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做不出來古代的詩詞歌賦?藝術世界人物誌2020-08-12 21:38:15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值得認真來回答一下。

你說的古代詩詞歌賦,應該主要是指唐詩宋詞,先秦文學歌賦了。當然,其它朝代也有好的,但量和質已經不在一個級別上了。

為什麼現代人做不出來古代的詩詞歌賦?

比如元明清,也算是古代吧。近代歷史是以1840年為界,那我們就說從元朝1271年立朝到1839年這568年的詩詞歌賦吧。這500多年,不能說沒有好的詩詞歌賦了,但是從質和量兩方面講,是不是比秦漢文賦、唐宋詩詞差了很多,當然了元朝有元曲戲劇,明清有文學小說。

出現這種情況,你說為什麼呢?如果指問者能思考明白這個問題,你問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文學的形式往往是社會生產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好的文學形式是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形態與發展水平而獨立存在的。所以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形式與文化文學藝術氛圍。

又比如宋朝的詩歌水準肯定不如唐朝,但宋朝出現了另一個文學形態的宋詞,卻可憑宋詞可以呈顯文學史上另一座高峰。為什麼唐朝不能呢?

為什麼現代人做不出來古代的詩詞歌賦?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出現,那必定有前朝數百年的積澱與發酵,在某個歷史時點就會出現高峰。這個高峰一旦出現,後人再想超越是極其難的。後代只會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其它的高峰。如明清的小說從文學描寫上,對唐宋詩人文學家不難吧,為什麼唐宋詩人文學家寫不出來呢?不說寫出來,僅這種小說的宏大結構他們就沒辦法,因為前一朝沒出現過。繼承與創造是根與枝的關係,根都沒有,何來枝葉呢。

我再用其它藝術形式來進一步闡釋這個問題,提問者就能更加豁然明達。

比如書法藝術,當今資訊如此發達,什麼書帖碑文,我們現代人都能輕而易舉獲得去學習臨摹。但為何出不了如王羲之、王獻之、張芝、張旭、懷素、顏真卿、黃庭堅、趙孟頫等這樣的大書法家了呢。書法家是不少,但當今有人說超過他們了嗎?

沒有,要超越他們談何容易。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古人都是用毛筆,現代人用的是鋼筆。是嗎?

為什麼現代人做不出來古代的詩詞歌賦?

明、元、清三代用的是鋼筆嗎?不也是毛筆,為何不能超越“二王”呢。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高峰或藝術形式,而不是古人太有才有天賦,是時代社會決定的。

你若說現代人不如古代人有文化,有天賦,那現代人不是連月球都登上去了麼。古人呢,只能“把酒問青天”。

所以,我們不能用古人某方面達到的高峰,來否定我們現代人;也更不能用我們現代人完成的壯舉,去否定古代我們的先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禮讚我們的先人們在某些領域所達到的高度,又能欣賞我們現代人所完成的古代人的“常娥登月式的夢想”。

喜歡我的回答麼?喜歡就關注,我是“藝術世界人物誌”作者江南之春。歡迎與你交流!說出你的見解,我們今日頭條天天見!(完)

——江南之春2020年8月12日於墨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