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阿星與阿發2019-03-13 12:54:50

景帝削藩肯定不是一盤小時候下棋引起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一,為何會有藩王?

首先從時代背景說起,春秋戰國時代,供奉周天一,周朝裂土封王,幾百年的歷史中,中華大地上大大小小國家都在進行兼併戰,剩下戰國七雄最後以秦滅六國大一統為終結。秦始皇為了避免封王導致的利益爭奪,首創實行改革郡縣制,但是無奈始皇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壽命太短,秦朝也二世而亡。

究其原因,是由於郡縣制確實太過於超前,並且跟隨高祖劉邦打天下的大功臣們也都守舊封王思想,因此出現了郡縣+藩王並存的特殊政治體系。再後來異姓王都被劉邦滅了,劉邦在總結秦亡的歷史教訓時,認為秦亡的原因是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為王。因此,他在異姓諸王的舊土上又陸續分封了九個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史稱“同姓九王”,並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

二,藩王存在有何意義?

漢初的同姓諸侯國,土地遼闊,戶口眾多,但由於同姓諸王與高祖血統親近,效忠漢朝,起著拱衛中央的作用,因此這時候是因為國家太大,分封藩王可以方便管理。

三,為何要削藩?

首先封王就像周天子封王一樣,出發點在一開始是好的,由於直屬血緣關係,被分封的諸侯王都會同心同德共同把國家建設強大,但是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情況就不一樣了,親戚已經生疏,情感聯絡已經淡泊。

一開始削藩的從漢文帝就開始了,只不過他是在不動聲色的削藩,比較強大的趙國趙王(文帝的弟弟)死後,文帝很伶憫弟弟,就把趙國一拆為二,封他的兩個兒子當了王,這種結果,表面上是一種恩賜,其實就是後世推恩令的實踐,因為這等於是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因此,當中央集權逐步穩定的時候,削藩是必須的。

四,景帝為何要削藩?

上面我們已經證實了削藩是必須的,那麼為何景帝開始大力推行,而不是等後代來完成?

第一個原因,攘外必先安內,北方的匈奴日益強大,經常來襲擾漢邊境,自高祖白登山被圍以來,漢朝一直都是委曲求全的和親政策,但是出擊匈奴又擔心國內局勢不穩,畢竟各個諸侯王勢力都還很強大,因此必須還要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第二個原因,諸侯王已經越來越強大了,因為各諸侯國自己有鑄造錢幣的權利,特別是吳國盛產銅礦,財政收入都已經超過了中央政府。這樣下去,勢必又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王勢力過大就會開始兼併戰爭,國家又會陷入動亂,因此趁還未爆發的時候削藩是最佳的選擇。

最後,史大夫晁錯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景帝表示如今形勢乃“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禍小,不削禍大!”,因此景帝開始削藩!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生活裡的樂子2019-03-12 16:05:09

漢景帝削蕃是由於厲害關係決定的,這不能不提到秦始皇為避免周朝被諸侯國尾大不掉採取了徹底消除分封建國的制度,實行了郡縣制,從此中國開始走向了中央集權制,但秦末的動亂,秦朝迅速滅亡,劉邦卻有了另外一個教訓,就是保留一部分分封制,目的就是希望避免秦末在遇到反對勢力沒有家族勢力拱衛導致迅速滅亡的後果。分封制的好處是在建國初期,親緣關係近,開國君主大都比較能幹,可以震得住這些諸侯,但隨著時間的發展,血緣關係俞遠,諸侯國會慢慢做大,給中央政府造成威脅,讓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感到這些諸侯如刺在喉,不除不快。需要說明的是,劉邦分封的這些諸侯在減除諸呂的鬥爭中的確起來作用,因為有這些諸侯的存在,功勳集團雖說握有軍隊,行政等權利的情況下,不敢貿然篡位,同樣諸侯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決定新君是誰,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但文帝登基之後,諸侯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負面效應卻越來越大,讓中央政府寢食難安,對諸侯採取措施,消除隱患,是必然的事,與有沒有景帝作為太子時那次下棋關係不大,那個只能說是導火索,甚至算不上導火索,無論誰當時坐在景帝的位置上,都會考慮削蕃的事,也只能這麼這麼做。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萌萌噠歷史2019-03-12 16:51:26

西漢建立之初,劉邦總結秦朝短暫而亡的原因時,認為秦沒有分封同姓諸侯是一個重要原因,於是他分封了多個劉姓的諸侯王。但是分封諸侯的弊端在文帝時期已經非常明顯,畢竟文帝就是諸侯上位的。曾經做過諸侯,文帝自然知道諸侯的想法,他繼位以後一直都有要削藩的想法,賈誼上書的《治安策》也主張削藩,文帝很是重視他的意見,但是苦於沒有合適的時機。景帝作為未來的君主,肯定和其父親是同樣的想法,從後來景帝採納《削藩策》就可以看出。這是還是太子的劉啟也是年輕氣盛,遇到一個同樣年輕氣盛,且蠻橫無理的人自然是不服的,在博弈局中,劉濞兒子惹惱了劉啟而且又加上他對待藩王的態度,劉啟會殺他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後文帝對此事也並沒有多重視,藉以表明他抑制藩王的態度。歷史王朝中的事件每一件都不是僅僅只有表面那層意思,肯定會牽扯到深層的政治上。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最美的露兒2019-03-12 14:24:57

漢文帝初期,吳國與中央政府之間發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在長安參加朝會時,由於博弈爭執,無理耍賴,態度驕橫,被漢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以博局擊殺。

下棋也好,遊戲也罷,就是圖個娛樂,刺激,可劉啟當時年輕氣盛,被劉賢的無賴行為氣的忍無可忍,拿日棋盤就把劉賢斃了,身為皇太子的劉啟竟這麼做,就連漢文帝都有些吃驚,皇太子這事怎麼了?劉賢作為當時劉濞的唯一的兒子,倍受寵愛,就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被太子殺了,劉濞在納悶的同時心中更是憤怒,痛失獨子,使吳王劉濞對中央政府尤其是劉啟產生了強烈的憤恨,為子報仇雪恨的決心已下。

吳國太子無罪被殺,朝廷應妥未善後,安撫人心,可朝廷僅僅是把屍體運回吳國,劉濞憤怒的說:“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又涼其運回長安埋葬。同時劉濞還做出了一個向中央政府叫板的大膽的欺君行為,:稱病不朝。在稱病期間,劉濞利用吳國的優勢,大量私鑄銅錢,開發海鹽生產,並招納工商,使吳國逐漸民富國強,至此他的野心開始膨脹起來,不斷擴張割據勢力,為死去的兒子報仇,同時謀劃篡奪皇位。

劉啟繼位後,尤其是仇人當上皇帝,使劉濞的仇恨之火進一步燃燒,奪權的慾望再次膨脹,同時,漢景帝看到分封的諸侯王日益驕橫,目無法紀,對他這個新皇帝不夠重視,決心削減蕃國,加強中央集權,他接受晁錯的建議,開始逐步削奪封地,當漢景帝把矛頭逐步指向吳國時,劉濞大為憤怒,覺得是該採取行動了,漢景帝三年,劉濞聯合楚,趙國公開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叛亂中,劉濞也不忘玩了劉啟一把,他謀劃了“清君側”的戰略,以殺晁錯為條件和中央談判,欺騙劉啟殺了晁錯,可是晁錯的腦袋並沒有退掉劉濞的叛軍,受到欺騙的劉啟終於醒悟了,他想到了當年痛失愛子的咬牙切齒,他決定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吳王劉濞兵敗逃跑中,被受到漢景帝策反的吳軍中的東越人誘殺,將首級送到了漢景帝的年前。至此,吳國亡了,中央集權鞏固了,想起自己當年拿棋盤打死劉賢的舉動,劉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景帝削藩是因為一盤棋的原因嗎?使用者18863846664595002019-03-12 14:35:23

消藩大勢所趨,漢文帝未以致消藩七王之亂、晉武帝未消藩有八王之亂,明成祖由藩王登頂而獻文帝落難,再加上康熙帝消藩(康熙如果不消藩,很有一壺夠他喝的),中國歷史上,消藩此起彼伏。

按照黃仁宇老先生的說法,中國必須大一統,這是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所決定的,所以中國歷史如是說:分久必合。打天下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會分封天下,但是這分割出去的一塊一塊的天下,很難單獨成為一個良性的迴圈系統,或者難以自顧,必須求諸於外;或者聲勢漸長,野心勃勃。而中央集權又是調配資源的重要手段,如此,各路藩王勢必成為集權障礙,不清理不足以平天下。

該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