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Layer 2恐將割裂以太坊生態,Layer 1加入戰場(上)》,我們講了以太坊 Layer 2 之間互操作性的阻礙會將生態割裂在一個個二層專案裡。這一期,我們來講一講,

Conflux 在這場競爭中的優勢

二層專案之間的不可互操作性不僅影響了 DeFi 的生態,還影響了 Layer 2 專案的早期啟動。

Layer 2 專案無法直接借用以太坊現有 DeFi 產品的生態和資金,而需要不斷吸引開發者和使用者將資金和應用遷移過來。這和現在 Layer 1 專案面對的生態建設任務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被跨出跨入阻擋了與以太坊 Layer 1 的順滑互動,都需要吸引開發者、使用者和資金。

Layer 1 專案完全可以透過跨鏈的方式,在 Layer 2 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Layer 1 專案提供 Layer 2 解決方案時,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首先,諸如 Conflux 這樣的 Layer 1 公鏈完全相容以太坊的智慧合約,這意味著在以太坊生態中積累的程式碼、開發技能與開發經驗可以近乎零成本地遷移過來。第二,Layer 1 專案的效能擴充套件空間更高,發展前景更大。優秀的新興 Layer 1 公鏈具有對於很高的交易處理能力,其效能的提升空間只基於技術迭代能力。但 Layer 2 專案的效能發展,除了需要技術迭代,還受制於 Layer 1 以太坊的固有效率。無論是 ZK Rollup 提交 ZK 證明,還是 Optimistic Rollup 提交欺詐證明,都需要在 Layer 1 的主網上。第三,Layer 1 專案自身可以提供公鏈級別的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而不需要依賴對欺詐證明提交者、或者密碼學引數的選取者的信任,這是純 Layer 2 專案所無法比擬的。

當生態建設起來以後,Layer 2 專案只是 Layer 2 專案,而提供 Layer 2 方案的 Layer 1 專案,自身卻可能成長為下一個有影響力的公鏈平臺。

從長遠來看,如果以太坊可以繼續繁榮發展下去,那麼它 Layer 1 的效能就註定了高昂的交易費,只有大宗交易可以直接承受這些交易費用。各種 Layer 2 方案將一筆鏈上交易費用的成本,分攤到多筆二層網路交易中去,來減少小額交易的需求。

各種 Layer 2 方案在承接以太坊 Layer 1 溢位需求的同時,也將 DeFi 的生態割裂在一個個不同的二層方案中來。

與此同時,其他的 Layer 1 公鏈也可以透過跨鏈的方式,提供以太坊上的二層方案,承接以太坊 Layer 1 溢位的需求。但不是所有 Layer 1 專案都有能力承接以太坊分流出的開發者、使用者、資金的。要能夠承接以太坊的分流,這個 Layer 1 公鏈需要具有若干個特徵:

1。

基於工作量證明 PoW 體系。

對於 PoW 和 PoS 安全性的爭論由來已久,但除了以太坊,其他 PoS 公鏈的持幣者的集中性使得這些公鏈沒有資格在分散代幣模型下分析 PoS 的安全性。多數基於股權證明 PoS 的公鏈,本質上是一個早期開發者和早期投資者控股的系統罷了。這樣的去中心化程度,無法承接甚至替代以太坊的應用。

2。

出色的系統性能。

以太坊今天的困局來源於 Layer 1 的效能無法滿足需要,如果一個 Layer 1 公鏈的低交易成本只是因為沒人用,而沒有從根本上提高了區塊鏈的系統性能,那麼即使吸納了以太坊分流出來的 DeFi 生態,也終將走回以太坊的老路,並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想象力。

3。

低開發成本和高自由度。

前面已經說了,智慧合約開發的低技術門檻和高度互操作性,是 DeFi 生態的活力源泉。

Conflux 是最符合這些特徵的公有鏈,而且沒有競爭者。

它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程度與安全性。它並對交易轉發、執行等多個區塊鏈效能瓶頸進行了最佳化,實現了最終系統 5000 tps 的交易執行能力。在確認時間上,Conflux 透過先進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演算法,打破了中本聰共識的確認時間瓶頸,做到了十幾秒實現等同於比特幣六個確認區塊的安全等級,代表 PoW 公鏈的最高技術水平。(更詳細的內容參見文獻1、文獻2、文獻3、技術PPT)在開發成本與自由度上,Conflux 完全相容以太坊的虛擬機器,各種 Solidity 程式碼可以輕易地遷移到 Conflux 上,各種生態套件也有很好的相容性。開發者可以在完全相同的邏輯下更高效的開發合約,使得這裡成為一個更適合繼續探索和發展 DeFi 未來的地方。此外,Conflux 創新性地設定了代付機制,允許開發者為使用者代付交易費用。

使用者不需要持有平臺代幣,也可以享受平臺的使用,進一步降低使用者的加入門檻。

Conflux 推出了 ShutterFlow 跨鏈協議,實現了以太坊與 Conflux 網路之間的資產跨鏈,並提供了安全、高效、簡單的使用者體驗,

該協議由 Conflux 基金會及 ShuttleFlow 聯盟成員共同維護,並已經穩定運行了 9 個月。目前的 Conflux 主網上上線了 MoonDex, MoonSwap, Flux, Tspace 等 DeFi 產品,並且為 DApp 開發者提供了 Conflux Studio, Conflux SDK, Conflux Portal 等完備的、與以太坊生態相容的開發者套件。

最後,我們認為。Layer 1 是一個孵化器、一個試驗場,受益於它極低的開發門檻和極高的自由度,各種新的點子、產品設計在這裡產生、落地、融合、互動、演變。而 Layer 2 則代表了 Layer 1 產出的成熟運營,專業開發者透過更先進的技術將 Layer 1 實驗結果固定為相對穩定產品,但也帶來了創新的下降。以太坊轉向 Layer 2, 意味著它掣肘於 Layer 1 的效能,放棄了更大的發展潛力。

但對於整個區塊鏈的未來,Layer 1 的擴張,還遠沒有到終點。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參考文獻

http://www。

usenix。org/conference/a

tc20/presentation/li-chenxing

http://

arxiv。org/abs/2006。0107

2

http://

dl。acm。org/doi/abs/10。1

145/3419111。3421283

http://

confluxnetwork。org/file

s/Conflux_Technical_Presentation_20200309。pdf

相關連結

ShuttleFlow:

http://

shuttleflow。io/shuttle/

in

MoonDEX:

http://

moondex。io/

MoonSwap:moonswap。fi/

Tspace:

http://

nft。tspace。io/

Flux:flux。01。finance/

Conflux Studio:

http://

github。com/ObsidianLabs

/ConfluxStudio

Conflux SDK:

http://

developer。conflux-chain。org

/

Conflux Portal:

http://

portal。conflux-chain。org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