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永遠是保羅2016-11-07 15:49:48

消費者希望買到“最好的產品”,而行業使用者希望買到“最合適的產品”。所以消費市場往往會出現爆款;而行業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較多,廠商所以只要詳細瞭解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就更容易生產出差異化的產品,不太會出現一種產品打天下的局面。

行業無人機最大的技術門檻我覺得就是技術平臺的建立。消費級無人機是消費品,使用者更換的頻率很高,而且更換的成本也比較低;而行業級無人機是資產,是生產工具,使用者在上面的投資很大,所以會希望一定的延續性。

之前美國還在用333豁免的時候,很多客戶用Phantom 2申請了許可,或者開發了應用軟體,但是後來出了Phantom 3,Phantom 4,使用者無法很快重新申請許可,或者很多軟體就無法在新的型號上使用,這就給一些行業使用者造成了一些問題。所以建立一個穩定可靠相對持續的技術平臺很重要,讓使用者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漸進式的軟硬體升級,否則使用者就會擔憂之前的投資會打水漂。由於目前無人機技術的迭代非常快,因此開發這樣的技術平臺需要對使用者需求有強大的引導能力,以及對技術發展路線的深刻理解。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無人機中的城堡2016-11-07 21:26:25

謝邀。

首先區分一下定義,光是無人機的定義就超級豐富,早先用RPV,現在UAV,但是ICAO定義用的RPAS,“Unmanned”還要用另外一個詞RP解釋。舉無人機定義的例子只是提醒一下定義是很重要的,不然一樣的詞彙在不同人口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描述。

消費級的定義在本回答中不妨用大家預設的理解方式(不精確):當下消費領域中,滿足普通消費者某種需求的無人機系統(UAS)。與此對應,滿足行業需求的無人機系統。

無人機系統的探討不能脫離對需求本身的探討,無人機產品、系統設計一旦脫離需求就只是實現了我們自己心裡的產品而不是“完成任務”的機器人。

兩類無人機的

核心差別與技術門檻最主要的體現是在任務需求上

。或者說是由任務需求決定的,表現形式千差萬別。比如:任務環境,任務要求,任務成本等方面。

1。任務環境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對機身材料、旋翼材料、電子艙材料(如果有電子艙外接)的需求並不是非常明顯(請注意,不是沒有區別)。

但是對於行業機往往很注重材料,因為應用環境與消費機差別很大。上面的神經元就不說了,大家比較熟悉的農業應用方面,在面對潮溼,降雨,高溫,高日照強等環境時,不同材料對系統工作效能影響很大。而這些環境的影響都會體現在材料要求上。

任務環境對無人機系統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控制方式,硬體選擇,動力結構等等。

2。任務要求

同樣消費級無人機涉及到的任務對系統精度,速度,資料的實時性,控制演算法效能等方面的要求與某些行業應用不可同日而語。

比如海軍艦艇上的無人機起降,和平地環境下相差很多。地下車庫的高速壁障飛行(MIT前一段時間還有對應成果)對控制演算法飛行包絡要求也會不同。

3。任務成本

任務成本的區別意味著一旦出事,行業無人機的所有者付出會大很多。會導致對系統功能,製作工藝,某項功能的指標(比如影象傳輸距離)等要求都會不一樣。這些不一樣都可能成為該行業應用的技術門檻。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除此之外,使用的法律法規,配套裝置(比如上圖或者農業應用也開始建設DGPS地面基站)等等還有很多差別。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但是無人機行業應用的重要內容是與行業需求對接,與行業本身的技術裝置、技術要求等對接,這些都會形成不同的門檻。

因此沒有無人機可以適用於所有任務,又怎麼會有相同的門檻呢?重要的是找準應用行業的需求本質,量化到技術層面,

設計對應的UAS

進行匹配。

所以無人機行業機會多得是。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王子君2016-11-09 06:37:47

那取決於你要用你心愛的無人機去做什麼了。

無人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許多定義還沒有確定。但是關於消費級和工業級上的劃分,大家還是有一個比較公認的粗略判斷:工業級產品要比消費級產品在某個數量級上更強大、更可靠、更效率。

舉個栗子:我要給我家花園(醒醒!你家小的一逼沒花園!)鬆鬆土,我買個鏟子就行;但是我如果我要挖個湖,或者挖十年,我可能就要搞臺小松挖掘機,甚至是利勃海爾。這就是消費級與工業級在直觀上的差距。

需求上的差距,導致工業級產品比消費級產品有著更高的技術門檻,新技術、新材料也往往在工業級產品上得到驗證與廣泛應用,再涓滴到消費級產品領域。你拿出自己的手機,裡面從移動通訊技術、定位導航到光學鏡片、鋰電池。。。一部智慧手機,幾乎就是一部近現代軍用級/工業級產品技術向消費級產品涓滴遷移的過程。

所以從無人機角度來看,國內多數受眾從媒體那接觸到的主要是消費級無人機,例如著名的“會飛的照相機”。“消費級”的定位就決定了這類產品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較少,升級迭代也主要集中在對成熟工業級產品技術的遷移與使用者反饋調整等。

因此,有個很典型的分界線:消費級產品公司和工業級產品公司都有所謂“研發”部門。但是消費級產品公司的“研發”部門更像具有一定學科背景的“甲方”——他們的日常工作以和核心元器件商、方案商、技術支援商、生產廠商的溝通為主,目的是為了快速將已成熟的技術和材料倒入到量產中。這些豐富的外部資源可以為消費級產品公司提供大量的成熟技術方案支援,讓這些公司將更多的資源傾斜至銷售、渠道、公關、廣告等領域。多數智慧手機與無人機公司都是這種結構。

然而對於工業級產品的公司來說,形勢就悲催得多了。在他們這個技術層級上,可尋求的外部資源不多,願意合作的更少。工業級產品的客戶對營銷不感冒,他們更在乎赤裸裸的引數,手上沒有獨門絕技,是很難在這個領域生存的。獨立設計、定製核心元器件毫不稀奇,強悍的玩家還能夠實現新材料的自主研發,部分變態甚至有全套的擬真測試系統。

所以從技術門檻來說,消費級產品公司主要解決“好不好吃”的問題,而工業級產品公司主要解決”能不能吃“的問題。

講了這麼多,繼續為大家介紹上次沒講完的寶貝。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AOSSCI的X-Swift 大展弦比常規佈局固定翼飛行器。

(和郭博士確認了三次,應該沒寫錯。。。)

還是直接報引數吧:

續航時間——240分鐘;

使用升限高度——5000米;

續航速度——90km/h;

有效載荷——0。7-2公斤;

資料鏈作用距離——20公里。

我和郭博士確認了好幾次,是的,是我記錯了。經過兄弟們的一輪輪魔改,尤其是風控和材料上的最佳化,我們現在的續航時間是6小時。。。

很多無人機相關媒體把歐美的無人機水平吹得神乎其神,我看真的沒有這個必要。正兒八經一條起跑線上的,怕什麼呢?

Fly,baby,Fly!

老規矩,歡迎大家到傲勢科技獲取更多資訊,你也可以直接殺去成都和郭博士面基。感謝大家對中國創業航天人的支援!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知乎使用者2018-04-11 14:07:10

消費級無人機大家說了很多,我就不再贅述了。我是從事工業級無人機的,主要在石油化工領域,我就簡單介紹一下石油化工領域的背景和對工業級無人機的要求。

前段時間剛跑了某油田,客戶油田上有一段輸油管線,大約70公里。為了保證管線可以正常執行,需要進行日常的巡護,也就是監控管線周邊是否有山體滑坡、管線沿線標誌是否有損毀、是否有人挖開管線在上面接一個管子盜油!

上圖,看一下實際的場景:

圖一:大概場景是這樣。對是黃土高坡!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圖二:我們開著越野車,停在路邊。大部分管線附近是沒有公路的。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圖三:圖中間是一個油井,周邊荒無人煙。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圖四:這張才是最關鍵的,圖中間地面上有水泥柱子標誌的地方,下面就是輸油管線——輸油管線是埋在地下的,深度大約1m。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

你能想象2個90後,在大熱天揹著乾糧開著車就這麼出去巡線一整天嗎?大部分時候,他們要把車停在路邊,然後徒步翻過一座山,就為了看一下這路邊的一簇草有沒有被人動過的痕跡、地下的石油有沒有滲漏——而很多人可能幹了2年,什麼情況也沒有發現。最令我驚訝的是,一個巡檢點24小時內他們要巡檢12次!

而工業級無人機在輸油管線的應用很有可能會改變管線巡檢的方式!比如,他們坐在巡護大隊裡,在院子裡一鍵起飛,無人機根據設定好的路線沿管線路徑飛行巡檢,同時後臺監控中心也可以看到影片資料,對疑似部位再派人去現場檢視……

這個場景想起來很美,不過實現起來也是有難度的。當然,客戶不太關心你如何實現,客戶只關心你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降低他的運營費用。所以我們總結下來,大概有這些問題:

1、無人機可以長距離長續航飛行。工作半徑即使不能達到70公里,30多公里也是必須的。這樣的要求再牛逼的大疆精靈也不行啊。

2、長距離訊號控制。這也是最頭疼的問題,工作半徑30多公里,山大溝深,如何保證訊號傳輸?建基站的話成本太高了,不建基站訊號又不穩定,如果盲飛,飛機丟了或者飛到了老農家的豬圈裡怎麼辦?

3、抗風效能。山上風大,有時還有沙土,如果飛機抗風效能不好,或者比較嬌氣,估計幾天就炸機了。

4、智慧識別,資料同步儲存。飛機採集的影片資料需要軟體自動識別是否有異常點,最好這些資料還能同步儲存起來……

5、一天飛3-4 架次,一次飛30多公里,飛機可靠效能滿足嗎?這可不是自己買一架無人機偶爾玩玩的,這個飛機可是要實打實飛來飛去的。

6、一條線如果客戶採購3架或者10架飛機,如何管理?能不能後臺系統上實時監測飛機的位置和狀態?

7、夏天氣溫40度要巡檢,冬天零下25度還要巡檢,你的飛機能在零下25度的氣候條件下起飛嗎?能嗎?

8、空域問題。對一個大企業來說,投資幾百萬採購無人機巡線,沒有空域怎麼行?出了事誰負責啊?

9、飛機風險。工業無人機一般都是幾十萬起步,如果巡檢過程中炸機了,如何處理?對於企業來說這都是固定資產啊。當然,買保險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

10、飛手培養。目前負責巡線的都是最基層的人員或者外包給第三方公司,飛手需要另外專門配置嗎?這個人是專職飛還是兼職飛?如果專職飛就還要解決人員配置問題。

好了先說這些問題吧,這都是客戶擔心的問題,要麼給他解決要麼讓他相信不會有太大風險。隨便一個技術問題,絕對和消費級無人機都不在一個層次上,而複雜程度更不用說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工業無人機目前就賣不出去,其實,客戶都很感興趣!即使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好多問題目前確實無法解決,但是他們還是願意買幾架試驗一下,因為他們也清楚,這種新技術的應用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這些願意冒風險的企業客戶和無人機的從業者,就這樣在共同推動著這個行業朝前發展!

消費級無人機與行業級無人機的核心差別和技術門檻在哪裡?航景創新2020-04-24 18:00:22

需求不一樣