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歌和陝西民歌的特點各是什麼?aa12558672019-08-06 13:30:29

陝西民歌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很遠,《詩經》中的《秦風》、《豳風》,都是陝西境內的民歌,這些產生於陝西的古代詩篇佔全部《詩經》的百分之五十左右。陝西民歌的音樂風格以秦嶺為界,陝北、關中、陝南三地域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徵。陝北民歌旋律簡潔明快,有鮮明的空間感,粗獷、高亢、灑脫;關中民歌在粗獷、高亢的格調中增添了抒情敘事的特徵和戲劇性色彩;陝南民歌音域狹窄,旋律婉轉細緻。陝北民歌主要有榆林小曲和信天游。榆林小曲,原是一種介於曲藝和民歌之間的藝術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於陝西榆林一帶,到現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取坐唱形式,一個人單唱,間有對唱或對白,男扮女聲,真假嗓結合。伴奏樂器以揚琴為主,另加琵琶、箏、三絃等彈撥樂器,也有時加用月琴或京胡。打擊樂器用一隻小瓷碟。唱段多為帶敘述性的抒情小曲,具有明顯的江南民歌風味,在流傳過程中,一方面保持著傳統特徵,一方面又吸收了陝北當地的民歌小調,如此便形成了南北一體的新藝術品種,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信天游”,又稱“順天遊”“小曲子”,流行於陝西北半部及寧夏、山西、內蒙古與陝西接壤的部分地區。以往,由於交通不方便,這裡的生產、經貿全靠驢、騾馱運,當地把從事此種勞動的人稱作“腳戶”“腳伕”“趕腳的”。“腳戶”長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溝壑間,便順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娛。他們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作為一種風格個性都很強的山歌品種,“信天游”的基本特徵是結構短小簡潔,曲調開闊奔放,感情熾烈深沉,具有濃厚的抒詠性。它的詞曲僅有上、下兩句。唱詞上句起興,下句點明主題。如“馬裡頭挑馬不一般高,人裡頭挑人就數哥哥你好”。代表曲目有《腳伕調》《蘭花花》《趕牲靈》《橫山下來游擊隊》《見面容易拉話難》等。紫陽民歌是陝南民歌有代表性的曲種。紫陽民歌語言形象生動,曲調優美動聽,演唱潤腔方法和調式音階用法都獨具特色,特別是任河一帶,因其山谷縱橫,有空谷迴響的效果,所以,喜歡甩高腔,吼山歌。而漢江沿岸則喜歡哼小調。山歌,在民歌中佔大多數。山歌是勞動人民真實情感的表露,歌詞有很多是勞動中即興而作的。 小調詞曲比較固定,多用平腔。風格特點是:曲調細膩流暢,旋律優美動聽,節奏平穩細碎,音域較窄,表達的情緒文秀氣,帶有訴說性。其調式以五聲徵調式為最多。角調式未發現。花鼓子、八岔是紫陽流行較廣的民間口頭藝術形式,二者聯絡密切,習慣上將二者並列。花鼓子屬即興而作,有些好的口頭作品經長期傳唱而得以保留。花鼓詞結構一般是每段7字4句,少部分5句的最後一句為5字。有時在第2句後插入數板詞,而使篇幅打破限制。花鼓子伴奏鑼鼓各地都是三板式:唱完1、2句打頭板,唱完第3句打二板,結束句打落板,旋律為徵調式,但有上河調,下河調之分:漢江上游各地為上河調,下游為下河調。高山區曲調粗獷、高亢而旋律性差;低山區曲調細膩,裝我舳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