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我最好的決策都是靠直覺,而不是分析。”直覺真的靠譜嗎?

文丨月月

貝佐斯:“我最好的決策都是靠直覺,而不是分析。”直覺真的靠譜嗎?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離不開決策。大到高考志願究竟要怎麼填報,小到去商場購物,確定哪條結賬的隊伍最快。可見,決策並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務,更是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善於決策的人,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擅長決策的人,不僅常常要多走一些人生的彎路,甚至要付出慘痛的代價。01

人究竟靠什麼決策?

既然決策如此重要,那麼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人究竟是如何做出決策的?很多人可能會說,靠理性分析。比如你要報考大學志願,就會把幾所大學的資料蒐羅起來,認真分析這所學校的優勢劣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當然,這樣的決策方式很客觀,也很理性,但它並不普遍。

美國知名認知心理學家加里·克萊因在多年的跟蹤研究中卻發現,人類在自然情況下做決定的80%以上靠的是直覺,而不是理性選擇策略。

這是因為,理性分析雖然能夠權衡利弊,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需要我們掌握充足且準確的資訊。而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也就難以靠理性分析來決策。

生活中,許多糟糕的決策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人們迫於時間的壓力,或者對重要資訊無法完全掌握。

例如,一些人會在火災時輕易地選擇跳樓逃生;一些消費者會受到銷售員的鼓動,買下不需要的產品等等。所以,我們會認為靠直覺決策,結果肯定不如理性分析,我們也自然會把直覺決策等同於不靠譜決策。

貝佐斯:“我最好的決策都是靠直覺,而不是分析。”直覺真的靠譜嗎?

02

為什麼有的人靠直覺決策那麼準?

可是,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高手,常常會依靠直覺決策,而他們的直覺決策總是能屢試不爽。在加里·克萊因的一本《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的書中,

克萊因

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事件:一個消防隊長帶著他的部下去救火。一開始,他們認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火災,只要對著著火的地方沖水就可以了。可當這個消防隊長進入那棟著火的建築物時,他卻覺得莫名的奇怪。一是現場太安靜,沒有平時著火時噼裡啪啦的聲音,二是房間的溫度和平時火災現場相比,似乎低了一些。消防隊長的直覺告訴他,現場有點不太對勁,於是他下令讓所有的隊員先撤離大樓。誰曾想,當他們剛剛離開大樓,整座建築物立刻就倒塌了。

後來,經過消防人員的調查才知道,當時的著火現場之所以會出現這兩個奇怪的地方,是因為著火的地點是在地下室。因為有樓板的隔絕,所以溫度和聲音都會比平時更小一些。

可是消防隊長在救火時並不知曉這棟大樓有地下室,他所有的決策都是來源於直覺。

生活中,像這樣的決策高手並不少見。真正的籃球高手,閉著眼睛投籃都比別人準;有經驗的星探,一眼就能在人群中找到“種子選手”。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都曾說,我最好的決策都是靠直覺,而不是分析。

為什麼有些人靠直覺決策,就能百發百中,而我們靠直覺決策,就是瞎貓撞上

死耗子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人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使得他們的直覺變得越發敏銳。

或許很多人認為,直覺是與生俱來的。但事實上,直覺是可以被訓練的。日本軟體銀行企業家

孫正義

就曾說,他通常會用直覺來理解數字。比如,當員工把一份很複雜的報表交給他時,他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發現其中的錯誤。員工趕緊拿回去仔細檢查,但卻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問題。

為什麼孫正義能憑直覺發現問題?這絕不是天賦異稟,而是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孫正義的超常工作法》中記錄了孫正義工作的一個細節,他早晨看報紙時,在閱讀有關某公司決算的報道之前,都會事先對銷售額或

利潤

進行預測。久而久之,這種對數字的敏感就被鍛煉出來了,而直覺決策也就變得越來越靠譜。

所以,真正的決策高手在處理緊急問題時並不是靠理性分析來決策,而是在問題出現之前先訓練好直覺,然後在問題出現時在大腦內進行無意識的假設,呼叫舊有的經驗來補充資訊,進而做出自己的決策。

貝佐斯:“我最好的決策都是靠直覺,而不是分析。”直覺真的靠譜嗎?

03

如何成為決策的高手?

既然

直覺決策

如此神奇,那麼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讓自己成為決策高手,又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規避直覺決策失誤呢?

實踐-反思-再實踐,積累足夠經驗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那些在某一領域資深的“老司機”,往往更能靠直覺準確決策。一個有經驗的醫生看一眼病人,就能猜到他得了什麼病;一個資深的警察走在路上,都能一眼發現誰是小偷。

所以,要想獲得準確的直覺,最有用的方式就是不斷實踐,不斷積累經驗,並用反思的方式檢驗決策的結果。比如,在決策之後,我們要認真思考這個決策帶來了哪些好處和弊端,還有沒有更好的決策,透過實踐—反思—再實踐的方式,不斷訓練自己的直覺。

用A4筆記法訓練直覺

除了依靠積累經驗,我們還有更直接的方式來訓練直覺。赤羽雄二在他的《

零秒思考

》中,提到了一種訓練思維敏捷度的方法,叫做“A4筆記法”。 就是運用A4紙來整理思維碎片,集中1分鐘的時間進行“

頭腦體操

”。具體做法是:

準備一張A4紙張,將它橫放在你的面前。然後依次寫下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 標題。找到一個主題,可以是任何事情,將它寫在A4紙的左上角。

2、 正文:在一分鐘之內,快速寫下4到6個答案,每個答案一行,每行二三十個字。

每天堅持寫10分鐘,也就是寫10頁。

比如你可以確立一個主題:影響電商銷量的因素有哪些?

然後開始頭腦訓練,寫下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答案,比如產品沒有建立品牌;市場上同類的產品太多,產品缺少核心競爭力;企業內部的銷售人員素質不高等等。

透過這樣的零秒訓練,你的思維的敏銳度會大大提高,慢慢地,你開始能瞬間抓住問題的關鍵並進行整理,而直覺決策的準確率也會漸漸提高。

善用RPD決策模型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RPD決策模型來規避直覺決策的失誤。

RPD決策模型是由加里·克萊因提出,並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決策思維。

那麼,什麼是RPD決策模型呢?

就是用直覺提供一個假設方案,然後用模擬演練的方法,來判斷這個決策是否可行。

比如,消防人員在面對緊急的火情時,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坐下來商議有幾種救援方式,每種救援方法有什麼優勢劣勢。而是在第一時間靠著直覺想到一種救援方法,然後在腦子裡快速地設想整個救援的過程,看看是否可行。一旦覺得問題不大,就立即行動。

RPD

決策思維

最大的好處就是它能短時間內高效解決問題,它透過直覺大膽假設,又利用

心理模擬

演練的方式有效地規避一些直覺決策帶來的失誤。

貝佐斯:“我最好的決策都是靠直覺,而不是分析。”直覺真的靠譜嗎?

“事前驗屍”決策法

除了RPD決策思維,還有一種“事前驗屍”決策法,能很好地規避決策失誤。

在生活中,我們會做出錯誤決策的一大原因,是我們常常會無意識地陷入過度的自信樂觀中。

比如,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丹尼爾·卡尼曼

就曾組織過一次對小型創業者的問卷調查,有81%的小型企業家認為小型企業能創業成功的機率高達70%。然而真實的資料卻證明,在美國,小型企業能生存5年以上的機率為35%。

為了減少盲目樂觀導致的決策失誤,丹尼爾·卡爾曼推薦了“事前驗屍”決策法。

也就是說,在決策之前,我們要試想未來失敗的局面。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發現其中潛在的問題,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比如,當一個公司即將做出重要決策時,可以開一次簡短的會議,讓與會人員設想“假如我們在一年後的今天已經實施了這個計劃,但結果慘敗。請簡短寫下這次慘敗的理由。”

透過這樣的思考,決策者能更好地發現一些之前沒有考慮到但卻可能存在的威脅,從而讓決策更客觀、科學。04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個正確的決策,能讓我們事半功倍,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會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只有我們瞭解決策背後的奧秘,學會訓練自己擁有準確的直覺,學會規避直覺帶來的決策失誤,不斷修正、鍛鍊自己的思維,瞭解並最佳化自身決策的不足之處,我們才能不斷提高決策的準確度,從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絡“正心正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