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

陳可辛

成了

“感動”

的代名詞。

他一定不會感到意外。

作為香港最出色的

“感動製造專家”

之一,陳可辛深知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內地,不管是在90年代還是現在,能夠打動人心的情感是不變的。

《三分鐘》的親情核心,會讓我想到幾年前的《親愛的》。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你也許說不出陳可辛鏡頭下的情感究竟高明在哪裡,但你一定感受得到那份久違了的觸動。

細膩的陳可辛,總是能將最真切的情感以最合適的影像化處理方式呈現給觀眾。

1991年的《

雙城故事

》如此,1997年的《甜蜜蜜》也是如此。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很多人都對《甜蜜蜜》念念不忘,我也曾為

黎小軍

和李翹的愛情動容,也曾因豹哥背上的紋身而落淚。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二十多年來,能超越《甜蜜蜜》的華語愛情電影實在鮮見。

但我最喜歡的陳可辛電影,其實並不是《甜蜜蜜》。

如果只能推薦一部陳可辛的電影,我想我會選擇:

《三更之回家》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其實還蠻冷門的,大多數影迷聊陳可辛的電影,數到五部之後才可能提到這部片子。

這是部恐怖片。

先彆著急害怕,它的感動

能量密度

並不亞於《甜蜜蜜》。

2002年,香港的陳可辛、韓國的

金知雲

、泰國的朗斯·尼美畢達分別拍了三部短片,組到一起變成了一部《三更》。

這裡面,陳可辛的《回家》最有意思。

因為

《回家》遠遠超出了恐怖片的範疇。

53分鐘的時長,劇情幾度反轉,更藏著一段曠世奇戀。

警察阿偉,帶著兒子搬了新家。

兒子的不正常反應讓阿偉注意到了鄰居於輝的反常。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這個看上去溫和儒雅的男人除了倒垃圾和購買生活必需品外,幾乎足不出戶。

屋裡更是總坐著一個好像癱瘓的女人。

一天, 阿偉的兒子突然失蹤了。

阿偉懷疑這和於輝有關,便去一探究竟。

當他發現於輝家裡那個癱瘓的女人其實是一具死屍時,於輝出現在了他的身後。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阿偉被綁了起來。

於輝依然溫和儒雅,說話慢條斯理,看上去沒有半點兒攻擊性。

觀眾看到這裡,多半都會覺得於輝是一個變態到極致的殺人犯,只等著看他如何折磨阿偉了。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阿偉卻從於輝口中聽到了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於輝說那個已經死掉的女人是自己的妻子

海兒

,在三年前海兒患上肝癌,無藥可醫,於輝親手將她掐死,是為了用自己的辦法將妻子救活。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於輝每天給妻子的屍體用中藥洗澡,將屍體呵護地無微不至,是因為他確信自己能夠和妻子重聚。

阿偉當然覺得於輝瘋了。

他對於輝從畏懼漸漸轉化成了同情,他不相信這個痴情的男人真的能等回妻子的重生。

沒有人會相信。

但於輝相信。

阿偉進於輝家的時候,距離於輝所說的三年之期還剩三天。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三天過去,阿偉看到了奇蹟。

海兒真的有體溫了。

她眨了眼睛。

但就在這時,警察破門而入,解救了阿偉,也帶走了於輝。

當於輝看到妻子也被當做死屍帶走的時候,他跑了過去。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於輝一路跑,妻子漸漸醒。

沒想到,一輛車撞向了於輝。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悲劇已經註定,本可以團圓的夫妻,徹底變成了兩具冰冷的屍體。

此時,阿偉得知,六年前於輝也曾身患癌症,卻在三年前痊癒。

他看到了海兒錄給於輝的影片。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海兒在影片裡說:

“懦弱的女人比堅強獨立的女人有福氣……你不在的那三年,我一個人孤獨地面對整個世界,慢慢地我開始變得堅強、獨立,卻再也沒有了福氣……”

“如果再讓我做一次選擇,我寧可死的那個是你,活的那個是我。因為死的那個,不過是睡了一場覺,活的那個,卻要天天受苦。”

原來,同樣的等待曾在三年前就完成過一次。

第二次,差點就成功了。

奇情絕戀,莫過於此。

面對死去的愛人,得有多強的決心和忍耐力,才能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同樣的事情,完成三年在外人看來荒誕至極的等待呢?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海兒敢等,也願意等。

於輝也沒有辜負她。

他們的愛情讓我想起《神鵰俠侶》裡的楊過和

小龍女

書中兩人都身受重傷奇毒,眼看命不久矣,聊起生死,小龍女對楊過說:

“聽說黃泉路上有個孟婆,她讓你喝一碗湯,陽世種種你便盡都忘了。這碗湯啊,我可不喝。過兒,我要永遠永遠記著你的恩情。”

這種“不喝

孟婆湯

”的愛情,有幾個人曾遇到過呢?

於輝和海兒是不幸的,在將要完成奇蹟時功虧一簣。

他們也是幸運的,人海之中,找到彼此,就有了真意義。

《三更之回家》我看了三遍。

看第一遍時,我震撼於故事的“不按套路出牌”;看第二遍時,我感動于于輝與妻子的生死之戀;看第三遍,我則深深為影片中細節設定的精巧所歎服。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回家》一開始,場景設在一個照相館中。

照相館裡有一個紅衣小女孩,不願拍照。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看到後來,我們知道這個小女孩其實是於輝和妻子流產的女嬰。

照相館其實是陰陽兩界的通道,小女孩不願照相,是因為她不願意孤零零地去到陰間。

到影片結尾時,於輝和妻子都出現在了照相館裡,和小女孩一起合照,

這才叫做《回家》。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這中間有一個重要的關節。

阿偉之所以找到於輝,是因為兒子走失,而他的兒子,正是被紅衣小女孩帶到了照相館。

於輝一家陰世重逢,這才有了阿偉父子陽間再會。

細思極恐。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當然,你大可不必細思,我倒是希望導演的初衷會是偏溫情的。

在影片中,除了紅衣小女孩這個角色的設計,有兩場戲我最佩服陳可辛。

一處是於輝在浴室親吻妻子,另一處是分別透過兩個視角展示於輝撞車的過程。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前者盡顯浪漫悽絕,後者加重悲愴憐惜。

陳可辛善於拍“情”,門道極深。

你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影片中有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

比如於輝手中的啤酒瓶,比如阿偉憋尿時於輝給他接尿的尿壺,再比如房子角落裡電視中的海兒,以及紅衣小女孩臉上露出的微笑。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將溫情與恐怖揉在一起,還不顯得突兀,少有導演能做得到。

拍奇情,能讓情不被奇蓋住,殊為不易。

陳可辛既能讓觀眾頭皮發麻,又能讓觀眾心中生暖。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他能夠用最恰當的手段調動觀眾的注意力,掌控觀眾的情緒。

這就是他總是能將商業和藝術結合得很好的原因。

他的電影,賣座又拿獎。

原因很簡單。

陳可辛有出眾的講故事能力,又對細節有著敏銳的感知,他懂得觀眾的需求點,又具備極高的藝術修養。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在香港導演中,陳可辛是北上發展最成功的的一位,其根本原因還是他的全面。

他全面的創作能力賦予了他極高的適應能力,什麼樣的題材到他手裡都能呈現出最佳水準。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對演員的調教,就可見一斑。

常有人說黎明是偶像派。

但到了陳可辛的電影裡,黎明就是演技派。

他是青澀的黎小軍,也是痴情的於輝。

在《三更之回家》中,黎明將於輝這個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幾處精神與情緒上的變化,全都演了出來。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你看他在得知警察將要進門時的表情,就知道什麼是影帝水準。

事實上,黎明也確實靠這個角色拿到了當年的金馬影帝。

對於陳可辛來說,這也是司空見慣。

他培養出的影帝影后,數不勝數。

一個好的導演,不但能成全自己,也能成全演員,更能成全觀眾。

當我看到陳可辛以《三分鐘》刷爆朋友圈時,我也有幾分感動。

這種感動更多來自那部微電影之外。

陳可辛一個人的身上,就讓我看到香港電影的過去和未來。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看到這個名字,我能想到港影的

黃金時代

我會想到《新難兄難弟》裡的春風街,會想到《甜蜜蜜》裡鄧麗君的歌聲,會想到《金枝玉葉》中短髮的

袁詠儀

陳可辛可不只有「三分鐘」

我也能在他身上看到未來。

陳可辛不炒冷飯,不賣情懷。

他依然在堅持尋找香港電影新的可能性,在現實主義題材中,他還是能挖掘到觸動人心的真情。

張家輝

變成了渣渣輝,香港電影似乎也在向暗淡的方向轉變。

但陳可辛沒有變。

他的沒有變,就是他一直在變。

你一定還會被他感動,不只是

「三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