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user16876921500292018-03-17 20:50:46

看你怎麼想了,“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你是願意和君子合作交流還是和小人合作交流,一個人被打上小人的名稱基本就完了,長遠來看君子可能吃虧也有可能賺了名聲,小人可能賺了利益但是損失了名聲。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職場韜略2018-03-18 11:10:40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人世險惡,有時候我們只能委曲求全,但這絕對不應該是一個真正有信仰之人的處事之策!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得罪君子、不去得罪小人,甚至還總結為人生經驗,是這個社會變得險惡了,還是我們都放棄了為善的念頭。

一、得罪君子,

不得罪小人,對君子不公平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

本來是君子去惡從善,光明磊落,甚至幫助我們,我們卻因自身利益的考慮,得罪君子,心中必然有愧,這對為善之人不公平。

二、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對小人不公平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

本來是小人之錯,我們本來應該與小人理論出個一二三,去懲治小人,但卻去得罪君子,誰去懲治小人?這對為惡之人不公平。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

社會縱然會有險惡,但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

堅守自己內心的善良,為善去惡,我們這個社會的君子才能越來越多,小人才能越來越少。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喵了個爪爪2018-03-17 21:12:48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已經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言。 這句話的由來,有這樣一段典故!

唐朝時,大將重臣郭子儀晚年退休後,在家忘情聲色來排遣歲月。那時候,後來在唐史《奸臣會傳》中列名的宰相盧杞,還只是一個尚未成名的小角色。

有一天,盧杞前來拜訪他。他正被家裡所養的一班歌伎們包圍著,得意地欣賞音樂,一聽說盧杞來了,郭子儀馬上命令所有的女眷和歌伎,一律退到大會客廳的屏風後面去,一個也不準出來見客。

郭子儀單獨和盧杞談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們奇怪地問他:您平日接見客人,都不避諱我們在場,談談笑笑,無所顧忌。為什麼今天接見一個書生,卻要如此慎重呢?郭子儀說:“你們不知道,盧杞這個人,很有才幹,但他心胸狹窄,睚眥必報,而且他的長相很難看,半邊臉是青的,好像廟裡的鬼怪一樣,你們女人最愛笑,平時沒有事都要笑笑,如果看見盧杞的半邊青臉,一定忍不住要笑,你們一笑,他就會記恨在心,一旦得志,你們和我的兒孫,就沒有一個活得成了!”。

不久,盧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過去那些看不慣他或得罪了他的人,他一律給以殺人抄家的報復。唯有對郭子儀的全家卻很寬厚,即使郭家人稍有些不合法的事情,他也曲為保全。

在盧杞看來,郭子儀對他一向都是頗為重視的,因而便大有感恩知遇的意思。

關於句話還有比較多的典故,總的意思就是說君子心胸廣闊,有容乃大。小人心胸狹隘,瑕疵必報。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

莊子說過: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以前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太裝13,現在想想,其實另藏玄機。

君子和小人,往往就是一念之間,如同“善與惡”。很多時候,都是在出現問題之後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心胸如何。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

君子,看的是未來,不會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去肆意的貶低,踐踏,侮辱一個人。即使你得罪了君子,要幹,也是明刀明槍的,並不會對你暗地裡使絆子。和這類人交朋友,你不會後悔的。

小人,看的是眼前,如果他的利益受損,會千方百計的奪回來,甚至有“我得不到,其他人也不能得到”的想法,人前人後倆面臉,在你最放鬆警惕的時候給你致命一擊,這才是最讓人害怕的,這類人,保持距離,勿深交。否則你會後悔的。

所以,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談不上是否公平,只是告訴你,為人處事的準則!

經常聽到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這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