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殺晁錯是不是體現了漢景帝軟弱妥協無能的一面?塵埃落定988842712018-02-10 06:30:27

你錯了,恰恰體現了景帝權謀決斷的一面,殺一個晁錯,消糜了一場大亂,何樂而不為!

漢景帝殺晁錯是不是體現了漢景帝軟弱妥協無能的一面?西南門吹雪2018-02-09 22:26:31

柏楊曰: 人稱晁錯先生是“智囊”,看他種種方略,確實是“智囊”;唯一的遺憾是他的胸襟太窄、器宇太小,指尖剛觸到權力,便急吼吼公報私仇,要把對方滿門抄斬。政治家必須有三分混沌,才能把反對力量稀釋到最低限度,一定要把賬算得清清楚楚,去年張三瞪了我一眼,前年李四踢了我一腳,對方為了自保,自不得不奮起反擊。反擊失敗,不會有再大的損失;反擊成功,晁錯便是一個榜樣。他如果不先向袁盎下手,袁盎何至狗急跳牆。政治家固然不能沒有敵人,但絕不努力製造敵人。 正因晁錯不是一位政治家,所以才建議皇帝出去打仗而由自己坐鎮京師,把皇帝置於險境而自己穩享太平,可謂荒唐得離譜。劉邦可以出征,而請蕭何留守,但那要出自他的自願。劉啟不過一個嫩娃兒,他怎有那麼大的膽量?至於忽然又要割兩個城市給吳國,事屬蹊蹺。我認為那可能是晁錯的一種謀略,而被劉啟斷章取義。但不管怎麼吧,晁錯顯然臨危已亂。葉公以畫龍聞名於世,一旦真龍駕到,幾乎把他嚇死。晁錯在文字上預卜吳國必反,看起來心有定見,一旦吳國真的起兵,面對那麼多複雜難題,其中最可怕的一個難題是:中央軍可能戰敗,中央政府可能崩潰。於是,方寸不安,遂掌不穩舵。高階知識分子很容易陷於這種窘境,因為說話容易,寫文章容易。 然而,晁錯卻是忠於劉啟的,為了和平而犧牲晁錯,可以理解。但不理解的是,為什麼教他死得那麼悲慘?砍頭也行,何至腰斬?腰斬之人,因沒有傷及心臟,上體仍然在活,清王朝一位官員在腰斬之後,用手沾自己的血,在地上連寫“慘慘慘慘慘慘慘”七字,聞者垂淚。晁錯在劉啟還是孩提時,便在身旁陪伴,以後言聽計從,寵信有加。即令有過,處死已經足夠,殺就一殺了之,照樣可以向吳國表態,何至指定用此酷刑?甚至“無少長皆斬”?古人云:“伴君如伴虎。”事實更為嚴重,在極權政體下,伴君簡直像坐在百步蛇的毒牙之上。 劉啟從決定到執行,中間有十餘天時間,仍跟晁錯在一起商討軍國大計,不知道每天面對獵物時,劉啟心裡有什麼反應。更使人毛骨悚然的,是晁家的鉅變,父子夫妻兄弟姐妹,霎時一堆鮮血人頭。晁錯並非大奸巨惡,手握兵權,何用如此閃電手段?鼓兒詞有言:“說忠良,道忠良,忠良自古無下場。”數千年傳統文化,化作三句唱詞,令人興悲。 ——摘自《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