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Tau Panzte2015-08-08 11:52:58

修改:煩請各位移步去其他更有乾貨的回答,我這個只是把自己旅遊時見到的東西簡單地分享一下而已的啦~~

——————————————原回答——————————————

在冷戰前期,說西方恐懼“鋼鐵洪流”沒太大問題,因為光憑西方的核武器庫,並不能指望徹底摧毀蘇軍的裝甲叢集。(因為還得要預備大量的核武器來攻擊對方的大城市)

蘇軍預設的戰術流程,大致上是核攻擊開路,核攻擊過後三小時裝甲部隊開始透過,6小時後帶防護的機械化部隊透過。可以大致上理解為二戰的炮火準備、在突擊方向集結優勢裝甲兵力進行大縱深突破的核子版。

而相應的西方的應對措施,就是以陸軍為盾,在戰爭爆發後駐紮在西德的陸軍單位開始徐徐後撤,儘可能拖慢蘇聯陸軍的推進速度。由前線空軍為劍,負責尋找敵軍、進行核反擊;戰略空軍則負責對蘇聯本土進行核反擊。西德將會被完全放棄掉;按照盟軍的預估,德國將會有1/3的國土成為永久不可居住的核輻射區。冷戰初期的這一策略集中體現在LV 58演習裡,這次演習的經驗和教訓,成為其後北約各國的戰略部署、甚至裝備設計的指導依據。

修改:抱歉我把演習的名字給搞錯了,準確的名字應該是Lehr- und Versuchsübung 58。至於我原來為什麼記成LT-51了……我也不知道為啥……難道是因為工作裡最近老打交道的LT-100模組Orz……反正我臉已經被打腫了,正在抱頭鼠竄中……呃,跪求打臉時力道平均分攤到兩邊臉上……

附帶照片,位置是在裝甲博物館第一展廳Hall 1的第四個展區,Die Teilung Deutschlands的第二部分。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相關照片就這麼多了,當時三塊電池都拍得沒電了,所以調小了解析度……在電腦上也看不清楚。

再次抱歉……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知乎使用者NhlED82015-08-09 13:17:53

贊同現在第一名@Panzt濤的答案。

鋼鐵洪流是一種西方對蘇軍的印象。就像西方在朝鮮戰爭一直稱志願軍是人海戰術一樣,並不是科學的描述。這種印象源於蘇軍依靠大縱深理論構建的戰爭體系。

而這種戰爭體系,在二戰中大量實踐過的。最成功代表的是巴格拉齊昂行動和羅馬尼亞戰役。

大縱深理論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代表人物圖哈切夫斯基。挑主要的內容說:

1。突破口理論。

簡單說,就是在敵人防線的某重要區域喪心病狂地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一半以上),構建一定寬度的突破口。

2。追擊理論

簡單說,用快速叢集透過突破口快速掃蕩敵人後方,追擊長度200公里以上。

二戰中,蘇軍的特質就為了大縱深而服務。冷戰後,蘇軍對此繼續不斷修正。可以說蘇軍的很多裝備,戰法,都是為了實現大縱深。

一,突破口理論需要什麼?

一群具有強大火力的炮灰。

所以,蘇軍構建強大的炮兵,眾多的屌絲步兵,大量火箭炮。

以及冷戰中流行的用核攻擊開啟突破口。

二,快速叢集需要什麼?

大量強調戰役機動性的坦克。這也就是西方所說的鋼鐵洪流。

1。為什麼需要大量坦克

由於叢集快速挺進,防護較低,路上拋錨,故障等情況一定會出現,損耗巨大,蘇軍需要大規模的數量。

2。戰役機動性

戰略-戰役-戰術,是蘇軍的提法,西方是沒有戰役級別的。蘇軍需要在200公里-800公里之間有強大機動性的坦克,所以坦克速度很快。

3。強調火力

既然防護不夠,挺進800km也就極限了,那就直接硬抗吧。

4。防護性

防止西方的核攻擊,所以蘇軍坦克三防不錯。但人員防護直接忽視。由於突破集中在野外,巷戰的防護就更差了。所謂將軍的利器,士兵的噩夢。

這種鋼鐵洪流可怕嗎,有優勢哪些?

非常可怕。優勢如下:

1。你明知道蘇軍可能幾個的突破方向,但你就是抗不住。由於蘇軍喪心病狂的集中突破,區域性優勢非常之大。

2。只要快速叢集成功,基本戰役就失敗了,面對一塌糊塗的後方,只能退守了,見蘇軍幾次成功的戰役時的德軍。

3。有人說後勤壓力大。如果認為蘇軍準備一次戰役直接飲馬大西洋,只能說圖樣圖森破。

事實上,這種戰役級別的突破,並不是非常大。一般蘇軍目的就是實現200公里到800公里的突破,然後準備下次戰役。800公里是很大了,但200公里對方面軍級別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大範圍。這種突破是一種波動式的前進,見蘇德。

而且,蘇軍戰術規範對營級別的作戰與後勤均有明確規定,一個營能夠完成多大範圍的哪種任務,以及前進多遠後坦克部隊的大概完整度,手冊均有說明。

正是因為對蘇軍的鋼鐵洪流很恐懼,西方的戰法,裝備設計均有明顯針對性。

那就必須說到蘇軍戰法的弱點。

一,突擊叢集非常可怕的消耗

這對蘇軍算不上什麼弱點,畢竟西方也怕消耗。

二,快速叢集害怕反擊。

當然,蘇軍的突擊叢集一樣害怕反突擊,但快速叢集更明顯一些。快速叢集實際上兵種單一啊。很大一部分步兵不能上,坦克慢的不能上,特重灌備不能上,炮兵不能上。

西方對應的策略,

1。核方面就不算,太bug。

2。坦克普遍爭取戰略機動性,雖然名詞很霸氣,實際就是——個大油多。這樣可以長途堵缺口,打反擊。

3。大量裝備步兵戰車,把步兵帶過去打反擊。

4。反坦克裝備喪心病狂地研究,爭取一個步兵班能夠帶走一輛坦克。

5。炮兵力求精確,幹掉一個是一個。

三,美帝偉大的空地一體戰

美帝偉大的空地一體戰的提出絕對是收到大縱深嚴重刺激的。蘇軍能突破,西方陸軍又抗不住。這時空軍就非常需要了。

你從哪來,哪就有空軍。基本空地一體戰的主要思想就是這樣。

美軍意圖用空軍把這群坦克搞成渣渣,所以,1。空軍主力戰機的對地能力都不錯。2。前無古人的a10,3。多如牛毛的直升機。

當然,蘇軍為了防空也是煞費苦心,蘇軍防空裝置世界一流,戰機強調製空,米格29等就是準備在前線機場待命,來守衛自己突擊叢集的典型設計。

四,後勤方面

如前所述,蘇軍大縱深的後勤不是問題,但美帝能夠把它炸成問題。

準備任何一次戰役都是需要囤積資源的,更何況大縱深消耗還是很大的。提一下,蘇軍裡保護這些資源的,就是與前線機場戰機米格29對應的基地級別戰機蘇27。

西方當然是畏懼蘇軍的鋼鐵洪流的,西方的戰法戰術,裝備都與此嚴重相關。當然,蘇軍也是畏懼美帝的空地一體戰的,防空與空軍嚴重的守勢也可以看出。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acel rovsion2015-08-13 18:15:30

以下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從軍事史來說。

鋼鐵洪流的實質就是蘇聯東歐叢集所預設的“大縱深突擊戰略”。

而同時在冷戰初期,美國的戰略導向最初是“主動防禦戰略”,在後面是“空地一體化戰略”。(冷戰後進化成了空海地一體化戰略)

蘇聯在後期也對於大縱深提供了一些修正,包括新增戰術上的“快速叢集”理念,實際上就是裝甲部隊的快速反應戰術,強調裝甲作戰的機動性,並且空軍和空降兵配合下快速搶佔對方機場等戰略設施,然後進行叢集展開,就此快速佔領。這個戰術到冷戰後的現在,塔曼師為首的俄陸軍至今還在使用。

而美軍的部署從60年代一直延伸到90年代都是如此。將整個西德作為緩衝區,並且將區域畫割成麵包塊,由各軍(其中最強的是第五軍和第七軍)分別負責,進行主動防禦。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而以上部署比較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於,北德的廣大平原區美軍的陸軍體量是無法很好防禦這個地區可能出現的蘇聯裝甲突擊群的。

而蘇聯大概可以第一梯次動員的是六個駐歐叢集,東德人民軍的3集團軍和5集團軍(總共6個摩托化步兵師/坦克師),保加利亞和捷克的裝甲部隊,以及波蘭的裝甲部隊,整個協同體系在二戰後就建立得非常完整。

於是乎,如果蘇聯展開大縱深戰略,那麼至少有三路攻勢需要被考量:

1,北德的交通線基本上都要透過漢堡,於是蘇軍第一路突擊群和北約軍需要爭奪漢堡的控制權,而漢堡背靠易北河,城市設施完善,有充足後勤,並且是整個北部地區的鐵路節點。

但是不萊梅地區是北德平原裡面少數地形比較複雜的地段,所以突擊策略相對於漢堡地區的美軍進行裝甲切割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由於美陸軍在北部平原的駐軍體量較少,所以美軍的防禦壓力依然會很大。

2,多特蒙特等中路工業帶城市叢集較多,攻城不易,也不利於突擊群展開,但是對於縱深切割戰術在地理上有優勢的。

3,南部重點來了,美軍的陸軍王牌都集中在南部,因為這裡有蘇軍駐歐叢集的王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大概會有兩個戰爭,一個是法蘭克福,一個林茨到奧地利的薩爾茨堡。

如果蘇軍能夠突破德國,就同樣切割掉以安特衛普至法德邊境的北約盟軍。

所以在整個60-80年代時期,美國對蘇防禦的策略基本上是直接放棄西德的國土防衛,而是直接將西德當做緩衝區,以重兵做“主動防禦策略”。。

但是這個時代的北約盟軍,真正的問題就是“消耗不起”。。北約的後勤,還有陸軍總人數大約只有蘇軍的一半,而動員力遠遠不如擁有東歐協同體系的蘇軍。

而東歐協同體系還包括成體系的軍工,以及隨著第二批次突擊叢集存在的“防控壓制戰術”,即盡一切可能使用防空火箭叢集擺在陸軍周圍。

所以整個60-80年代說,歐洲懼怕蘇聯鋼鐵洪流是沒有問題的。

而整個80年代轉向以後美軍開始偏向於“空地一體戰”思路,但是這個思路依然是淡化了西德的國土防衛。

空地一體戰的主要思路是由美陸軍進行對於前線緩衝區進行網狀的梯次分割,然後擺上陸軍陣線,一則,不給蘇聯突擊叢集以空隙。

二則,逐步消耗蘇聯的進攻鋒芒。

然後空軍蹭上去進行在陸上混亂的情況下進行大火力投送,以避開蘇聯陸基防空部隊的壓力(因為由陸軍盯著)。然後對於蘇軍進行逐步消耗,直到放棄西德緩衝區之後,考慮進行反擊。

當然,實在戰爭規模無法控制,就考慮使用核力量了。

所以西德部署的戰術核武器大概是真正對於蘇聯進攻有直接威脅的最後底牌。

而80年代北路的防禦態勢也有了變化。那就是歐洲盟軍在本土的陸軍作戰力開始有所恢復:

包括北路:

英國第1軍(比勒費爾德):

第1裝甲師(費爾登):第7裝甲旅(佐爾梅)、第12裝甲旅(奧斯納布呂克)、第22裝甲旅(貝爾根雷內)。

第3裝甲師(蘇斯特):第4裝甲旅(明斯特)、第6裝甲旅(蘇斯特)、第19步兵旅(阿爾切斯特/英國國內)。

第4裝甲師(赫爾福德):第11裝甲旅(明登)、第20裝甲旅(德特莫爾德)、第33裝甲旅(帕德波恩)。

北路之西德國防軍:

第1軍(明斯特/威斯特法利亞):

第1潘澤師(漢諾威):第1步兵旅(希爾德斯海姆)、第2潘澤旅(不倫瑞克)、第3潘澤旅(尼恩堡-朗根達姆)。

第3潘澤師(布克斯特胡德):第7步兵旅(漢堡-菲施貝克)、第8潘澤旅(呂內堡)、第9教導潘澤旅(蒙斯特營地)。

第6步兵師(新明斯特):第16步兵旅(文托夫)、第17步兵旅(漢堡-拉爾斯塔特)、第18潘澤旅(新明斯特)。

第7潘澤師(烏納/威斯特法利亞):第19步兵旅(阿倫)、第20潘澤旅(伊塞隆)、第21潘澤旅(奧古斯特多夫)。

第11步兵師(奧爾登堡):第31步兵旅(奧爾登堡)、第32步兵旅(施瓦內維德)、第33潘澤旅(策勒)。

北路另有西德國土防禦部隊。

第52家鄉保衛旅(林根/埃姆斯)、第53家鄉保衛旅(迪倫)。

第62家鄉包圍旅(架子)、第63家鄉保衛旅(架子)。

第72家鄉保衛團、第82家鄉保衛團、第73家鄉保衛團、第83家鄉保衛團、第93家鄉保衛團。

北路的變化可以少數彌補美軍陸軍部隊對於蘇軍的絕對劣勢。

而南路的話,依然北約盟軍不是很樂觀。

南路常駐軍力:

一、美國:2個裝甲師(每師7個坦克營)、2個步兵師(每師5個坦克營)、2個裝甲騎兵團(每團120輛M1)

二、比利時:1個裝甲旅、1個步兵旅。

三、西德:9個潘澤旅、8個步兵旅、1個山地旅、3個空降旅。

光M1的裝備量對於蘇軍T80都差了很大一截,而且捷克等盟國的蘇軍也至少是T72b在手。所以即使空地一體化,北約盟軍對於蘇聯的抵抗力還是很有限。

以至於除了逐步以節節抗擊退出西德以外,北約盟軍幾乎在法國開始組建了第二道防線。北約盟軍要在常規力量上抵抗蘇軍,此時依然很痛苦。

但是到80年代中後期,這個態勢開始慢慢平衡,蘇軍政治結構的變化,使得雙方的對峙更多停留在了“存在階段”,軍事態勢的變化,使得歐洲防禦開始慢慢平衡。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知乎使用者2019-03-04 12:35:13

陸軍為了打坦克給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安了個旋翼,於是有了AH-64

空軍為了打坦克給30mm加特林安了對機翼,於是有了A-10

海軍為了打坦克,決定把馬潤送上岸。

心裡怕不怕不知道,但身體上很誠實。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驍騎營都尉2021-06-03 17:51:35

冷戰對本人來說是知識盲區,因此本來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但看到 @未完成的音色 在這裡斷章取義我就忍不住了: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紅框為音色大仙所標註,藍框為本人標註

音色引用這份資料試圖證明西德軍的裝備水平很差,但不好意思的是本人所畫的藍框部分就已經可以打他的臉了。

當然我還覺得有必要在引用一些同類資料來繼續打臉: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

@wuweilxl

蘇聯靠美援才打贏戰爭?看來每天多刷點知乎就能學“歷史”: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然而請問當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取得決定性勝利時,美援到了多少啊?

歐洲國家是否真正畏懼蘇聯的“鋼鐵洪流”,鋼鐵洪流是否真正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