制度建立後才有了秩序。只不過霍布斯認為遠古之所以混亂,是因為人之自私,利益有衝突,所以要透過「契約」建立國家,才有秩序。墨子則認為遠古混亂在於是非標準不統一,因而需要一個「政長」統一標準。

立政長,是為了統一天下之義,則天下之人,亦只有聽從此政長之義了。

《墨子·尚同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墨子·尚同中》:「尚同義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

墨子主張建立絕對權威的統治,以為上下一義,則天下大治。而其核心在於對上級的絕對服從。

那麼國家如何保證「尚同」呢。如何確保下面的人對上級的絕對服從?曰:賞罰。

《尚同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

《尚同下》:「是以遍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避其毀罰,」

服從上級的,就賞他,不服從上級的,就罰他。「富貴以道其前,明罰以率其後。為政若此,唯欲毋與我同,將不可得也。」(《尚同下》)。墨子認為,只要善用賞罰,則政長統一之義,就能通行天下。

運用賞罰手段以使下民服從,墨子認為理想的狀態是:天下之人互相監督,隨時舉報。「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這樣的結果是:

《尚同中》:「數千萬裡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是以舉天下之人皆恐懼振動惕慄,不敢為淫暴,」

天子何以能如此快速的知道呢,因為全國人民互相監督,隨時舉報,全國人民都是君主的耳目:

《尚同中》:「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視聽,使人之吻助己言談,使人之心助己思慮,使人之股肱助己動作。」

既然統一天下之義,又以賞罰為確保萬民對上級的絕對服從。君主之賞罰,也即是非善惡的標準。君王所賞的,那就是百姓讚譽的。君王所罰的,那就是百姓唾棄的。

所以想象一下墨子所以為的理想社會狀況是怎樣的:必須絕對服從上級,不能有違。上級之命令就是是非之標準。人人互相監督,隨時舉報,活在所有人的監督當中。千萬裡外鳥不拉屎的一個旮旯,說了句大不敬的話,立刻就被捉拿歸案。舉報的人受賞,人人羨慕。被抓的人受罰,人人唾棄。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而這是墨子的理想社會。

墨子在他的尚同學說中,預設君主總是對的。在君主總是對的情況下,君主所同之義,亦是正義。這種情況下,尚同有何不好呢?墨子所有理想社會的構想,都基於君主總是對的前提來立論。但問題是,如何確保君主總是對的呢?墨子認為是「天志」。因為所謂「尚同」,君主最後也要上同於「天志」。

以「天志」來確保君主總是對的,顯然是不靠譜的。墨子亦發現了當時社會情況。雖有政長,可是君王所賞的,正是百姓所惡的。君王所罰的,正是百姓所喜的。墨子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由於「義不同」的緣故。

《尚同下》:「何故以然?則義不同也。」

所以這種情況,墨子認為首要的在於「同義」。而如何「同義」呢?還是賞罰。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義」是什麼。按墨子之前的意思,「義」是由君主所定的。今君主所定之「義」,和百姓之「義」不同了。怎麼辦呢?墨子於是提出了一個標準,那就是有利於國家,又落到了他一向的功利主義立場。

凡有利於國家的,就得賞。不利於國家的,就得罰。可是有利於國家以及不利於國家的標準,還是由君主說了算。所以面對君主賞罰與百姓好惡不同時,墨子認為是上下不同義,而要以是否有利於國家為標準統一上下之義。然而這個標準是蒼白無力的。

墨子之尚同,是非常嚴格的控制系統。墨子立論的前提,是預設君王總是對的。那麼尚同自然是一有秩序之社會。墨子以「天志」來確保君主之正確,顯然是無力的。而面對事實之上下不同義時,墨子又以是否有利於國家來作為統一義之標準,亦是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