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匿名使用者2015-03-08 17:54:36

不是都叫電商了嘛~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知乎使用者2015-03-09 03:09:47

潮州商會應該算一個吧

還有全國各地開醫院的莆田幫~ 套用樓主的句式:“莆田幫在經營生殖醫院方面也相當出名” 。。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知乎使用者2015-03-09 17:03:45

先說徽商吧!徽商的崛起與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鹽業。然而在乾隆朝後,綱鹽法走向衰落,徽商也隨之衰落。道光九年清朝實行鹽政改革,打破了徽商對於鹽政的壟斷,這對於徽商有致命的影響。此外,太平天國之亂帶給長江中下游地區傳統商業網路以致命性打擊,算得上是壓垮徽商的最後一根稻草。晉商衰落的原因一是同樣由於太平天國之亂,而徹底終結晉商的則是清朝滅亡後外蒙古的獨立。因為經由蒙古到俄羅斯的這一貿易線路是晉商賴以生存的根本。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流丹2015-03-10 19:51:26

首先要看這些團體是如何崛起的。

晉商最開始的崛起,用現在的話說,靠的是“政策”與區位優勢的結合

。明朝時期,為了維持山西北部內蒙南部的邊界駐軍的部隊給養,允許軍民“互市”,也就是在部隊駐地形成了市場。這個時候山西商人利用區位優勢,將內地的貨物販運至邊疆,賺到了第一桶金,在全國各地成為了最先富起來的一小批人。清朝建立後,由於蒙古的穩定,山西不再是邊關,區位優勢和政策不存在之後,賺到第一桶金的山西商人開始進軍鹽業貿易,因鹽業貿易行走於沿海產鹽的地區,突然發現江南這地兒真是好啊。於是大批的山西商人移居揚州、蘇州等江南的富庶重鎮,資本大量湧入江南地區也進一步帶動了江南的繁榮。後期當然又開始經營票號等,算是涉足金融業了。因此,晉商崛起的最早,也最早就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其

賴以生存的制度和區位優勢不存在了

啊。

@傅劍

說到了晉商覆滅以及徽商覆滅的原因說的很好了。

另外,既然問的是晉商和徽商,問的就是商幫的興衰,那麼個別商人的成就和商幫的地位高低絕對不是一回事兒。其實,不僅是晉商和徽商在衰落,國內目前可以說只有商人,沒有商幫。商會已經像個慈善機構了。但晉商徽商興盛的時候絕不是這樣。

當時商幫地位高的原因,在於其能夠對某一領域進行壟斷,制定一定的規則,對商人之間的矛盾進行調節甚至仲裁。

古代地方官員一人身兼數職,又瞧不起商人,少有地方官員會願意費力處理商人之間的糾紛。在這種情況下,商會調處商事糾紛的能力就格外重要了,商會也因此格外重要。

後面由於商業發展,基於某一行業建立的“行會”對商幫的制定規則、調處糾紛的職能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衝擊。但是這個衝擊並不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商幫和行會並行,一同管理者中國的商業市場。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商人的湧入,傳統商幫因為無法調節西方商人與國內商人之間的矛盾,而陷入第一次信任危機。但即使如此,1907年,各個商幫還在上海開會,準備自己擬定商法,地位比現在的商會高的不是一點半點。但是清朝末年以來,我國政局不穩定,經濟情況更是混亂,戰爭期間,一些經濟重鎮紛紛陷入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而當時的政府著眼於戰爭,沒能管好經濟市場。上海、青島、天津等地的商業紛紛崩潰。商幫的實力,自然也大受打擊。

建國後,幾十年沒有自由商業的存在,沒有商人存在,自然也就沒有商幫的存在了。

題主沒提浙江甬商,廣東的潮汕商幫,或許是覺得這些地方的商業依然很發達。但目前的發達已經是個人的發達而不是商幫的發達了。有一定實力的商幫,又以地域為連線的,或許只存在於國外了吧。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知乎使用者2020-12-27 22:25:12

其實盛極一時的不僅只有晉商、徽商,廣州十三行也曾是風光無限的商幫。甚至廣州十三行還是唯一替政府行使外交、稅務、治安、民政等權力的商幫,這跟我們印象中“士農工商”的排序印象有很大出入。

說起廣州十三行,做服裝零售的沒有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基本南邊地區的零售女裝都是從十三行進的貨,可以說十三行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服裝批發市場。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

但其實,十三行曾經是連線清政府和外國商人的中介角色,一度代表清政府行使清朝外交、稅務、治安、民政等事務於一身的權力。要知道我國曆史上一直都是“士農工商”的排位順序,商人是被看不起的,能做到這個份上的商人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為什麼我們熟知的晉商、徽商都沒有這麼大的權力,而十三行卻有著這樣的權力呢?鼎盛一時的十三行又為什麼沒落了呢?

著名學者王俞現在《權力、資本與商幫》一書中有詳細的描寫。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

鄭和下西洋之後,沿海很多城市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更加頻繁,形成了很多貿易港口。

清朝順治時期,由於鄭成功不願意被清政府招安,清政府為了防止大陸居民和明朝遺臣鄭氏家族聯絡,就頒佈了“遷界令”,禁止任何商船民船入海。這也是我們對清朝有“閉關鎖國”的印象的主要原因。

不過清朝也不是一直都不允許沿海居民與海外貿易的。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宣佈廢止了這項實施了二十二年的政令。並且清朝在廢止“遷界令”的第二年,制定了廣州、漳州寧波、雲臺作為通商口岸,設立了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的海關。

由於當時主要的輸出商品是絲織品和茶葉,福建、浙江、江蘇離生產地更近,所以這幾個通商口岸也更繁榮。

不過1685年,清政府指定了廣州十三行作最早的官方貿易團體,廣州港的繁榮開始拉開序幕。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

由於是清政府指定的貿易團體,所以十三行是官商的性質。清政府要求進入十三行的商人要自身有殷實身家,確保這個團體中不會出現投機分子。不過,當時十三行這個商業團體在全國來說地位並不高,所以,沒有多少富家出身的人選擇加入。

等到乾隆時期撤銷了沿海的關口,只保留了粵海關對外經商的通道,廣東地區成為唯一合法的對外貿易區域,十三行作為官方指定的貿易團隊才被重視起來。

澳門當時被葡萄牙人租用,澳門港口要比廣州港發達得多,很多貿易都是經過澳門來完成。在澳門的葡萄牙人不讓其他國家的船進入,很多國家的船開始放棄澳門港口,進入廣州黃埔港。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

在清政府的扶持以及外部條件的催化下,廣州成為對外經濟貿易的中心,十三行商人也成為最富裕的商幫。

廣州十三行鼎盛的時候,每年的稅收超百萬稅銀,有很大一部分是專門給皇室開銷,甚至有著“金山珠海,天子南庫”的稱呼。

當時來往廣州做生意的外國人比較多,清政府為了更好的管理,讓十三行擔任一些外交、稅收的工作。當時,外商必須從十三行中選一家做擔保人,也就是保商。保商向清政府承擔楊川進出口貨稅的問題,保證他們遵紀守法,照顧他們的起居。後來,連外商和政府的談話都要經過十三行的轉達。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

十三行由單純的商人角色轉變為行使著清政府的外交、稅務、治安、民政權力的商人角色。而這個角色讓十三行不僅在國內風頭無倆,也讓十三行在國際舞臺上留下身影。

十三行公行團體的商總伍秉鑑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跨越千年的財富人物,和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宋子文一起被列為世界最有錢的50位超級富豪。

為什麼曾經盛極一時的晉商、徽商這樣的近代商幫現在反而不見了?

但是伍家是非常有爭議的,雖然他們取得了巨大的財富,在貿易往來中有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們也在做一些有損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情。當時很多外商的船上裝的不是貨物而是鴉片,他們明明知道這個事實,依然選擇為外商擔保。

林則徐禁菸之後,爆發了鴉片戰爭,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十三行失去了與外商的交往中的話語權。並且,隨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越來越多的通商口岸被設立,對外貿易有了更多港口,廣州的優勢也逐漸消失。廣州十三行也逐漸沒落。

廣州十三行的興起與地理位置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政策有關,而它的沒落也和這些息息相關。

晉商、徽商、浙商、潮汕幫也都是這樣興起的,只不過有的只能在時代的更迭中沒落,有的卻可以在現代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商幫史也是政商史,看《權力、資本與商幫》瞭解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