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要稍微留意觀察就會發現,我國的各類建築物,不管是宮殿古蹟,還是普通民居,大多以坐北朝南為主要朝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是以下一些原因:

01、氣候風向特點

房子是給人住的,住的人要舒服,首先得保持良好的室內通風性。讓新鮮空氣容易吹進來,同時把室內產生的溼氣、臭氣吹走!

我國地處北半球,亞歐大陸板塊東側,太平洋板塊西側,印度洋板塊北側。

夏季的時候(如下圖所示風向),我國的氣候風向是吹從太平洋上來的東南季風和印度洋上來的西南季風。

房子為什麼要“坐北朝南”才好?

冬季的時候(如下圖所示風向),正好相反,氣候方向轉變為吹從極地、西伯利亞方向來的北風和西北風。

房子為什麼要“坐北朝南”才好?

基於這樣的風向特點,把房屋建蓋成坐北朝南(俗話就是南北通透)的好處就顯露無疑。夏季吹東南風、西南風,則房屋很容易迎面溼潤、涼爽的季風,季風從南面進屋後,將屋內的溼氣、臭氣從北面窗戶帶走,留在屋內的就都是新鮮空氣,無疑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

同樣的,冬季到來以後,吹的是北風和西北風,同樣可以帶來新鮮空氣,將屋內的溼氣、臭氣從南面窗戶帶走。

如此一來,不管是哪個季節,整個屋子的通風性就都非常的好,室內的溼氣、臭氣都不容易在屋內滯留,影響人體健康。

02、地理採陽特點

我國地處北半球,多數地區在北迴歸線附近,從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角度看,夏至日(最熱)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冬至日(最冷)直射南迴歸線。

也就是說,將房屋建蓋成坐北朝南向,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房屋日照時間;北向的話,基本是終年無日照;東向曬早,西向曬晚,都不如南向日照時間長。

分季節看,夏季的話,西向日照過晚,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室內都還沒涼快過來,悶熱難以入睡;冬季的話,北向無日照,陰冷難耐;東向日照過短,偏寒冷。

綜合比較,南向是最優方案,一年四季的日照足夠,但又不至於日照過晚,是最利於人體居住的。

房子為什麼要“坐北朝南”才好?

03、風水講究

風水學在建蓋房子上要求坐北朝南、藏風聚氣!

房子是用來給人住人,得講究風水,從而讓房子更適宜人居住。從風水學角度看,北面寒冷,屬陰;南面溫暖,屬陽;山北水南屬陰,山南水北屬陽;陰陽協調,就是好風水。

如何做到陰陽協調?

大的原則就是趨暖避寒、趨陽避陰、順應天道。具體到建房朝向上,就是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比較文藝的說法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很多建築都是依山而建,背靠山南,面朝水北。

從實用性上看,背靠山南,可以在冬季阻卻南下的北風、西北風,減少寒風對住戶的直接傷害,沒那麼冷;迎面水北,可以減少阻擋,在夏季可以最大限度地直面南面而來的暖溼季風,讓住戶更舒適。用更精煉的話說,就是藏風聚氣,房子南北通透後,不管是季風,還是北風,都可以終年把室內不好的脹氣吹走,把新鮮溫暖的空氣留在室內。

房子坐北朝南建,遵循了自然界的氣候和地理規律,雖然是中國古代沿襲下來的風水學原理,但其科學性與西方近代文藝復興後興起的氣候風向及地理採陽學說是一致的。

所以,風水學是一門科學。(下圖中,奧地利一個集鎮建築群,同樣遵循了《易經》中的這一風水學原理,雖然他們不叫風水學。)

房子為什麼要“坐北朝南”才好?

04、傳統文化

我國從戰國後期起逐步進入到封建社會,標誌性事件就是廢井田、開阡陌,直到清帝國崩塌,經歷了上千年曆史。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統治者尊崇的治國思想一直沒有大的變化,都是以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標誌性事件是漢朝董仲舒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當然,漢朝初期,由於秦朝大興土木(修長城、建皇陵),民間不堪重負,加之秦末戰亂,到漢朝立國初期,都始終堅持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給予天下蒼生以休養生息的時間。

另外,唐朝武則天執政後,在國家宗教上,為了顯示自己與李氏的差異,將國教從佛教改為道教,儒家思想在武氏時期有所弱化。除此外,封建帝王均尊崇佛教和儒家思想為主。

依據儒家思想,在社會中,講究“三綱五常”,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序、君臣有序!具體到朝向,席位座次上,坐北朝南為尊;四合院中,坐北朝南的屋子為尊;國家之間,朝堂之上,南視為尊,向北則代表納貢、稱臣!

因此,大到國家建築,小到普通民居,都講究坐北朝南,以示興旺、尊貴的願望。

房子為什麼要“坐北朝南”才好?

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建,既有氣候風向、地理採陽角度考慮,又有風水講究、傳統文化角度的考慮。應該說,房屋坐北朝南向,既兼顧了文化,又兼顧了實用性,充分體現出了我國先民卓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